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在探索中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流转需要完善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农村集体土地物权制度,并完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纠纷解决机制,这样才能打造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的制度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
土地家庭承包制作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在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增加粮食生产,繁荣农村经济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整体推进和市场机制的逐渐完善,承包制急需赋予新的改革内容,即对其土地配置方式进行再改革,以适应农村经济向纵深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刘国新  王春华 《今日中国论坛》2013,(Z1):134-135,137
农村土地制度如何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广大专家、学者关注较多的重大问题之一,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前后有些学者提出只有实行土地的私有化改革,才能进一步明确土地产权关系,推进农村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不能、也不必实行土地的私有化改革,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在现有制度架构内进一步明晰产权主体,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关系。同时,重点规范土地征用行为,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建立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土地规范流转。  相似文献   

4.
经过较长时期的探索,我国形成了一套相对有效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体系,实现土地资源保护和农民居住需求满足的兼顾。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是一套系统工程,需与城镇化发展方向、农民需求、土地制度基本属性等相衔接,正确定位农村宅基地功能及其财产价值。推行土地制度改革除了要遵循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底线之外,还要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应立足于城乡发展大局,重视宅基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在保留农民退路和降低社会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制度完善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土地流转成为工业化进程中,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农民发展的诉求。土地流转旨在保障农民在市场中获得充分的经济利益,应充分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规范土地流转的方式,形成合理有序的流转机制;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增加土地经营收益;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程宏志 《中国发展》2009,9(1):44-48
该文认为农村发展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势在必行,推进新农村建设重在构建农村工作新机制。该文还从明确土地产权制度、重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提出改革和完善农村经营体制的对策,提出适当调整基层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改革农村行政和社会管理制度的思路和对策,以及构建公共财政体系、探索建立农村公共产品多元化提供机制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三农问题"不容回避,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土地。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允许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伴随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的客观经济现象,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对于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相似文献   

8.
我国30年农村改革最大的成果,就是形成了一个适合我国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即以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30年农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个制度,下一步继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还要围绕着如何完善基本经营制度,把改革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9.
十七届三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这是健全和完善农村土地管理法律制度的新信号。土地制度存在的缺陷是农村土地矛盾的深层原因。如何从法律层面健全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将成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农业、农村工作提出更高更新更艰巨的任务。按照"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要求,把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作为稳定完善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10,(12):87-87
黄花在《科学社会主义》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农村经济的基础。目前,我国农村土地的细碎化经营、产权混乱、管理不规范、违章征用土地等问题比较严重,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农村土地产权不明晰、分配制度不完善、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等。赋予农民永久土地使用权、完善农村土地登记制度、开征农村土地使用税和建立完善的土地管理体系是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创造》2013,(9):14
受国内城镇化进程的推动,关于农村集体用地流转、宅基地制度改革等问题一直是业内关注热点。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最近表示,土地征收"剪刀差"问题突出,尤其是土地被征用以后,巨大的增值收益没有多少真正落到农民腰包。据悉,国土部门目前已形成关于改革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的框架建议,在完善改革土地制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核心要素;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本制度,是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推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使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土地经营体制的局限性逐渐表现出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形式不断得到发展。这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WTO的形势所要求的。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应当做到:以发展与完善“双层经营”为突破口,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土地流转机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完善农村政策,以制度创新营造土地规模化经营的环境;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二元金融结构背景下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阚景阳 《长白学刊》2010,(1):120-122
建立和完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采取多项配套措施才能取得显著实效。要使中国农村金融走出当前困境,必须在制定农村金融准入政策的同时,启动农村综合改革,主要包括:给予农户土地永久使用权,促使土地向种植业效益更高的农户集中;发展流通性质的合作社,克服单一农户的市场弱势问题;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对农村生源的高等教育助学贷款给予适当倾斜等等。  相似文献   

16.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扩大内需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其中农村消费水平提升无疑是重要的一环。应进一步挖掘作为农民最重要的经济资源的土地的内在"矿藏",使之释放更多"能量",在土地资源配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地入市等更宽广范围内有更大的作为,把改革的红利进一步扩大和深化,让广大农民受益,推进农村经济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概括城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城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前提上要坚持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在取向上要坚持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原则,在目标上要坚持节约土地、保护耕地、集约利用的原则,在要求上要坚持统筹城乡、倾斜农村、协调发展的原则。为此,要以区域功能为重点深化土地规划制度改革,以土地产权为重点深化土地所有制度改革,以土地流转为重点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以补偿安置为重点深化土地征用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严格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正> 以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为主要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在农村的普遍推行,释放了蕴育在农民身上的巨大潜能。农村经济成倍增长和农民收入不断翻番的事实,充分证明了联产承包制是比较适宜于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的组织形式。然而,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农业发展外部条件的较大变化,现行土地制度中的不少方面,已越来越不适应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尤其是农用耕地的均田化、小规模、难流转、低效益的弊端,更加制约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如何搞好土地制度建设?怎样才能使  相似文献   

19.
宅基地对于保障农民住房及基础生存条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存的宅基地闲置、"一户多宅"等情况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故宅基地退出对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宅基地法律制度不完善、宅基地监管机制缺位、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偏低等原因,致使宅基地退出面临着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风险。应从完善立法、加强监管、强化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全面规制宅基地退出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改革实际上是从土地承包开始,由此确立了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从而走出了市场取向的改革路子。我们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村土地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提出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并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具有重大意义。一、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1.长期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