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国家处于紧急状态之时,往往采取人权克减措施,所以无论从国际人权保护角度,还是从国内法实施角度来看,这都是个极为特殊且必须认真对待的关键性领域。因此,依据国际人权公约,对人权克减的涵义、条件和监督机制进行规范性分析,将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这将为今后设计我国紧急状态法制中的人权克减条款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非常状态下的人权保障状况更体现法治国家的成熟程度。基于其紧急性、强制性、单方性和高裁量性等特征,非常状态下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对行政相对人人权的克减是客观存在而且经常出现的,也是必要的,但这种人权克减应当符合法治原则、比例原则和权利救济原则。因此,有必要从立法上确定行政紧急强制中人权克减的可操作性标准,以完善我国非常状态下的人权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恐怖主义犯罪是一种极端的犯罪形式,各国政府对于恐怖主义犯罪普遍采取一系列特殊的措施,如运用监听监控等特殊的侦查手段,软化司法审查程序,延长羁押期限等,这些措施往往克减权利或者限制权利,与人权保障相冲突。因此,应统一反恐中的人权保障标准,严格遵循反恐特殊措施的适用原则,建立相应的赔偿救济手段,最低限度地克减权利或限制权利,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4.
警察武力权具有国权、职权和自卫权三种属性。它承载着警察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保护人权三重价值和三种职能。但警察武力权与人权也存在价值冲突:当警察行使武力权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广大社会成员的人权以及警察自身人权时,势必或可能威胁、缩减、剥夺违法犯罪行为人以及其他在场人的一定权利和自由,甚至剥夺他们的健康权和生命权。为调适这种冲突,国际社会通过确立"正当目的、相称、替代和克减、正当程序"四项基本原则制导警察武力权限和行使规则的设定。与国际社会大致相当,中国警察武力立法中的基本原则是"正当目的、必要且有限度地使用武力、层级性和严格遵守法定程序"。  相似文献   

5.
传统观点认为死刑严重侵犯了人权,要想发挥刑法人权保障机能必须废除死刑。但是,对人权渊源进行考察时可以发现,作为西方舶来品的人权起源和发展得益于基督教,对于缺乏基督教信仰的中国来说,对人权的引进和借鉴必然受到本国内在机理的抵触与检滤。况且,西方国家的人权双重评价标准以及用人权普遍性模糊人权特殊性的做法警示我们人权具有政治性和易变性;即使天赋人权论和社会契约论的主张者也认为生命权并非绝对不可剥夺,当它具有"最严重的罪行"的特质以及在遵循"最严格的刑事程序"基础上就可以被剥夺,这在《公民权利和政治国际公约》中已得以明确。因而,用人权攻讦死刑制度并非妥贴。  相似文献   

6.
欲探讨公安行政与人权保障的关系,不但要从纯粹行政法学角度进行,还可从其他学科的角度进行。文章结合公安行政在人权保障中的作用和社会阶层划分理论,提出了一种建立于"差距原则"和"差别原则"基础上的关于公安行政在人权保障中的执法模式,并论证了这种模式在当下中国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7.
加入国际人权公约显然会推动我国公民权利的发展。我国学者在具体论证这一命题时主要从一国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来阐述,而较为忽视人权的行政保护、国际保护等方面。其原因可能是这些学者仍然固守着关于人权的传统分类,而没有考虑人权的综合特征。新的人权分类从国家的人权义务的角度对人权进行分类,包括尊重、保护、满足和促进四个方面。这一分类更重视人权的现实享有,但是这一分类主要着眼于人权的国内因素,而没有考虑人权的国际因素。对于加入国际人权公约的国家来说,人权不仅仅是国内事务,也是国际关心的事项,因而关于加入国际人权公约与我国公民权利发展的问题,从人权的尊重、保护、满足和促进以及国际保护等方面可以作出更为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我国有关刑事司法改革特别是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问题的讨论中,理论界有不少学者过于关注犯罪嫌疑人和刑事被告人的人权保障问题,相反却忽视了对刑事被害人、证人、举报人及特殊诉讼主体———警察的人权保障研究,有的甚至大声疾呼要"削弱"警察权,从而使部分学者陷入了"只有限制警察权才能保护人权"的怪圈,警察人权保障状况趋于恶化,而被害人、证人、举报人的人权保障也有被进一步边缘化的趋势。为此,应对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问题研究予以反思,以引起我国理论界、立法机关和公安、司法实务部门的关注,确保我国刑事司法改革与人权保障研究沿着科学、正确的轨道前进。  相似文献   

9.
人权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衡址一个国家文明状况的重要标志。因此,承认人权、尊重人权、保护人权和发展人权,已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个共同信念。我国一贯重视人权,并将人权的内容用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和保护,我国司法工作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权。其中,检察机关在我国人权保障的机制中,负有特殊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人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级阶段,人类自我意识提高的必然产物,"人权"概念的出现和人权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主权,主权原则既是人权国内管辖和国际保护的依据,又是人权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的基本条件,主权是人权保护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论底线人权     
在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上,由于学者们对人权内容的侧重点不同以及各个国家人权发展的阶段差异,因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极为不同。这种由于人权标准不同而引发的人权争议严重影响了人们在人权问题上的对话和合作。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引入"底线人权"这个概念,作为全世界共同遵守的人权的最低限度的标准,以此来消解东西方国家在人权概念和人权标准问题上的分歧和争议,为人们通过对话解决人权问题提供一个可以自由沟通的话语平台。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主权与人权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主权与人权都是国际法的原则,是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主权在国际关系上是最高的权威,国家主权原则,早已上升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法原则,是当代国际法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但是,国家主权不是绝对的,而是有制约和限制的。国家主权是相互的,国家在行使主权时,不得侵犯别国主权。人权,本质上属于一国国内管辖的事项,但是,人权又不是纯属国内管辖的事项,人权受国际法的保护,人权原则也是国际法的重要原则,人权具有国际性;然而,人权原则尚未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坚持国家主权,才能保护国际人权。国家主权高于国际人权。  相似文献   

13.
我们一般认为,人权是人类追求合理的社会以及最基本的正义的要求①。人权的提出首先要归功于17、18世纪的新兴资产阶级,他们在反对封建神权。王权和特权的斗争中,提出了人权这样一种思想观念和政治口号。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根源于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天赋人权”思想开始上升为法律,并且由国内法的保护逐渐进入到国际法保护的领域,它广泛地为国际社会所承认,体现在《联合国宪章》以及一系列国际文件中。可以说,人权的性质也从单一的国内性发展到国内性与国际性二性并存的局面。本文拟从人权的国内性与国际性的关系以及人权与国家…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究中国与国际人权规范的互动问题,论证中国政府在转变人权理念、推进人权事业、参与国际人权规范建设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主导当前研究的“社会化”思维进行反思.中国学者在探讨中国与国际制度规范关联性问题时,除了注意外部影响,也不应忽视内在动力.我们应当更多地以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为中心,从国内一国际互动的视角来审视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这一历史性命题.  相似文献   

15.
如果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人权就是为了实现人类的尊严与价值,人所应当享有或实际享有的权利。尽管因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背景的不同,各种人权观念之间尚存在着实质性的重大差别,然而,承认人权、尊重人权和保护人权,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一种共同信念。 人权标准有各种形式,意识形态标准与法律标准是两种最基本的分类,这是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且有效适用范围完全不同的标准。在法律标准  相似文献   

16.
强制措施与人权保护──析刑事诉讼法的人权保护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我国刑事人权观属性出发,对79、96两部刑事诉讼中强制措施的人权保护设计进行分析和论证。作者认为,我国的刑事人权保护与世界发达国家已经接近,但也有不完善之处,现实与法律仍有差距,需要执法者正确理解立法精神。  相似文献   

17.
从本体论角度看,中美两国的人权观属于同种下面的两个相对独立的属:中国人权注重人权中的相对与绝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观;美国人权观割裂人权中绝对与相对的辩证关系,片面强调人权的"共相",是西方发达国家人权观的代言者.而美国在当前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人为混淆人权中种与属的界限,将一己之国的人权观升格为普世人权观在世界强势推行,从而导致了两国的一系列人权争执.因而,要解决两国的人权争执,美国必须抛弃其僵化的思维模式,采纳一种文化宽容人权观.  相似文献   

18.
人的自由的绝对性使人拥有绝对的人权,维护与实践人权作为一种自觉的要求,要以对人的自由本质与绝对权利的自觉为前提,也就是要以启蒙文化为前提,而启蒙文化需要由文化启蒙来造就.这意味着,既不可能以武力推行人权,也不可能以任何文化传统的特殊性为借口拒绝人权.人权的绝对性与民族主义国家理论并无学理上的关联,一个主权实体内部的人权...  相似文献   

19.
“商赋人权论”是近几年我国一些学者针对西方的“天赋人权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人权理论。现将这种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理论界对它研究的情况概述如下: (一)商赋人权论的主要内容 1.人权就是指人的自由权利和平等权利。其理由是:(1)自由和平等的权利是涵纳  相似文献   

20.
风险社会中刑法人权保障机能之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保障机能是近代刑法的生命所在。随着人类进入风险社会,社会对刑法的安全需求日益强烈。从而造成刑法危害原则、罪责原则的时代演进。然而,这种演进历程却隐伏着刑法人权保障机能的丧失危机,安全刑法与敌人刑法思想的倡导更加剧了这种危机。因此,我们主张一种可责性与需罚性并和论的归责思路,以求更好地维护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