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国是现今世界上最具普遍性和最有影响的政府间组织,它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友好关系和促进国际合作。在今天动荡不安的国际形势下,联合国的作用如何?是否应该加强?37年前制定的宪章是否应该修改?修宪工作的现状如何?这些都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作为环境问题的突出部分,始终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专门委员会评估报告的出台,以及气候变化下一阶段谈判的临近,气候变化问题热急剧升温,成为当前国际政治中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入变化,联合国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提高应对各种新问题的能 力,如何应对其他国际组织和国际多边对话机制的竞争。联合国为应对这些新的挑战,需要以全球 治理为价值取向,改革内部结构,加强与相关国际行为体的合作,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下简称IMF),是根据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的联合国和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而建立起来的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其在解决受援国国际收支失衡、防范并治理金融危机等方面扮演了国际拯救者的角色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二次大战以后,传统国际法体系受到冲击。联合国组织在国际法的变革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联合国的立法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国际关系的各个方面。但国际立法的特点和联合国组织的性质使联合国立法活动受到制约。广大中小国家热切要求加强国际立法工作,希望联合国立法活动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周英 《现代国际关系》2023,(8):21-38+153
国际组织外交既是多边外交的核心,也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国际组织面临的问题,尤其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遭到严重破坏、国际组织权威性与有效性危机重现,以及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历史经纬与现实需要,提出国际组织外交思想,不仅为应对当前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困境提供了新思路,为推动国际组织建设、增强国际组织效能提出了新办法,也为中国的国际组织外交提出了新主张和新要求。习近平国际组织外交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有重大创新,开启了中国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互动的新模式,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反响。深入研究习近平关于国际组织外交的重要论述、探寻其内涵意义,对指引中国多边外交、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维和行动在联合国成立后不久实施以来,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为缓解与消弭有关地区与国家的紧张局势、冲突和危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在,维和行动已成为联合国主要职能与任务之一。无论过去、现在和可以预见的将来,联合国维和行动都有其客观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随着联合国及其维和机制的增强,其维和行动及其作用也将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是现今世界上最具普遍性和最有影响的政府问组织,它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友好关系和促进国际合作。在今天动荡不安的国际形势下,联合国的作用如何?是否应该加强?37年前制定的宪章是否应该修改?修宪工作的现状如何?这些都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建立在雅尔塔体制基础上、以东西方对抗为主要特征的旧的世界格局已经基本打破,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普遍希望联合国在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一联合国创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联合国的建立,一方面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希望有一种能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组织形式的愿望,另一方面又是反法西斯同盟中的几个大国想确立一种新的国际秩序,以便在保持其已有权益和地位的条件下解决战后问题  相似文献   

10.
阿拉伯国家联盟(League of Arab States—LAS,简称阿盟)自成立就成为反映阿拉伯国家间关系的晴雨表和折射阿拉伯世界与外界关系风云变幻的风向标.阿盟的诸多举措构成了中东问题的重要内容,甚至一度成为研究分析当代泛阿拉伯问题的“起点”和“最高点”.国外阿盟研究的议题涉及了阿盟成立的政治背景、发展历程、地区作用及政治协调功能等各个方面,几乎涵盖了阿盟所有的功能性领域,不仅丰富了国际组织的实证研究内容且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并使国际组织研究的着眼点从联合国、区域政府间组织扩展到民族区域组织.由于多种原因,国内对阿盟研究的相关成果甚为有限.因此,认真了解、分析和借鉴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全面研究阿盟、了解其各项政策内涵、前瞻阿拉伯国家整体发展趋势,为新时期中阿关系的构建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会员国最多、代表性最广泛的国际组织。由于日本对联合国的大力支持及积极工作 ,其国际地位在提高 ,影响力在扩大。一些日本人相继担任了联合国机构的重要职务。然而联合国机构中日本人职员的数量并不多 ,日本政府为此采取了许多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参与能源国际组织的历程开始于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之时,迄今历时40年,而双方关系的发展期和勃兴期则是近20年的事。中国参与能源国际组织的特点集中表现为重视对话型组织的沟通平台作用,对不同类型的组织分别采取实质合作或务实接触的政策,促进周边区域能源合作的多维发展等几个方面。展望未来,中国与能源国际组织的互动将保持原有的基本合作方式,但合作对象会进一步增加、合作形式会进一步创新、合作议程将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联合国在众多国际领域的治理及其影响日益广泛,对联合国的民主问责便成为理论和现实中的一种必然要求.本文从联合国成员内部的民主、成员间民主和全球民主三个层次考察了联合国的民主之内涵.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联合国的民主治理及其治理机制完善的主要变革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联合国维和行动正在发生重大改变,一是将"联合国维和行动"改称为"联合国和平行动",行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包括了"维持和平"、"预防冲突"和"建设和平"等诸多环节;二是重视发挥地区组织在维和行动中的作用;三是坚持性别平等,增加妇女参与维和的力度。这与联合国改革的大方向是一脉相承的。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从1990年起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主动作为,表现出大国担当,受到广泛国际赞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崛起的中国已经从国际组织的参与者向改革者、创新者转变。2013年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虽然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是中国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提供给世界的公共产品。它不仅在物质层面给参与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也在观念层面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蕴含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体现了新型全球治理观。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需要中国积极在国际组织中设置议程,嵌入理念话语,在全球和地区组织中扩散新观念,与国际社会沟通,形成共建“一带一路”的广泛国际合作共识。“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已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以及其他区域组织等有关文件中。未来,中国还需要从增强自身在国际组织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扩展现有国际组织的职能范围和推动关键的节点组织采纳政策倡议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的规范性原则与具体倡议得到更多国际组织的认可、接受和采纳,提高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的积极性与效率,促进全球治理向着更加公正、普惠、共赢方向发展,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奠定更加坚实的理念基础。  相似文献   

16.
非政府国际组织发展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简称NGO)主要是相对于政府组织而言,在国际社会,非政府组织相对于政府间国际组织(Intergovernment Organization,简称IGO)而言。非政府组织的兴起是20世纪后期重要的政治和社会现象之一,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兴起则是20世纪后期国际社会的重要现象之一。NGO在国际舞台上正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NGO在许多国际组织和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叶以来,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已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使得世界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始终不断。国际非政府组织(International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INGOs)作为一种新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积极介入国际冲突的调解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促成国际和解、建立“消极的和平”做出了很大努力。虽然,非政府组织有其本身不可克服的弱点和局限,但是它在国际和解中发挥了主权国家和政府间国际组织所难以替代的独特作用。①现代非政府组织兴起于19世纪中叶,其迅速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8.
人权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拓  刘贞晔 《国际观察》2005,16(1):40-46
在二战以来的国际人权政治发展中 ,人权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已形成了日益紧密的合作关系。一方面 ,人权非政府组织积极地借助联合国来扩大自身的影响 ,并对主权国家施加更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 ,联合国为拓展人权事务在资源、信息和机构运作等方面也积极地倚重人权非政府组织的活动支持。人权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的这种紧密合作 ,导致了人权非政府组织对联合国人权事务和人权机构的渗透、联合国人权机构人事上的交叉任职以及复杂的国际多边人权干预 ,从而形成了包含人权非政府组织、主权国家与联合国在内的复杂三角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19.
作为北极核心问题之一,环境问题始终备受关注。而在应对日益复杂的北极环境危机中,以主权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及区域组织为代表的传统治理主体的局限性日益凸显。环境非政府组织开始在北极环境治理中崭露头角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业已成为北极环境治理的重要行为体。以绿色和平组织和世界自然基金会为代表的环境非政府组织通过知识建构、游说、抗议等方式参与此项事务,努力推动北极环境治理体系从传统的单一功能逐步走向多元功能,为北极环境治理提供了新的契机。然而,环境非政府组织在相关工作的开展中也存在着自身建设、同各国政府及社会关系的协调等方面的问题,其解决途径在于加强自身建设,同北极国家和国际组织形成建设性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人类社会经历着深刻变化的当今时代,非政府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成为这些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引起各国和国际社会的广泛注意。诚然,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称“21世纪将是非政府组织的世纪”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