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将内部规则界定为作为自由社会中自生自发秩序之基础的"自由的法律"并不是哈耶克社会理论和法律理论的最终结论,而只是其极为繁复的理论中的一个环节。因此,对这个结论的理解也只能建立在哈耶克宏观的理论框架之中。可以说,在这个框架下,"自由的法律"这一概念的得出是有其逻辑必然性的,这种必然性源头在于哈耶克对社会秩序的分类、对自由的界定及对自生自发秩序形成结构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道家之"道"与哈耶克的"规则"都是推进社会演进的自然力量,由此出发,道家创造了"无为而治"的治理之道,以"无为"达到"无不为"的治理之目的"。无为而治"最终未能摆脱历史的枷锁,虽主张"无为而治",却还是走向了"圣人之治"。哈耶克所提倡的也是一种自然的治理之道,他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不能对社会的秩序作全面的设计,所以主张依照"自发秩序"之规则来制定法律,实行"规则之治"即法治,这样才能保障人获得自由。  相似文献   

3.
哈耶克在《致命的自负》和《自由秩序原理》两个经典文本中,诠释了市场秩序这一核心范畴。在哈耶克看来。相对于计划秩序,市场秩序是一种赋予经济个体以自由的制度,经济自由是市场秩序的内在本质;在市场秩序中,经济自由会趋向于完全竞争的均衡状态,市场秩序在经济效率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市场经济秩序需要法治来维护,法治是市场秩序的制度基础。因此,哈耶克的市场秩序可以从经济自由、经济效率和法治三个维度来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4.
秩序与自由是刑事诉讼中两个基本价值目标,二者关系的科学定位及矛盾的有效梳理,可指引刑事诉讼具体制度型构的方向.本文以哈耶克的自由和法治思想为启示,在价值冲突的现实基础上,分析各自内涵,将其定义为"有秩序的自由"和"为了自由的秩序",变二者同阶关系为层序关系,以期开启新的理路.  相似文献   

5.
法哲学是法治时代政治文明精华的体现,法治时代是一个迈向权利的时代,更是一个迈向自由的时代,自由当是我们时代精神最为集中的体现。哈耶克批判地继承了前述理论家们对法律与自由关系的论述,总结前人的思想,艰苦钻研得出了自由就是法律的目的的精辟结论,哈耶克坚信法就是作为理念的自由。他的所有的对于法治理论的论述都是为了"自由"这个目的而准备的。虽然哈耶克是以一个资本主义制度顽固的捍卫者身份登上历史的舞台,但是他对待学术所表现出来的鞠躬尽瘁的态度和为现代法治研究探索做出的努力还是值得所有学者肯定和赞赏的,并且为我国正处于改革时期的法治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深入研究哈耶克的自由主义法哲学思想,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无论是对全世界的公民们还是对法哲学思想家们,这都是意义重大的。  相似文献   

6.
奥地利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弗里德里希·奥古特·冯·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和德国弗莱堡学派代表人物瓦尔特·欧肯(Walter Eucken)对市场竞争有着许多真知灼见。其出发点是维护个人自由,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活力,把竞争视为通往繁荣的必由之路。其竞争观对各国制订和推行竞争政策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重点在于梳理哈耶克和欧肯的竞争观。全文总结和分析哈耶克和欧肯对"竞争"和"垄断"的总体看法,哈耶克有关作为发现程序的竞争观与欧肯形态学视角的竞争观,两者对竞争秩序的设想,以及"划地为牢的垄断"和"基于高效率的垄断"的具体态度。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哈耶克竞争秩序观对中国改革的意蕴,认为我国要以某种普适方式推行一种哈耶克-欧肯意义上的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7.
哈耶克在其政治哲学体系对私域中个人自由进行了坚决捍卫,他对拓展秩序、法治下自由的详细论证折射出智慧的光芒,然而其政治哲学本身却存在内发性的理论困境,主要表现为自发秩序与普世理想、个人自由与政治自由以及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理论冲突.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从分析哈耶克对"自由"的定义入手并进一步对这一定义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从对自由的保障角度阐述哈耶克的法治思想。  相似文献   

9.
哈耶克的法治观是由自发秩序理论衍生而来的,法治原理的根基在于建立在无知论之上的自生秩序理论。由此法治之法才是真正的法律,即保障自由的法律。于是,没有法治也就没有真正的自由。哈耶克法治理论的局限性首先在于,它误解了法实证主义的社会命题与分离命题,对法实证主义的法治观进行了极端的解读;其次,他的法治三原则无法直面真实的法律实践,而且排除了权利,也无法有效实现控制权力之专断行使的目的。因此,这种古老而空泛的法治理论也许只能作为一种政治理想而存在。  相似文献   

10.
作为社会正义的激烈反对者,哈耶克从概念和价值两个维度对社会正义进行了批判,并系统阐释了其以正当行为规则为基础的行为正义理论。但是,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哈耶克的上述批判与建构都还存在诸多困难。其中,对社会正义的概念批判不仅在假设上存在问题,而且还混淆了"事态"与"对事态的回应";而对社会正义的价值批判除了理由不充分外,还不恰当地建构了社会正义与自由市场秩序之间的对立关系。哈耶克极力主张的行为正义并不足以通往他所谓的自生自发秩序,而且他对规则体系演进过程所做的阐释也存在内在的矛盾与问题。除了这些理论上的困难,始终作为哈耶克行为正义理论基本取向的自生自发秩序本身也经不起严格的历史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警察与秩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秩序的产物。对警察而言,秩序是核心价值,自由是次要价值。有自由、有秩序是人类的理想模式,自由是秩序的自由,秩序是自由的秩序。历史证实,只有法治社会才能实现这种理想模式,因此法治型警察的职责是实现"有自由的秩序",警察应是自由与秩序的平衡者与保护者。为此,必须既授予警察足够的权力来维护好秩序,又要把警察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使自由与秩序的冲突减少到最小。  相似文献   

12.
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宗教和顺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深入分析宗教和顺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优势以及它自身具有多元和谐的传统,各宗教的教义蕴含着丰富的和平、和谐、平等、自然等伦理道德资源,找到充分发挥宗教和顺文化对公民道德和社会伦理秩序的基本功能,发挥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积极作用的对策。对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的自我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的发展:制度变革的价值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斌 《理论前沿》2006,(4):19-20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与社会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制度对人的发展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双面作用,但其积极的作用是最根本的。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发展要求制度变革要注意以下关系: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为本;效率与公平;社会和谐与个人自由发展;自由与秩序;稳定性与变动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越来越关注市场经济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二者究竟是内在统一的还是相互排斥的?我们不妨从自由市场经济的鼓吹者哈耶克的思想入手,对这个问题作一番探讨。哈耶克认为市场秩序(他称之为“扩展秩序”)要求克制住人们的一些高贵道德,比如纯粹的利他主义等;  相似文献   

15.
在《通往奴役之路》中,哈耶克从个人主义的自由与自发秩序、经济自由主义与放任主义、高度计划的社会对自由之侵害这三个方面,系统地阐发了高度计划的社会造成的对人的奴役。该书的思想对威权主义国家的社会转型同样有着重大的启示。通过分析自由和权利享有度同政策成本形成的递增函数关系以及自由和权利享有度同社会转型中的个人风险形成的递减函数关系,可知社会转型中的威权主义国家只有建立起保障自由、协调权利和整合社会的制度化的政治体制才能为成功转型提供长久动力和稳定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认为,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生活诸要素或已然达到融洽互动与协调发展的社会或社会发展状态。它不仅包含对社会外在生活整体的规范秩序的“良序化”(罗尔斯语)的严格政治要求,而且也包括对社会内在生活品质的精神秩序的“和谐化”的高度伦理理想。因此,“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社会条件不仅是社会政治制度的公正安排,还需要社会制度运作过程与结果的持续正义。更准确地说,“和谐社会”所内涵的价值目标不仅是要实现普遍意义上的“政治正义”,而且还要求实现深度的社会精神的伦理和谐,因而它应首先是一个政治伦理的概念(行政伦理是政治伦理的一个分支),而不仅仅是一个社会政治观念。  相似文献   

17.
特留份制度源于罗马法对遗嘱自由的限制,对维护家族伦理关系和社会利益有积极作用,亦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地区继承立法的大势所趋。澳门特留份制度立法比较完善、颇具特色,对我国内地立法构建特留份制度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刑法应积极发挥其维持社会秩序的机能.在实现社会控制的过程中,刑法的自由保障机能与社会秩序维持机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该冲突体现为自由与秩序的二律背反,其实质是个人与社会之问的对立.在和谐社会视野中,当自由保障机能与社会秩序维持机能发生冲突时,应当优先选择自由保障机能.  相似文献   

19.
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在法治实践模式上的差异,是以不同的知识观为逻辑出发点的。支撑哈耶克的法治渐进论的哲学基础,乃是一种关于人类理性有限的知识观。哈耶克的知识观以强调人的无知为主要特征。知识的分立存在状态意味着知识是无限分散的、流变的,这决定了个人的"无知"常态。"默会知识"从知识的获取方式维度进一步证成了人的必然无知。人类的无知,不仅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客观事实,而且是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的缘由所在。主体的自身限定性连同客体的纷繁复杂性,一并构成了"无知"的规定性。立基于这种无知观,哈耶克自然推导出注重社会自我秩序化的能力、国家立法应充分尊重社会内部秩序的法治思想。这有助于我们援以诊断建构理性主义法治模式之弊病。  相似文献   

20.
秩序、自由、正义,是法律制度的三大基本价值,法律发挥社会作用的目的就在于对这些有价值的事物予以保护并促进其增加;同时,它们也是和谐社会中的基本价值取向,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就应该首先立足于如何实现社会的秩序、自由、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