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从历史渊源、现实条件和远景规划上同"一带一路"倡议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拉合作坚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在理念上与"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精神一脉相承,同"一带一路"倡议同频共振。拉美国家热烈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中拉利用高层交往、整体合作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平台,凝聚合作共识、描绘合作蓝图,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延伸至拉美。中拉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彼此需求和利益,不排斥或针对任何国家,中国没有任何地缘政治考虑,不搞所谓战略博弈。中拉共建"一带一路"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取得积极成效,共建"一带一路"给拉美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和现实利益,得到了国际社会和拉美加勒比国家的广泛认同和赞赏。当前,中拉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以高峰论坛为引领、各领域多双边合作为支撑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架构基本成型。中方将同拉美国家进一步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明确合作重点,着力加强全方位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中国与拉美国家关系面临转型升级任务,需要新的发展动力与机制引领。"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理念,受到包括拉美地区在内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认可。将"一带一路"拓展至拉美地区,既有历史依据,也有现实基础。当前,加快"一带一路"与拉美对接已成为中拉间的普遍共识。为推动对接,需加强战略规划,做好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在拉美的布局需结合区情、国情,有步骤、分层次推进,包括明确阶段性目标,制订路线图,突出重点国家和领域。近期目标是快速推动互联互通,扩大贸易投资往来,使中拉关系再次迎来加速发展期,服务中国经济转型和对外开放新需求;中长期目标是通过发展战略对接,使拉美成为中国发展的有力支撑,进一步提升中拉"命运共同体"意识。可重点围绕基建、油气、装备制造、农业等领域,尽快推动一批有代表性、见效快的合作项目,尤其是配合南美洲、中美洲地区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与拉美合作开展港口、电力、公路、铁路项目建设。不可否认,"一带一路"与拉美对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势必面临不少困难:国内配套支持有待完善,拉美国家和地区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以及发展的不确定性,第三方因素的影响也需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国际能源合作与能源安全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从能源来源、战略通道、合作机制、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为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提供有力支撑。"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的国际能源合作布局,有效避免了对某一国家或者某一地区能源进口的过度依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断推进合作,积极利用现有双多边合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区域与跨区域能源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资源丰富、资源国出口多元化和消费国进口多元化需求契合、炼油化工技术和建设施工能力较弱,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大量新的合作机遇。但中国企业在能源合作环境复杂多变、大国因素的干扰、非传统安全威胁、合作国的能源政策因素等方面也存在挑战。论文最后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对中国国际能源合作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倡议与南美洲基础设施一体化倡议(IIRSA)在多方面存在理念契合。秘鲁和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各重点领域合作已取得重大进展,两国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签署了自贸协定。秘鲁政府提出将陆路基础设施的战略连接列入"一体化倡议"的优先项目,旨在成为南美连接亚太的枢纽,同时促进南美洲特别是与巴西的基础设施一体化。"一带一路"倡议与南美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合作潜力巨大,但在实践中仍面临诸多难题。以秘鲁为例,存在地缘利益的考量、量化项目收益、社会环境影响评估、投资规模对财政结构的影响等障碍,目前尚不具备条件来推动项目的实施。从长远考虑,深入开展以秘鲁为枢纽的跨太平洋海上直航和海底光缆建设以及扩大空中连接的可行性研究,将为秘中关系提供新的发展机遇。秘鲁应明确自己的目标,开放政府部门与商界、学界的对话渠道,研究最佳战略和措施,以秘鲁为切入点,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延伸到整个南美地区。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BRI)注定会给二战后美国主导的经济体系带来深刻的影响。人们曾就"一带一路"倡议对全球经济秩序的影响展开讨论:它究竟是试图"颠覆"全球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还是支撑该体系的经济计划。而本文认为双方的观点都无法提供令人满意的答案,因为"一带一路"倡议既是一项战略部署也是经济计划。并且,学者们迄今为止都是从外在表现而不是从中国的角度来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为了从中国的角度理解"一带一路"倡议,本文将借助中国共产党的指导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SCC)展开研究。通过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理论,本文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需要解决的四大历史任务,这四大历史任务可以作为分析"一带一路"理论创新和战略创新意图的框架。在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定义后,本文回答了"一带一路"倡议究竟会"威胁"还是支撑全球经济体系这一问题,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提是解决市场导向型发展战略带来的难题,"一带一路"倡议期望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市场后,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一带一路"倡议并不会对全球经济体系构成系统性"威胁"。相反,"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从而促生有机性变革以满足中国自身发展的需求。同时,对外开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基本国策,"一带一路"倡议拓展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空间,推动建设开放、合作、创新、共享的世界经济,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项充满中国智慧的共同发展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中拉关系的发展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1978—2001年为第一阶段,"高访驱动"是主线,主要成就包括中国扩大和巩固在拉外交阵地,与部分拉美国家深化和升级双边关系,中国复关/入世得到拉美国家的理解和支持。2002—2012年为第二阶段,"贸易驱动"是主线,主要成就包括中拉贸易实现"三级跳",贸易、投资、金融合作全面展开,中拉双边关系形成三层次、多元化大格局。2013年以来为第三阶段,整体合作是主线,主要成就包括中拉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中拉经贸合作跨入"金融驱动"阶段,中拉开始对接"一带一路"。在中拉关系发展诸多成就中,准确把握拉美地区的3个特点、构建中拉关系的"四梁八柱"是两项突出成就。中拉双方正在进行新一轮战略调适,向拉美国家阐明中国新时代发展战略的经济意义,展现中国继续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支持拉美一体化和拉美国家团结,分析总结经贸合作经验,探索多种形式的自由贸易合作机制,将有助于推进中拉整体合作。  相似文献   

7.
非洲国家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其中在埃塞俄比亚的实践成为中非合作的典范。埃塞俄比亚政府希望通过"增长和转型计划"(GTP)进入中等偏下收入的国家行列,其国家主导下的经济建设与中国"一带一路"的对接有利于补齐短板,实现上述目标。目前,中国已成为埃塞俄比亚制造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大投资方。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在埃塞俄比亚的实践仍然面临一些风险,其主要来自埃塞俄比亚的社会层面。本文拟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分析埃塞俄比亚目前的国家能力对"一带一路"的影响,这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对埃投资的机遇与风险,并对"一带一路"在非洲其他国家的落地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泛美公路是在美国政府的倡议与主导之下,经过充分而科学的前期调研与路线勘测,由美洲各国民众共同参与建设的区域一体化交通项目。该项目的建设产生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无论是为实现地区发展,还是推动国家建设和西半球一体化,泛美公路的规划与建设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美国和拉美国家的共同利益诉求,实现了美拉双方的互利共赢。泛美公路在服务美国国家战略需求的同时,也较好地改善了拉美各国公路基础设施状况,推动了美洲各国经济发展,加快了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实现。但是,泛美公路的建设过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美国的霸权主义意识形态渗透其中,部分公路路段修建质量堪忧,对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重视不够,未能较好地维护当地居民权益等。有鉴于此,中国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推动中拉基础设施联通的进程中,应建立并完善各类合作机制,在平等协商与互利共赢的原则基础上寻求双方利益融合点,注重通过各种媒介构建"软实力";在具体合作项目上,应充分调研、科学规划,密切防范各类风险,确保工程质量,并自觉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维护环境正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拉美在中国外交战略中地位的提高,中国为拉美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日益提升,拉美国家希望与中国加强经贸合作的愿望在上升,与美国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中拉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宽,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面临挑战,中拉双方的相互了解有待加深,拉美的"国家风险"不容低估,拉美国家对中国经贸政策有新的期待,对推动中拉战略合作缺乏长远考虑,美国对中拉关系的发展心存芥蒂。为了使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取得早期收获,中国应尽快实现中拉经贸关系的多元化,进一步加大在拉美投资的力度,加强双方在全球治理中的合作,正确处理中拉整体合作与双边合作的关系,加强对拉美的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  相似文献   

10.
韩国如何应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韩两国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所面临的重要议题。在韩国国内,虽然对"一带一路"倡议持有多元化的认知态度,但以积极、肯定者为主。为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半岛局势与拓展国际空间等战略目标,韩国将主要通过加入国际机制、对接发展战略与深化经济合作等路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共同建设"一带一路",中韩两国将加强区域间互联互通,促进和深化与有关国家的全方位合作,构建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新型合作框架,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南亚地处"一带"与"一路"的交汇点,在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我国与南亚的务实合作涉及基础设施、资源能源、装备制造、电力通讯、生态环保、轨道交通、特色农产品等诸多领域。然而,中国与南亚在标准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加强中国与南亚标准化交流合作,对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更好的实现经贸合作、产业升级、科技进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共同构建中南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一个重要国际公共产品,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注入了确定性和稳定性,展示了破解全球治理赤字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取得了辉煌成就,并日益受到包括拉美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过去十年,尤其是2017年以来,发展事实和实证分析结果均显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五通”及提供器物型、制度型和观念型三类公共产品,夯实了中国与拉美国家在双边维度的合作基础,进而又主要以制度型和观念型公共产品的形式,分别提升和拓展了中国与拉美国家在区域维度和全球维度上的合作伙伴关系。与此同时,在区域和全球两个维度上建立的良好合作反过来又促进了中拉在双边维度的合作,并形成良性互动。由此,“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中拉双方构建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互联互通合作伙伴关系。这既保证了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行稳致远、更好地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又为同属发展中国家的双方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加强全球治理合作、维护世界的公平正义增添了合作新动能。  相似文献   

13.
"五通"之一的"资金融通"对"一带一路"建设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作为"一带一路"地理区域的自然延伸,拉美地区许多国家积极响应并参与其中。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引领下,中拉之间的投融资合作进程逐步加快,为双方的互联互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中拉双方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积极做好中拉金融合作的顶层机制设计,多双边投融资渠道日益丰富并呈多元化态势,为中拉资金融通营造了良性、健康和稳定的政策环境,奠定了务实的市场运行基础;中拉之间呈现资金面的互补性特征,拉美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对基础设施的融资需求,是中拉资金融通的客观前提和必然选择;通过中国对拉美地区的开发性金融、商业贷款和股权投资等多元化的资金融通渠道,使得中拉金融合作水平不断提升;整体上中拉资金融通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拓展空间;未来仍有诸多难题需加以关注,应未雨绸缪,积极做好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中拉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共同推动拉美通信基础设施发展的动因、进展及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发展通信产业有助于推动拉美国家实现经济转型和社会公平。近年来,拉美通信产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电信业务普及率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通信基础设施薄弱成为制约拉美通信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拉美地区必须在通信基础设施领域进行持续的高强度投资。中国和拉美国家在通信产业领域有着很强的互补性。拉美地区有着发展通信基础设施的强烈愿望,而中国通信产业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为中拉通信产能合作提供了切入点和抓手,产能合作也有利于拉美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获得必要的设备供应、技术支撑和资金支持。中拉正在通信行业全产业链上展开深入合作,双方的合作模式也日趋多样化,中资金融机构为拉美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支持。但双方的合作也存在着融资方式比较单一,资金来源不够多元化等问题,文章对此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拉美地区对中国的温室气体减排、商品出口增长、资源类商品进口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资源类商品供大于求是导致此类商品价格下跌的根本原因,中国不仅稳定了此类商品的国际市场需求,也使拉美地区此类商品的出口量继续保持增长。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等背景下,中拉经贸合作由"贸易驱动"向"金融驱动"过渡,中国对拉美地区资源类商品的进口需求稳步增长将继续拉动双边经贸合作,中国在拉美地区金融类投资涉及的国家(地区)日益增多,与部分拉美国家成功探索和实施了"贸易+投资+金融"合作模式,金融合作可以使拉美国家普遍受惠。中拉经贸合作是推动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GDP每年增加6000~8000亿美元是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础,拉美地区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自然延伸,基础设施一体化是中拉经贸合作的重要物质基础,自由贸易是中拉经贸合作的重要制度保障。中拉产能合作面临着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产能过剩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全球背景下,中拉产能合作应集中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柬埔寨学界围绕这一倡议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柬埔寨学界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具有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的多重背景。"一带一路"倡议将给柬埔寨带来经济、安全、政治等方面的机遇,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经济、安全、外交、社会及环境等风险和挑战。柬埔寨应该据此推动中柬两国战略对接、努力推动柬埔寨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专注于解决国内问题、寻求外交政策的多元化;中国则应坚持东盟的中心地位、重视对柬埔寨公共外交,以实际行动增强世界各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战略是促进沿线国家、地区之间经济合作和交流,重构地区经贸格局,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伟大战略和顶层设计。亚投行的成立及其金融支撑作用的发挥将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亚投行的建立可以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助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可以为未来人民币全球性结算、融资、储务和贸易提供便利和条件,扩大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之间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实现亚投行同"一带一路"间的金融互动,促进亚洲地区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18.
中南半岛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周边重点合作区域。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南半岛实施仍将面临着风险与挑战,既有来自美国、日本、印度等大国的战略性防范、挑战与分化,又有中南半岛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疑虑与担忧。本文从中南半岛地缘政治格局、中国自身的内在条件、中南半岛国家的发展需求以及重构途径选择等方面对中国重构中南半岛地缘战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当前,拉美国家政治社会形势总体稳定,经济有望实现温和复苏增长,对外交往多元务实。拉美政治格局继续调整,无论左翼还是右翼政府均顺应时势,谋求改革以改善民生,推动国家发展振兴。中拉合作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其目的是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共同发展,这是双方合作的根本动力。高层交往引领中拉关系迈上新台阶;中拉整体合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并全面推进;中拉务实合作实现换挡加速,中拉传统贸易模式正在经历转型升级,新的发展动力和增长点不断涌现,中拉经贸关系有望进入贸易与投资并重、更加全面平衡的发展新阶段;中拉人文交流持续走热,成为中拉关系发展的助推器。中拉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战略共识不断增多,在亚太区域合作中的交往互动不断增加,为中拉关系提升战略内涵和全球性影响提供了强劲动力。中拉需要更高水平的优势互补,需要共同提升经济竞争力,实现产业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中拉共建"一带一路"将是双方迈向美好未来的"金钥匙",将为中拉共同建设更高水平的合作伙伴关系和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农业外交是一种古老的外交形式,也是一项崭新的研究议题。当前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开展与沿线国家的农业外交提供了新契机——为加快中国农业的国际化经营及农业外交注入了内动力,沿线国家对于发展对外农业合作的强烈需求为中国的农业外交提供了外推力,中国与沿线各国资源的契合为中国推进农业外交搭建了牢固的桥梁。当然,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开展农业外交也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包括对象国的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中国与对象国之间在农业合作中的技术层面问题、自然灾害与动植物疫情风险以及国内部门利益竞争等。要搞好农业外交,中国需要做好农业外交的顶层设计,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有效的双边及多边农业合作机制,扩大与涉农国际组织与相关金融机构的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