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区别于国外文化形态的三个重要维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大学文化是由大学道德、大学理念、大学精神等核心内容构成。我们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三个维度出发,形成以传统文脉为深厚底蕴的大学道德、以革命理想为持久力量的大学理念、以砥砺奋进为时代特征的大学精神,建设中国特色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2.
雷锋精神的十大时代内涵:雷锋精神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现实体现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必然成果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宗旨意识的具体实践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规范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遵循雷锋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传承雷锋精神是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共性展示雷锋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雷锋精神是中国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价值追求雷锋精神是致力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3.
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软实力,蕴含着后世文化发展繁荣的根本生长点和优秀基因,是培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沃土,是我们在文化激荡的世界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所在。新时代语境下,要立足中华文化立场,以建设文化强国为目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4.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整合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二者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通提供了逻辑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的理论形态,其承继和超越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了传统治国理政思想。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现代转型、明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遵循和现实路径,则体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5.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六个必须坚持”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破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难题;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汇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合力;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促进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显著精神标识。在九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往往能够在历经艰辛的探索之后浴火重生,逐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社会实际相结合,并使其深深植根于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沃土之中,从而孕育出独具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弘扬红色革命文化与建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互动中勃兴。这三种文化有机融合、交相辉映,构成了内涵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彰显出独特的民族特色。厘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特色,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特色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克服教条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危害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道路特色、理论特色与制度特色的统一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表现出来的民族气派、民族风格和民族精神的统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完美融合。文章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特色形成的理路,提出了从增强三个自信、坚持独立自主的民族精神以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个方面着手,寻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8.
李伟 《世纪桥》2023,(3):21-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具有积极意义,不仅使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有力地推动文旅融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融入内容上,根据价值维度、政治维度和时代维度,结合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突出精神内涵,选择家国情怀、天人合一、崇德向善的理念融入思政课,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的具体路径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中华传统文化,都是探究人的生存、自由、发展的学问,不是对立的而是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前后相继相通的历史成果。儒学等思想遗产是中国人关于人类生活和世界发展本质和规律的丰富独特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源泉和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不宜按西方学术传统矮化为伦理科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运用马列与借鉴西学的基础上,通过时代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去创建弘扬中国传统、体现中国精神、充满中国智慧、形成中国话语,面向世界与未来的世界观、历史观与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理所当然、义不容辞地成为它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相似文献   

10.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清正廉洁价值观的主要构成要素是"为国为民、无私奉献""克勤克俭、艰苦奋斗"和"反腐防腐、永葆本色"三大价值理念。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清正廉洁价值观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立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内核。我们应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弘扬和践行清正廉洁价值观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