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罗敏 《学习论坛》2020,(2):34-41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既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关键环节,又是推进城乡共生发展的战略行动。乡村振兴是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的全面振兴:城乡产业共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城乡人才共享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城乡文化共融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城乡生态共治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城乡组织共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五重逻辑是对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一种重新审视,它的本质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推动由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城乡分离"迈向"城乡共生"。  相似文献   

2.
杜姣 《探索》2020,(1):142-153
基于对权利视角下城乡关系研究的反思,从功能视角揭示中国城乡关系实践形态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形成以区域为基础的城乡关系类型建构框架,并进一步得出城乡关系实践类型的区域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定位的区域差异。大致来看,中国出现了以上海地区为代表的吸附型城乡关系,以珠三角、苏南地区为代表的融合型城乡关系,以及以中西部地区为代表的并立型城乡关系等多种城乡关系实践类型。在吸附型城乡关系中,乡村作为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功能板块,乡村振兴目标是以满足城市需求为导向;在融合型城乡关系中,乡村已经成为城市带的一部分,乡村振兴目标带有突出的城市功能属性;在并立型城乡关系中,城市与乡村是相对独立的两个系统,乡村振兴目标主要指向农村自身的需求,具有明显的农村功能定位。对中国城乡关系实践类型区域差异的研究打破了既有研究对中国城乡关系认识的单一性,同时也对当前中国形成以明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定位为基础的有效且有针对性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城乡关系的演变规律及城乡一体化的提出 (一)城乡关系的演变规律 城镇与乡村作为一种非均质的地域经济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活动和发展的地域实体。它们既有各自的运动规律,同时,它们之间又是一个互相依存的对立统一体。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相似文献   

4.
正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中央精神指导下,各省制定了各种乡村振兴计划,通过各类项目下村的方式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实践中发现,各类项目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某些项目的落地过程难以高效激活基层治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基层治理。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笔者结合自己2019年5月为期两周的调研,以长三角地区某省平镇(化名)G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为例分析。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是城镇空间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具有政治性。农民进城有选择"城镇收入+土地保障"的新型城市生活模式的倾向,形成"城镇赚钱,乡村消费"的空间策略,造成城镇化进程中生产空间与消费空间的分离。农民的这种空间策略与国家干预城镇化进程的战略意图有契合之处,也存在明显背离,表明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是促进城镇体系协调发展,国家权力的空间等级化也会制约城镇协调一体化发展。促进城镇体系结构优化要从优化国家治理结构着手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在近些年快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单向的城镇化导致乡村在资源大量外流中逐步走向衰落;另一方面,乡村自身发展能力严重不足,弱化了乡村振兴的原动力,乡村靠自身的力量已经无法摆脱困境。实现乡村振兴,已不是单纯的"三农"问题,也不是就农村而发展农村,而是需要通过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带动和促进农村发展。具体就是要在规划布局、要素流动、产权改革、生态保护、文化振兴、人才体系等方面积极推进城乡要素融合机制创新,彻底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难题,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7.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从苏俄农村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出发,对苏俄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实践经验,这对于我国探索乡村文化振兴路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新时代面对乡村文化振兴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加强对乡村文化振兴的领导和扶持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素质,建立和完善城乡互助帮扶机制,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化的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快速流入城镇,农村的空巢化、空心化日益严重,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更加凸显。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根据当前我国国情提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政策。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留守老人面临许多养老困境,诸如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不协调;生存条件简陋、家庭生产难以兼顾;经济保障不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模式选择单一,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要求等。乡村振兴对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乡村治理和农村养老服务内生力的发展、塑造新型城乡老龄社会关系等方面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通过加快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统筹兼顾、创新发展;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和农村养老服务业、智慧养老;加快农村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等策略可以有效化解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和矛盾,提升农村留守老人晚年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了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和任务目标。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大使命,迫切要求探索建立面向绝大多数农村的新型农村工作机制,有效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农村不断实现现代化。近年来,福建省大田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觉展开了新时代新型农村工作机制的创新探索,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创建了日益完善、规范运行、成效显著的住村特派员制度,探索出了以"治理有效"为抓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供销合作社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经济合作组织,要在新时代有新作为,必须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改革创新。一、推进服务创新,增强为农服务功能一是以城镇重点工程项目为支撑,提升“一级”中心流通网络的服务功能。根据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有序推进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在开发区、托管区及周边地区,积极整合资源,  相似文献   

11.
乡村-城镇转型是工业化中后期必然形成的一种新型城镇化模式,其内涵是人口结构的转化,经济结构的转变,空间地域结构的转变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实质是人们的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镇型转变,表现为城镇生活方式的扩散和普及,城镇文明向乡村广泛渗透的过程。乡村-城镇转型模式可分为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乡村地区转型模式、集镇转型模式、城市边缘区转型模式以及农业发展型、市场拉动型、现代工业催生型、旅游开发型和城市辐射型。  相似文献   

12.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突破以县城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重分析县域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乡村振兴是运用国家力量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乡村振兴需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切入,以“空间—功能”为分析框架,探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县域功能定位及实践路径。县域既是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基础层级,又是能够完整囊括城市和乡村的经济发展基础单元,同时还是最直接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的资源配置单元。因此,县域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运用建制性权力和权威资源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落地的政策执行力,具有以县城为龙头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承载力,同时还具有均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资源配置力等功能。探索县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需要坚持融合发展理念,推进以县域农业为主体的产业融合;坚持系统理念,优化配置以乡村为主体的城乡公共服务;坚持共享理念,推动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基于对城乡关系演变规律的准确把握,以及全面实现现代化时代要求,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终极目标。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必须厘清中国城乡关系发展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需求,并进一步挖掘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下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内涵,以"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思路从整体上探寻实现城乡经济共荣、政治共享、文化共融、社会共建和生态共治全面融合的现实理路。  相似文献   

14.
彭海红 《前线》2023,(4):25-28
在实施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与其他国家的乡村发展道路有共同之处更有本质区别,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已展现出独特的气质和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符合中国国情,坚持并激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5.
论道德建设中的自律与他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几年,随着人们对道德建设问题的关注,论及自律与他律的文章不时地见诸报刊杂志.然而有的文章只强调自律的意义而忽视他律的作用;有的则看重他律的作用而否定自律的存在和意义.上述两种倾向不论是忽视他律还是否定自律都是片面的,都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正高等学校承担着为乡村振兴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使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普通高校社会工作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高校应根据乡村振兴需要,大力培养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工作人才,满足乡村振兴对社会工作学科人才的需要;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建立校地社会工作专业研究与实践合作机制,成立乡村振兴社会工作研究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参与乡村振兴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活动,为乡村振兴培养大批觉悟高、  相似文献   

17.
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五个振兴”的重要环节,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体现。生态振兴贯穿其他四个振兴实现的全过程。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过程需要法治保障作为基础,当前在乡村生态环境防治的法治保障方面依然存在立法不够完善,制度供给不足;执法权责不明,推进相对乏力;司法能动不足,监督体系不严;法治观念淡薄,参与意识不强等问题。需要通过强化法治自觉,提升法治理念,完善乡村生态振兴立法体系,落实法治行动,严格乡村生态振兴执法规范,深化法治担当,公正乡村生态振兴司法能动,增强乡村生态振兴守法意识等为乡村生态振兴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重大任务。为回应时代所需,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步伐不断加快。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当下,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利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破除城乡二元壁垒,而且有助于推动解决就地城镇化问题以及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然而,必须深刻认识并充分考虑到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进程中,还存在着城乡二元认知理念根深蒂固、城乡融合发展规划落地难、城乡发展资源互动性不足、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滞后等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为此,我们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要着眼于根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构建城乡融合的空间规划体系、激励城乡要素自由平等流动、激活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以此来纾解困境,构建和谐共生、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现实价值。乡村振兴战略体现在操作层面,具体应该怎么做?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的讲话中提出了一些方  相似文献   

20.
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题中应有之义。当前,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着大量农民工进城使得故乡情感淡化、乡村空心化现象影响乡村文化传承、乡村文化供给不足导致农民文化生活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均衡造成公共文化服务差距拉大等问题。我们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协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以复兴传统村落文化为目标,协调传统农耕文明和现代工业文明;以坚持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为宗旨,协调有效供给与需求满足;以发掘乡村地域特色文化为动力,协调区域发展和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