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内涵随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在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多维理论指引,具有深远的时代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着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既在理论层面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一脉相承,旨在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价值关系,又在实践层面继往开来,立足新时代,拓宽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发展空间,焕新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甚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对许多历史问题及现实问题的思考与阐释都离不开共同体思想。因此,想要真正走进马克思、理解马克思,必须深入研究马克思共同体思想。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产生于西方封建社会行将就木的年代,而无产阶级的日益崛起进一步催生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马克思关于共同体的论述包罗繁复,而在不同著作中所涉"共同体"具体内涵不一,由此形成了"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虚幻的共同体""抽象的共同体""真正的共同体"四种具体存在样态。进一步明确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当代价值,为评估社会发展提供衡量标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探索现实路径,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前进方向,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秦龙 《求实》2007,4(9):11-15
人的发展问题是马克思关注的中心问题。马克思从来没有孤立地考察人的发展问题,他认为,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离不开共同体,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与此同时,在马克思看来,不同形式的共同体影响了其组成成员个人的不同发展状态。"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虚幻抽象共同体"以及"真正的共同体"分别对应着人的发展的三大阶段,即人对人的依赖、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阶段。仔细研读马克思的上述思想对于我们重新理解共同体与人的关系特别是共同体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必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历程来看,马克思对个体与共同体关系问题进行了探索,这一探索同马克思唯物史观思想创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从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问题这一新路径出发,马克思考察了人类历史并得出了以下新景象:资本主义之前的共同体是自然共同体,是个体依附于共同体的社会;资本主义的共同体是虚幻的共同体,是个体与共同体相互敌对的社会;而资本主义消亡后的共产主义社会则是真正的共同体,是个体与共同体两者关系实现统一的社会。这一问题在历史的和地理的维度、实践的和辩证的唯物主义的维度以及价值批判的维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包含了马克思对于资产阶级社会中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深入思考,是唯物史观的重要成果。马克思分析了"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认识到资产阶级国家是"虚幻的共同体",指出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中,人类才能够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当今的中国,"真正的共同体"思想不仅能够为解决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问题提供思路,也能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世纪桥》2021,(8)
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思想超越了以往旧哲学中对人的抽象性的理解,开辟了从现实出发理解人的新路径。"现实的个人"是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是进行劳动实践的人,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并且是在历史条件下不断发展的人。研究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思想,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另一方面利于我们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更好的理解人,在当代社会中益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同时使人们更加重视劳动实践在促进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晏扩明 《新视野》2023,(2):35-42
从政治哲学史的角度来看,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有三个理论渊源:一是古希腊时期的城邦共同体思想,二是启蒙时期的契约共同体思想,三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伦理共同体思想。在古希腊时期的城邦共同体思想中,城邦共同体的理性建构与个人对城邦的感性叛逃构成了个人与共同体之间的内在张力;在启蒙时期的契约共同体思想中,契约共同体的理性缔结与“自然主义”人性论的感性挑战构成了处理个人与共同体之间关系的两个派别;到了德国古典哲学这里,如何以理性或者感性的理论视域来看待个人与共同体之间的辩证关系仍旧成为理解共同体问题的关键锁匙。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是在辩证看待上述三种政治哲学传统的基础之上完成的,它既是对城邦共同体思想的反思,也是对契约共同体思想的批判,更是对伦理共同体思想的扬弃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重要著作。其中马克思、恩格斯的“真正共同体”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立足社会现实发展状况,从“现实的人”、物质生产发展状况、人的社会交往活动情况三个方面确立了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前提和线索。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和“虚幻的共同体”进行历史分析,并对“真正的共同体”进行理论建构,从而描绘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真正共同体”思想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探索,指引当代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为构建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刘忠全  陈东英 《探索》2008,1(2):126-129
马克思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蕴涵着两个维度:自由的个人与和谐的共同体,它展示了人-社会-国家-共同体这四个因素的内在统一.自由人联合体的理想不是空穴来风,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国家发展问题的价值反思,目标是在个人与整体、权利与善的张力中寻求人类社会的和谐境界.  相似文献   

10.
樊红敏 《党史文苑》2012,(12):59+68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是唯物主义的,他将共同体划分为现实的共同体、虚假的共同体和真实的共同体三种,并认为共同体与是与经济因素有关的,真正的共同体是在共产主义社会物质极大丰富的情况下才能产生的。在共产主义社会条件下,自由人的联合体代替阶级社会中异化的人的联合,这才是共同体实现的真正条件。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对共同体问题的论述,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基础上,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必然经历的三大形态,分别是以人的依赖为基础的自然共同体、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虚幻共同体、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真正共同体。作为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当代开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所体现的人民性、整体性、批判性、开放性。这一理念的现实展开向度包括:扩大不同国家的利益交汇点,构建利益共同体;搭建全球合作治理的平台,构建制度共同体;增进不同文明实体之间的交流互鉴,构建文明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正>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2009-12内容简介《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马克思社会实在理论中的个性和共同体》内容简介:《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的核心论证是马克思对于个人主义主题与社群主义主题的独特综合。我将这种综合称为"关系中的个人",而"关系中的个人"是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要素。从规范的意义来说,马克思的解释赋予了强调平等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主体性存在的现实的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逻辑起点与现实归宿。马克思主体结构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学理层面不可忽视的理论内容,是从主体角度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学理基础。基于马克思"个体主体—群体主体—类主体"的主体结构可以发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内在蕴含着"人民主体—国家、民族主体—人类主体"逻辑结构。在现实关照上,主体结构思想启示我们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一要立足现实主体的实际需求,坚决维护人民主体的核心利益,二要正确把握和处理不同国家、民族主体之间的关系,三要深刻认识共同体构建过程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阶段性。  相似文献   

14.
陶群 《世纪桥》2020,(3):75-78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在马克思人类社会发展理论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全球化进程中日益凸显出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习近平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这一构想不仅仅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更多的是对于全世界、全人类而言。所以,二者间的共同性是我们探析的主要方面。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间共同性进行探析,可以使我们对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解把握得更加准确,领悟到其中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5.
吴兵 《唯实》2011,(2):33-37
经济人假说面临着自利动机的单一性、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内在限度以及哲学方法论上的不彻底性等理论与实践困境。马克思"现实的个人"观通过揭示"现实的个人"是自然与历史、个体与社会的统一,彰显了对"经济人"的批判价值。马克思"现实的个人"观是超越经济人的狭隘视野,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性选择,促进经济社会进步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不竭思想之源。  相似文献   

16.
殷霞 《发展论坛》2002,(9):15-17
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人的存在与发展方式的预言,也是其人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理论界,个人全面发展的思想常常被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所遮蔽,造成马克思主义只注重“类”而不讲“个人”的误解。其实在马克思的经典著述中,个人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无论是在概念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是有区分的。现在,解读马克思的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思想,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哲学界定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人的全面发展与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王金玉 《唯实》2012,(5):34-36
马克思人学的最大特征在于摈弃了一切关于人的本质的抽象学说,以"现实的个人"作为理论分析的起点,以人类解放作为根本的理论指向,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辩证运动中把握人类历史的演进轨迹。马克思人学及其方法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现实指导意义在于,正确处理了人与历史的关系,指明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现实历史运动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德勇 《求实》2006,1(1):4-7
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系统而深刻地提出了关于“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观点。马克思关于“和谐社会”的理论主要是从与人相关的四个方面的关系来论述的。马克思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及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社会治理实践创新。它强调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其鲜明的内涵特征与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特征具有内在契合性,主要包括以实践为基础、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多主体互利共赢、人民需求为价值导向四个方面。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对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启示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形成"强国家-强社会"治理模式;将实现共同利益作为共同体构建的现实基础;遵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它蕴含了四重逻辑,即生存逻辑、发展逻辑、解放逻辑与自由逻辑。从"地域性"的人到"世界性"的人,从异化的人到有个性的人,从人的非现实性存在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就是人的解放逻辑,也是共产主义作为人的自由联合体的科学构想,同时也是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的真实意义。只有科学把握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我们才能进入到历史唯物主义这座理论高地;只有把握其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才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实践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