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挑战与回应:意识形态危机与主流意识形态的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娟  习裕军 《理论导刊》2006,1(5):24-28
意识形态是政治权威政治合法性的一个重要源泉。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全面转型,我国的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意识形态的多样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淡化、弱化,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了严峻的信仰和认同危机。这就需要大力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不断提高其适应力、整合力、引导力、认同度,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持续的合法性源泉。  相似文献   

2.
实现政治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政治层面的坚实保障已是当代中国的必然抉择。而政治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又离不开意识形态工作的及时跟进和有效扶持,主流意识形态政治功能的升级是推进政治可持续发展的必需环节。意识形态政治功能的升级策略选择为:建设更具包容性的主流意识形态,有效促进社会政治整合;推进意识形态现代性转向,重构政治合法性认同。  相似文献   

3.
政治合法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理念上的合法是政治合法性的重要基础和来源之一.中国的历代统治者都非常注重统治的合法性理念支持,但他们创造的以"天命"说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固有的缺陷无法真正保证其统治的合法性.使其难免改朝换代的命运.当代中国,在政治合法性的理念基础构建和宣传方面也曾出现过误区,马克思主义才是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理念基础的核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教育的本质就是实现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的理念认同.  相似文献   

4.
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生长于互联网发展的"无界"态势和意识形态领域"有界"社会思潮的边界夹缝中,是建设网络强国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题中之义。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共享性、主体性等特征,致使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遭遇分散化的困境。着眼于意识形态功能化的战略考量,需要提升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政治主导力、经济支撑力、文化聚合力和交往影响力。具体而言,要深化以"权力—知识—话语"为有效手段的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再生产,增强政治公信力、理论供给力、舆论引导力,培育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25)
葛兰西作为近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创造性地将国家统治分为"政治统治权"和"文化领导权"。"文化领导权"即统治者通过政党、教会、学校等社会团体,将符合其利益需求的价值观念以大众文化影响、渗透到大众意识中,来取得大众对执政党执政理念、主导文化价值的认同。获取文化领导权对于获取和巩固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合法性具有重大意义。鉴于社会转型、西方"和平演变"及网络媒体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核心地位在我国正遭受冲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掌握文化领导权,是目前我党巩固意识形态合法性的重要途径,是获取执政合法性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6.
政治合法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理念上的合法是政治合法性的重要基础和来源之一。当代中国,在政治合法性的理念基础构建和宣传方面曾出现过误区,马克思主义才是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理念基础的核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教育的本质就是实现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的理念认同。  相似文献   

7.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需要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注重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定位的变与不变,避免极"左"和极右两种错误倾向。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要始终明确和坚持其阶级批判与政治辩护功能,加强其认同力、凝聚力、竞争力、引领力,进而达到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复兴的战略目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有赖于塑造理论权威,使其在与政治权威的结合中确立在国家及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并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然而,随着时代发展的加速,多元意识形态的挑战、理论供给的滞后及诊断力批判力的"缺席"等使其理论权威遭遇挑战,致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遭受威胁。基于此,亟需实现有价值的理论创新并向意识形态转化,重点是加强意识形态生产的复兴和意识形态话语的重构,以重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权威,从而支撑和强化其政治权威,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群体一定程度上面临政治社会化路径不畅问题,引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弱化、淡化。本文在"路径一目标"分析框架下,以农民工为考察对象,对509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社会传播、政治学习与内化、文化传承与整合、社会环境这四条政治社会化路径,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政治学习与内化、文化传承与整合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有直接促进作用,社会传播经由政治学习与内化以及文化传承与整合、社会环境经由文化传承与整合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有间接促进作用。政治社会化路径的整体优化能够显著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10.
从话语权视角看国家意识形态的现代性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三标 《理论导刊》2006,(12):27-29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文化意识形态产品全球性扩张与侵蚀所形成的“强势文化”态势,挑战了中国主导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面对挑战,秉持合法性与世俗化价值原则,适时整合中国传统意识形态资源,推动国家意识形态与社会主流文化相融合,创建适合当代中国实际的国家意识形态结构体系,是实现意识形态现代性转化的关键,同时,这也是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中国话语权的契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思想界涌现出了诸多面貌的社会思潮,深切反映了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所带来的利益调整和分化。这些社会思潮代表特定群体的要求与愿望,分别对主流意识形态施加着独特而重大的影响,一方面使主流意识形态在市场体制与政府体制、全球化与本土化、财富增长与人的发展等二元关系的处理上既保持着必要的张力,又趋向着微妙的平衡;另一方面又反身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和认同产生消解作用,制约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权、主动权、话语权,进而影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共同思想基础。本文从当下新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新左派"三种最突出的社会思潮分析当代社会思潮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为理解中国道路、走好中国道路奠定重要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了重大转型.这对以意识形态为主的合法性模式和以经济绩效为主的合法性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中国的政治合法性面临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危机.如何加强政治合法性建设成为新时期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认为罗尔斯的公共理性观念所主导的合法性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思路,我们应当通过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以公众认同的实体价值和程序价值作为政治合法性的基础,从而建立理性和稳固的政治合法性.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和政治优势,它传导主流意识形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发挥主导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增强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1、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作为政治合法性的基础,自身合法性的澄明有利于现实政治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意识形态,其合法性从内在基础来看,是由马克思主义对真理的趋近路径、深化程度、拓展广度奠立的;从外在表现来看,是在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合理的价值事实、价值关系、价值规范的批判中凸显的;从现实实践来看,是由中国发展取得的成效确证的。  相似文献   

15.
试析我国政权意识形态合法性的确立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识形态作为使特定政治秩序合理化的理论体系或认知体系 ,是政权合法性最为基础的来源。相对于制度规范、政绩等因素而言 ,改革开放前我国政权合法性更多建立在意识形态的基础之上。本文分析了我国政权意识形态合法性得以确立的原因和条件 ,认为历史负面合法性以及党在夺权中形成的对意识形态的“路径依赖”是意识形态合法性的历史原因 ;意识形态的社会化、政治全能型社会控制模式、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权威的高度认同以及领袖的卡里斯马权威等为意识形态合法性的确立提供了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16.
赵晶 《党政论坛》2013,(4):25-27
目前,尽管学术界对意识形态存在不同的认识,但一个普遍的共识是意识形态不仅是认识和反映实际的"知识体系",还是为社会成员思想和行为定向的"价值体系",具有凝聚社会共识、提供政治合法性基础及约束社会成员行为等功能。然而,在当前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到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和环境条件等多方面的制约,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下降,这迫切需要我们  相似文献   

17.
市场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意识形态不断弱化着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也集中涌现,形势复杂激荡。首先从时间维度对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做了大致梳理,提出了要系统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长期性关注马克思主义"三化"研究、重点开启马克思主义本质研究是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前提条件。然后从逻辑角度分别对马克思主义认同的视角选择、内容研究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归纳和评价,最后,总结了国内马克思主义认同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党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坚持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和集体主义的核心价值原则,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内涵。大力弘扬党史文化,发挥其资政育人功能,构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党史文化形态,对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政治认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党史文化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环节。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在理论创新、宣传教育、话语方式、传播手段和制度化建设等方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具有其他手段所不具备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在新中国70多年的社会发展变革中,多样化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并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了激烈的论争,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在理论演进上,从注重抽象的学术争辩转向注重现实政治诉求;在现实关切上,从宏观的社会发展道路转向微观的利益分配;在国际交互态势上,从国外思潮不断向国内思潮转化;在话语辐散上,从知识分子话语扩展到大众话语;在传播方式上,从传统媒体时代的单向度传播转向全媒体时代的多向度传播。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科学把握社会思潮新的发展态势,切实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中国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凝聚力与引领力,从而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