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对黑格尔真理观的扬弃涉及三个理论层面:认识的客观性层面、真理性层面与现实性层面。黑格尔曾对近代以来哲学的核心问题即认识的客观性问题进行批判,指出其矛盾根源在于将真理理解为"恶的无限性",并以"真正的无限性"为原则提出认识的真理性问题,以其客观真理体系扬弃近代以来的"我思"哲学。马克思对黑格尔真理观的扬弃就在于提出关于现实性的理论,扬弃黑格尔的思辨真理观,阐明只有在现实性的层面,亦即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认识的客观的真理性,从而完成认识论的革命。  相似文献   
2.
1956年到196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吸收并沉淀了建国初期的经验成果,自觉践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原则和通俗化、群众化的核心要求.但这一时期未能遏制“左”的思想倾向,未能处理好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理论理解与理论运用的关系、群众运动与理论建设的关系以及正面学习与反面批判的关系,从而使大众化事业逐渐走向庸俗化,并为“文革”时期极左路线的形成埋下历史隐患.对这一承上启下特殊时期的历史进程与经验教训加以梳理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具有很强的学术史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熙国 《党建研究》2011,(12):56-56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1845年春天在布鲁塞尔完成的一份供自己进行学术研究使用的笔记,总共11条,不足1500字。1888年恩格斯在出版《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时,把它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刊出。如此简约的一份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却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孙熙国  肖雁 《理论学刊》2012,(8):61-67,127,128
"德"是一个早于"道"而出现的关乎中国哲学全貌的重要概念。"德"的本义是"目视于途"、"择路而行",这一含义稍加引申,即为"直行"、"升"、"登",再引申即为"得"、"性"(德性)。"德"由其本义逐步向伦理和哲学概念的提升和抽象过程是从《易经》开始的。《易经》中的"德"字大致在三种含义或层面上使用,三种含义或层面的"德"的抽象程度依次升高,离"德"的本义也越来越远。"天德"、"元德"、"德元"等范畴在《尚书》中的出现和《尚书》作者对"三德"、"九德"的阐释,表明"德"作为最高哲学本体范畴的地位已经确立。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立足劳动群众本位,有助于党在真理内涵、行为主体和传播媒介三大基本维度上更加准确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大众传播与发展。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和内在要求,也符合我党历史上的工作实际和基本经验,更是未来推进理论研究、宣传与运用的指导原则和根本向度。  相似文献   
6.
60年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历程与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熙国 《理论视野》2009,(11):19-23
新中国60年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经历了四个阶段:从1949年建国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初步尝试阶段;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遭遇挫折和艰难前行的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07年十七大前,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反思和探索中前进的阶段;2007年十七大至今,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全面推进阶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有三,一是必须做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工作,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特征;二是必须发挥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的重要作用,正确处理领袖、专业研究者和普通群众三者关系,充分发挥不同主体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作用;三是必须在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精髓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与马克思批判地继承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并对其进行辩证法的改造、批判地继承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并对其进行唯物论的改造相似 ,狄德罗批判地继承了 17世纪唯物主义哲学的唯物论思想并对其进行了辩证法的改造 ,批判地继承了莱布尼兹哲学的辩证法思想并对其进行了唯物论的改造 ,从而完成了对 17世纪欧洲哲学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8.
要正确地阅读和使用《生活与哲学》教材,就必须熟悉新教材的设计思路和基本特点。一、《生活与哲学》教材的设计思路在编写《生活与哲学》教材时,我们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确立这一模块的主题。根据课程标准,我们把这一模块的核心问题确定为:如何正确看待宇宙和人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全书的主题。《生  相似文献   
9.
《易传》在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奠定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格局,形成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基本精神,对革故去弊、开拓创新、以和为贵、团结统一、顺时而动、居安思危等中华民族其它优良品格的形成、丰富和发展,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孙熙国 《理论学刊》2005,3(6):47-51
《易经》作者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从总体上看是哲学的而非宗教和迷信的。《易经》产生于古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其卦爻辞都是古人对自己的生存方式和实践经验的记录和总结。《易经》中的“易”范畴是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第一个本体范畴,阴阳观念则是中国哲学把握世界的基本观念,“美化意象”是《易经》作者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由阴阳、八卦和六十四卦所构成的系统是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第一个思想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