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辽宁省抚顺市民政局以"五百家"活动为载体,积极探索社区网络化管理方式.社区网络化管理是指在社区范围内,以200~300户居民为单位,将社区辖区划分为若干个较小单元,每一个单元由一名社区工作者负责,并带领社区信息员若干名组成民情员队伍,负责了解掌握所在单元居民的全部情况,及时反馈居民的要求,帮助居民解决实际困难,宣传带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2.
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是指以社区为单位,按照一定的地理空间、人口分布和文化认同,将社区划分成若干个单元网格,把社区工作者分配至各个网格,定岗定责,为社区居民提供无缝隙的公共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3.
在近些年来的社区治理发展中,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出现了"创新扩散"的现象,呈现出"无网格、不治理"的发展趋势。本文以网格化管理优化转型为出发点,以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提升为视角,重新审视网格化管理的生成逻辑及其典型特征,并通过对北京、山西和山东三地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的比较分析,探讨区域性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建构机理以及这一模式建构的特征差异与基本共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未来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必须要朝着网络化治理的方向前行才能增强内在活力,而在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在于社区网格化管理与社区自治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当前,网格化管理的功能转型与服务优化,网络化治理与居民自治的有机衔接以及政府、社会、居民治理网络的搭建和整合等诸多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新都区委统战部以社区居民综合服务站为抓手.在服务社区管理中注重"抓三化"。一是服务队伍多元化。以社区党支部为依托,在社区居民综合服务站派驻统战员,参与社区管理,反映社区民意,协调解决社区群众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开展文体、公益、便民利民、志愿互助活动,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和现代社区意识。二是服务工作网格化。根据社区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以深化公众参与推动居民自治为主线,围绕创新机制、理顺关系、明晰职能、优化服务,探索白下社区管理服务新体制、新路径、新举措,进一步激发社区居民自治活力,构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牵头、社会组织为载体、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纽带,驻区单位积极融人、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民主自治格局。  相似文献   

6.
刘庆 《中国民政》2012,(11):60-60
重庆市沙坪坝区在天星桥街道的天正街、小正街、柑子村社区推行网格化管理,创新社区养老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养老网格化管理,就是把社区管辖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设置1名格长,格长由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担任;格长下设联络员1名,  相似文献   

7.
社区管理:多元互动网络--以宁波市海曙区郡庙社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逐步替代单位 ,成为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 ,成为居民参与社会管理和享受政府公共服务的主要场所 ;社区不仅是改善政府管理的平台 ,也是培育社会自治能力的平台。社区系统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动态性 ,要求社区管理体系自身具有动态性和灵活性。社区管理体系不能沿用过去那种垂直网络 ,而应建立横向网络。  相似文献   

8.
马贵侠 《理论月刊》2013,(3):166-170
社区服务管理创新,是当前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建设研究领域的一个新方向、新课题.以标准化示范社区建设为契机,以社区网格化、社区组织化、社区信息化、社区服务化为社区服务管理创新路径.针对社区服务管理创新的瓶颈性问题,社区服务管理创新应以服务居民为目的,以社区服务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坚持政府主导、共建共享、整体推进、分类指导的原则,创新和加强社区服务管理的理念和思路,强化社区服务管理创新的基础建设和能力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政》2012,(1):65-F0003
合肥市庐阳区安庆路街道杏花社区以社区党建为核心、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优质服务为龙头,问计于民,服务于民,深入推进创先争优和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精心打造社区居民之家。先后获得了“安徽省和谐示范社区”、?安徽省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合肥市标准化示范社区”、  相似文献   

10.
金红磊 《湖湘论坛》2009,22(5):109-111
城市社区自治是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内在要求,是社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终极目标。应认真分析国外社区管理模式,提出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路径: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构建科学的社区管理体制;注重社区参与,强化自治意识,提升居民社区归属感;培育和扶持民间社会组织,提高社会自治水平;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促进社区工作的规范化;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素质,促进社区管理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  相似文献   

11.
周玉玲。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社区劳动保障专干.凭着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为全社区老老少少服务的热心;对构建和谐家园、和谐吉林的执着,在2007年5月9日.完成了165名社区居民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既定任务.截止发稿时。周玉玲所负责的社区共有184人参保。超额提前完成任务的周玉玲却说,我干这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要让社区居民真正享受到这项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  相似文献   

12.
社区管理中的法律缺失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管理关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社区管理的良性运行离不开完善法律规则体系的保障。目前,我国社区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滞后于社区管理实践的现实需要,不仅未能为社区管理的发展提供良性的法律指引,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阻碍了社区管理发展进步的脚步。应在明晰社区立法的原则、界定社区管理组织主体性质的基础之上,构建完善的社区管理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13.
短信平台     
闸北区临汾社区(街道)党工委调整居民医党组织设置.按照“满3名党员的楼组建立党小组。以居民楼群为单元在满30名党员的楼群建立党支部。支部委员会由3名委员组成.每位委员联系3个以上党小组”的“三三制”原则.进一步健全“居民区党总支——楼群党支部——楼组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积极探索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张德才 《政策》2005,(8):26-27
社区是城市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2004年,宜昌市西陵区以社区“两委”班子换届为契机,全面推行“三推一选”的选人用人机制, (“三推”:即由党员、社区居民代表、驻区单位推荐;“一选”:即选举委员会选出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探索实施“三制一评”的社区民主管理办法,(“三制”:即重大事项听证票决制、社区事务公开制、两委年度工作述职制; “一评”:即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年度绩效民主测评)有效推进了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5.
赵大咏 《中国民政》2012,(10):50-50
如何建立高效的社区运行机制,使社区居委会这座政府与居民之间的连心桥极速通行,流量无阻?笔者认为,社区建设只有以群众的参与为动力,以社区群众的评价为准则,以社区群众得实惠为最终目的,变管理为服务,才能促进和谐、增加人民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6.
《公安研究》2013,(5):95-96
黄闯在《长自学刊》2013年第1期撰文认为,城市社区物业管理作为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城市社区业主的利益维护和基层社会管理绩效。但社区物业管理的行政化倾向却成了当前社区物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直接影响了社区纠纷和冲突的解决,影响了社区治理的绩效。社区物业管理的行政化与社区居民利益分化、社区居民合作能力弱化以及政府监管的边缘化等密切相关。为了维护社区居民利益、社区和谐,促进社区物业的良性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社区物业管理的行政化倾向。  相似文献   

17.
创新社会管理命题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已初步完成了工业化的积累,处于社会治理架构升级的关键时刻。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创新社区管理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创新社区管理是为了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社区的和谐不仅是指社区公共设施的健全和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包含协调的管理体制、信任度强且富有人情味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社区居民对社区充分认同,达到精神层面的有序与和谐。支撑社区发展的上述因素恰恰构成了社会资本的基本要素。可以说,社区管理创新有赖于社区社会资本的存量,社会资本是创新社区管理的重要动力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做强做优社区是加强社会管理、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民政局以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为抓手,加强社会管理创新,通过完善社区服务体系,以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满足社区居民个性化的需求,切实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一、夯实社区基础,推行"三项服务"。一是实现社区公共服务全覆盖。在71个城市社区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站,搭建"一站四化"公共服务站平台,  相似文献   

19.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健全完善社区管理和运行机制已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要求。如何更好地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居民整体素质,提高居民自治管理水平,成为当前加强社区建设的重大课题。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立足区情实际和居民素质现状,创新性地提出了建设居民兴趣协会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20.
雷霆 《理论月刊》2015,(1):143-151
社区建设成为我国转型时期基层治理的基础,社区建设的目标是建立管理有序、服务完善、人际关系和谐、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会发展需要以社区物质建设和精神培育作为共同目标,同时也要将传统模式稍作变革,而作为行政治理单元的社区在现代和后现代的背景下,缺乏居民的积极参与和认同。文章认为为实现社区建设的目标,强化社区居民个体之间的联系纽带,培育一种有效的居民共同享有、共同遵守的机制需要重构培育共同体的模式,实现从交往共同体的培育到认同共同体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