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支部生活》2008,(7):46-47
温州商人已经成了“中国财富”的代名词,不管在何时何地,只要说到浙江,说到温州,人们都会将温州等同于财富的积聚效应。但温州人还有一个能够走出地城、用勤奋寻求机会、用思想积累财富的优势,一般人就很难感受到。本文讲述的,就是一个温州商人早年寻求财富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期刊浏览     
活跃的温州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晋商、徽商和浙商,地域和文化的差异造就了他们不同的经营模式。今天,这些地域的商人仍然举足轻重,其中温州商人被认为是现代浙江商人的代  相似文献   

3.
“网络通缉”编织法外之“网” 2007年5月2日,浙江温州商人林某在重庆家中的儿子被保姆偷走。当地网络媒体华龙网了解此事后,联络全国重点网站,策划了一场爱心寻婴行动,已有20多家网站加入。每天都有网友加入“通缉”嫌疑保姆的行动,以寻找失踪的婴儿。  相似文献   

4.
<正>“20家房地产开发商欠了20多亿土地出让金!”这个传闻最近在浙江温州传得很玄。温州这个被外界炒得很热的地理概念,本身就常常同“炒房团”、“炒煤团”等名词联系在一起。温州商人一次性支付房款的镜头似乎还在人们眼前晃动,而如今怎么会出现出让金都没支付的情况呢?这是否意味着温州楼市的某  相似文献   

5.
樊伟 《协商论坛》2011,(7):53-54
山水秀丽、气候温润的浙江温州,自古以来就是商人辈出之地,温商更是被看成世界上最能创业赚钱的群体之一,并有着"东方犹太人"的称谓,成为世界上唯一可以和犹太商人比肩的群体。而祖祖辈辈都生活在温州的冯世翔,显然从小便被温商这种眼光独到、吃苦耐劳、  相似文献   

6.
2012年4月28日,首都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记者见到了一位平易近人的中年男子,他就是瑞安市创达汽车配件厂的董事长赵永敏。在自动变速箱行业里,每每提到赵永敏,无不想起自动变速箱滤清器;每每提到自动变速箱滤清器,无不想到创达。殊不知,生产自动变速箱滤清器,创达是温州第一家。下一步,它是否会成为中国第一、甚至是世界第一?洞察商机毅然转行赵永敏,土生土长的浙江温州人,独具温州商人的慧眼,也蕴含中国人的朴实。他的嘴角总是挂着一丝微笑,旁人或许根本看不出他已是历经商场千锤百炼的“老江湖”。  相似文献   

7.
《乡音》2007,(4)
金信光,一位来自浙江温州的为商者。在他的身上,我们既看到了最具商业头脑,被称为“中国犹太人”的温州商人的特质,又领略了出身草根的他朴实无华的秉性和义利相容的为商之道。  相似文献   

8.
不产皮革的海宁,建成了中国最大的“皮革城”;自然资源并不丰富的宁海,做圆珠笔一个乡镇能做60多亿支;诸暨一个镇能做70亿双袜子,嵊州一个县可以做60亿条领带。“浙江商人遍地走,浙江产品遍地销”,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再到经济强省,浙江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书写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辉煌一页:  相似文献   

9.
经历了半年来的“跑路风潮”,温州商人们又从全球各地聚拢回来。2月1日,这1000多名温商会集在温州人民大会堂里,在世界温商大会的平台上,和温州的高层领导人面对面,寻求让这个中国民营经济之都走出低谷的路径和机会。  相似文献   

10.
温州是“中国制造”的缩影,它生产出全国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是“温州模式”的一个特点。2008年民营经济占温州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0.9%。温州人口近800万,1/4是商人;有近50万温州人在世界各地经商,被称为“温州帮”。  相似文献   

11.
温州的活力     
封面报道《活跃的温州》读下来,觉得内容非常丰富,涉及温州的服装业、小额贷款和温州商人等,很精彩也很立体。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反映出了温州人的胆识、精神和活力,温州模式的内涵和影响,以及温州和温州人自我提升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04,(5):46-47
政商关系问卷是《小康》陪同吴敬琏先生考察浙江期间,利用问卷的形式对浙江政商关 系做的一个调查。一共发放问卷60份,对象是湖州,绍兴,义乌,永康,温州,台州,宁波等七 个市县的主要领导和商界领袖。实际收回有效问卷40份,其中商人20份,官员20份。  相似文献   

13.
廖保平 《同舟共进》2013,(12):67-69
时下,有人提醒商人关心政治,否则“抓到我时,已经没人替我说话”;有人则说“在商言商”,“请商人远离政治”,专心把生意做大就行了。孰是孰非?我们不妨以《金瓶梅》里的西门庆为例来说明。考察中国传统社会商人的生存之道,西门庆可谓极好的标本。  相似文献   

14.
提起闯荡俄罗斯的中国商人,不能不让人想到当年肩背手提大包小包乘几天几夜国际列车到莫斯科摆摊儿的“例爷”们。他们一方面繁荣了中俄贸易,另一方面也因其中有些人肆意贩卖假冒伪劣产品,很大程度上败坏了中国商人的声誉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商人概念的法律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运雄  蔡梅娥 《求索》2005,(12):94-96
商人是从事商行为的人,但并非所有从事商行为的人都是商人。只有那些具有商事能力、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商行为,并以从事商行为作为自己经常性职业者,才是商法意义上的商人。我国应恢复使用“商人”这一称谓。未来中国的商法典抑或商法通则应以“商人”作为商主体称谓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陈华 《时事报告》2007,(5):64-64
最近,某网站上发布了“中国教授富豪排行榜”。此榜一出,迅速被各大论坛转载,众多网友对“教授富豪”现象褒贬不一。“教授摇唇鼓舌,四处赚钱,越来越像商人;商人现身讲坛,著书立说,越来越像教授。”我对“教授富豪”现象颇有一些担忧。  相似文献   

17.
几经周折,记者终于敲开了宗泽路上一幢普通居民楼的101室。三位伊拉克商人热情地将我这个“不速之客”迎进公司“接待室”。在义乌,大部分伊拉克商人都是租用这样的三室一厅,既做办公室又做起居室。  相似文献   

18.
在1851年伦敦首届世博会上,大量的中国工农业产品和工艺品被展出。在上海经商的广东商人徐荣村带去的产品还荣获大奖。徐荣村听到当时在华的英国官员和商人游说中国人参加世博会的消息后,精选了12包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紧急运往伦敦。尽管因为包装简陋,几个月后才逐渐有人问津,但最后评选时竟然获得了大奖,维多利亚女王还亲自为他颁发了奖牌和奖状。从此,徐荣村的“荣记湖丝”销量大增。  相似文献   

19.
晁珊珊 《小康》2013,(10):86-90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最著名的雕塑家之一,瞿广慈说,他如今的商人身份比艺术家身份更有意义-他的“稀奇”改变的不仅仅是当代艺术市场价值和价格偏离的现状,他更希望改变中国社会长期僵化和陈旧的审美,甚至把“稀奇”的所有盈余捐做善款。  相似文献   

20.
爱情婚姻不分国界 据历史记载,中国人走向海外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以前,当时有中国商人“住蕃”他国,有的“住蕃”长达十年之久。而中国人真正移居海外,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从那时起到解放前,移居海外的中国人超过1000万,平均每年在10万人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