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前线》2008,(8):76-77
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和高水平的志愿服务,是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残奥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2005年6月5日,北京奥运会志愿者项目正式启动。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圆满完成好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各项工作任务,通过志愿者服务奥运会、残奥会,服务社会的实践,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志愿精神,提升志愿者的综合素质,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长远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当人类前进的脚步迈入21世纪时,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而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来,志愿者是一个亘古就有的社会现象,但是,此前的所有志愿者都是以个体的形式出现的,志愿服务都是个人行为,而20世纪后期以来的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活动则是以组织化的形式出现的.过往的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活动是发生在熟人之间的,即使发生在了陌生人之间,作志愿服务活动选择的一方,也是以熟人的心态、文化及精神去提供志愿服务的,而在今天,我们看到的志愿服务却是发生在陌生人之间的.这两个方面构成了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与以往根本性不同.新型的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预示着人类社会治理的变革,或者说,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已经构成了社会治理的一项内容.因而,我们需要在社会治理变革的意义上来认识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3.
我国志愿者协会是经依法登记,专门从事志愿服务的社团法人,是志愿服务组织中层次较高的一种组织。现阶段,我国志愿者协会的主要功能是组织志愿者向社会提供志愿服务。但鉴于志愿服务的社会公益性及其行业自律管理的特性,应对志愿者协会的社会功能重新定位,改变专门从事具体志愿服务的局面,转而以行业规范为主,辅以开展具体的志愿服务活动,并通过政府的前期引导和扶持逐步实现这种转变。  相似文献   

4.
志愿文化是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形成的文化,高校培育志愿文化对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深远。高校志愿文化包含志愿精神文化、志愿者文化、志愿服务文化、志愿环境文化等内容。新时代培育高校志愿文化,应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强化志愿文化的精神内核;建强志愿服务队伍,提升志愿文化的内在认同;规范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志愿文化的实践平台;优化志愿服务环境,深耕志愿文化的培育土壤。  相似文献   

5.
《天津支部生活》2013,(10):42-42
作为塘沽第一家街道志愿者协会和滨海新区首家协会党组织,新村街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着力健全组织体系,丰富活动载体,在奉献社会、播撒爱心的过程中打造出独具魅力的志愿服务品牌。协会成立6年来,有注册志愿者7900余人,团体会员单位51家,培育出全国优秀志愿项目1个,18人获得天津市志愿者服务金、银奖,协会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志愿者组织”“天津市社会组织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成为滨海新区志愿服务的一而旗帜。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为志愿者和志愿组织提出新期望、新要求。进入新时代,要把握新的发展契机,深化发展高校志愿服务,注重高校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结合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从志愿服务思想引领、人才培养、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成长成才、网络育人等方面,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校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7.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省各地青年志愿者迅速集结,全力以赴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者精神。一抹抹志愿红,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贡献青春力量。按照团省委总体部署,甘肃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甘肃省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及时发布招募动员令,面向全社会招募甘肃省青年防疫志愿者。快速组建了甘肃省青年防疫志愿服务总队和省秩序维护、社区防控、专业医护、心理疏导、物资协调等5支专业防疫志愿服务支队,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区相应组建了专业防疫志愿者服务队。  相似文献   

8.
志愿精神是一种不计劳动报酬和经济收入、无偿地参与促进社会进步、增进社会福利的社会精神,也是一种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志愿精神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基本价值内核,是雷锋精神、慈善精神在当代社会的集中体现。责任是个体所承担的使命和必须履行的义务,责任意识是"现实的个人"所必备的社会意识。在志愿者活动中,应当通过强化志愿者的自我教育、加强志愿者责任意识培训、塑造自由自律的志愿者文化等方式培育志愿者的责任意识,以更好地促进志愿者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志愿者权益保障:困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服务是一项索高而伟大的事业,志愿者身上所展现出来的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等优良品质,对于弘扬人性光辉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志愿服务活动的蓬勃发展,志愿者权益保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当前我国志愿者权益保障存在不少的困境及问题,必须从完善立法、设立专项保障资金、优化培训机制、加强风险管制,建立志愿者救济机制等五个层面,构建和完善我国志愿者权益保障的基本思路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志愿精神所映射出的奉献友爱、乐于助人、积极参与、勇于担当的核心价值,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所在,也是高校德育的关键所在。志愿服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实践中,江西青年职业学院青蓝志愿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通过对其志愿服务的开展、志愿精神的弘扬和志愿文化的构建的研究思考,提出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秦皇岛市抚宁区大学生村官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于2014年初成立,目前拥有志愿者47人。自成立之日起,服务队始终秉承"爱心覆盖抚宁,真情奉献社会"的宗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奉献精神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农十师一八八团二连"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的一种精神.2008年5月,5名女职工自愿成立了"巾帼志愿服务队".一年后,这支服务队发展为9名成员.多年来,服务队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展示了巾帼志愿者的独特魅力和风采.  相似文献   

13.
党建在线     
《江淮》2011,(5):32-33
霍山县:打造党员志愿者先锋形象霍山县党员志愿者按照"四个围绕"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努力打造党员志愿服务品牌。一是围绕重大活动和重大项目开展志愿服务。积极参加重大项目建设,围绕大型  相似文献   

14.
正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通过健全管理机制、开拓品牌活动、弘扬志愿精神等举措,积极发挥育人作用,将志愿服务项目打造成为深化实践育人效果的新引擎,引导大学生在志愿服务实践中"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健全管理机制,不断夯实育人基础。学院党委建立健全了"闭环式"运行管理机制和"1+3"项目保障机制。"闭环式"运行中,通过详细策划、有序开展、动态跟踪、问题反馈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制订策划方案时以服务需求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奋斗》2021,(6)
正2021年3月5日是全国第58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第22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希望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相似文献   

16.
“我志愿服务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我郑重承诺: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奋力拼搏,争创一流,为齐鲁增光,为全运添彩,为和谐中国贡献青春和力量!”7月8日,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志愿者誓师大会暨志愿服务总队成立仪式在济南举行,来自19所高校的2000名志愿者身着红白相间的志愿者队服,高唱着《我们是光荣的志愿者》之歌,精神抖擞,整装待发——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志愿者以其热情服务和无私奉献,广泛活跃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他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传递正能量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本禹志愿服务队"和"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回信中,都强调要坚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志愿者精神是雷锋精神在新的  相似文献   

18.
正日前,农九师一六三团成立了12支巾帼志愿者服务队。这些服务队志愿者佩戴统一的徽章、胸卡,打着巾帼志愿者服务队队旗,活跃在社区连队、领里乡间,以"健康使者"、"知心大姐"、"环保卫士"等各具特色的身份,为需要帮助的职工群众提供服务。这12支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以"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提升自我"为宗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  相似文献   

19.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志愿者行动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这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指明了方向.创新社会治理体系,需要志愿者行动积极参与,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并塑造公民核心价值理念.而传统文化思想与现代社会文明观念融合的志愿精神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增强了国家治理的软实力,是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价值基础.由志愿精神支撑的志愿者行动是公民参与现代治理体系的重要表征之一,并激发社会治理活力、搭建社会协同平台、拓宽公众参与渠道、促进健康文明生活、塑造友善互助形象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时代,由于大学精神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的"实然"缺位,使得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未能有效实现。因此,我们提出,建构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双内核"精神,即志愿精神与大学精神并举,缺一不可"。双内核"精神意味着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既要关切志愿精神的体悟与内化,又要展现大学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与"创新驱动、独立思辨、人文关怀"的大学精神充分契合,指导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开展,实现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