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洋 《中国审判》2021,(5):50-53
“以数字正义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公平正义。”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在此前召开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强调。在与信息化同频共振的改革浪潮中,人民法院从未缺席。近年来,随着智慧法院建设向纵深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陆续融入审判执行场景,并不断释放效能。尤其是在我国法院建成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网后,为人工智能技术在司法领域的数据积累、机器训练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燃料”,有力地推动了相关行业的飞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2020年,临沧法院统筹疫情防控和审判执行工作,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大力开展线上调解、审判、执行,以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维护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发展。  相似文献   

3.
黄益强 《法制与社会》2013,(4):155-156,160
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法律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中,当前虽对能动司法还没有形成理论上的共识,但它已逐渐成为各级法院奉行的司法理念。"执行难"是人们对法院执行工作的普遍认识,如何运用能动司法破解执行难,实践中早已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本文首先对能动司法进行概述,然后分析我国法院执行过程中为什么要实施能动司法,以及能动司法在法院执行过程中的体现运用,从而对法院执行工作中的能动司法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受法律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法院在案件处理中往往出现执行难的问题。案件执行难不仅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更是党和政府重视的问题。对此,最高院通过下发文件和作出报告指出具体解决执行难的措施。而各人民法院针对该问题也在积极得探索中。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法院执行工作中,财务知识在执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运用财务知识对执行案件中的情况加以分析,查明执行人在银行的资金情况,能够提高案件的执行效果。因此,值得重视。本文就财务知识在法院执行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经验,我国智慧法院建设已经产生了大量的智慧成果,但在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化逻辑方面与既有实践成果之间尚未实现科学衔接,智慧法院建设还存在着实践应用不充分、系统融贯性不畅和在线诉讼不足等问题。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法院建设中实践运用的基本方案是,在"人工智能+司法"的格局之下,借助数字孪生、拓展现实、隐私计算、情感计算等新兴人工智能技术拓展智慧法院建设的实践运用;在运用前景上,以人工智能技术系统指导智慧法院4.0建设,特别是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智慧法院在线诉讼规则,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制度的协同融合推动智慧法院内涵发展,以此推动司法理论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诉讼需求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通用技术与专有开发深度融合,为智能时代中国智慧法院建设提供技术机理和法理结构。  相似文献   

6.
当前,随着法官队伍建设的不断加强,反腐败工作的不断深入,法官的整体素质以及公正廉洁办案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法院纪检组监察室执纪办案能力不高,不利于法院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执纪办案能力建设,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在新形势下,法院纪检组监察室要积极探索执纪办案规律,增强工作的能动性、预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加强执纪办案能力,以促进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开展和司法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缪新森 《法制与社会》2010,(23):124-124
近年来,法院在执行过程中,经常有冲突发生,媒体上也有诸多报道。由于执行案件数量增多,法院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多的执行难案件,比如被执行人下落不明,被执行人财产隐藏或转移财产等。但是,还有一些难题体现在被执行人的抗拒执法以及如何引导被执行人配合法院工作等方面。在执行工作中体现"和谐"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执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促进"和谐"执行。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执行工作一直是法院工作的难点,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在山东省平度市人民法院,这一情况却已不再是困扰法院工作的难题。该院通过创新执行机制,探索出了以执行透明、案件挂牌、法官竞办、逾期执行易人等为主要内容的“阳光执行”机制,有效清理了多年的信访积案。  相似文献   

9.
玄璇 《中国审判》2020,(2):61-63
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引发了美国司法者对法院应用场景的思索。他们认为,在未来,法院可能会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电子记录的保存、更新方面长期存在的问题,包括法院判决、逮捕令和前科记录等。同时,其援引各州和地方法院的具体实践,探讨区块链技术对刑法、不动产法、家事法、商法等领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林鸿 《中国审判》2020,(2):64-65
近年来,智慧法院建设方兴未艾,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等先后向社会发布了“AI法官”和“AI法官助理”(AI,全称为Artificial Intelligence,即“人工智能”),厦门金融司法协同中心也组建了“AI法官集群”,AI对传统司法的渗透日益深入。在提高司法效率、减轻法官工作负担的同时,AI也引发了一些理性的反思。如果机器可以预测法律判决,甚至代替真人作出判决,那么人类法官怎么办?人工智能进入司法领域,究竞是福是祸?本文展现了西方世界对这个问题的探索、怀疑和思考,以资镜鉴。  相似文献   

11.
张解平 《法制与社会》2013,(36):152-153
执行工作是法院司法审判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司法审判的结果,付诸于社会实践的依托所在。在具体司法执行进程中,执行效率的高低、执行过程的顺畅程度、执行结果的圆满程度。直接取决于法院执行员作为执法人员的执行行为。由此。本文主要探讨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对增强法院执行员的工作观念、基本素质、执法能力的作用所在。  相似文献   

12.
胡媛 《法制与社会》2012,(24):118-119,121
我们知道,民事执行制度是法治国家不可缺少的重要制度之一.判决一经生效,就面临着执行问题.我国自1991年颁布《民事诉讼法》后,虽于2007年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了较大程度地修改,特别是在执行方面填补了许多法律漏洞,但是民事“执行难”问题从来没有解决过,长期困扰着法院工作.本文将从民事执行概念的界定着手,通过阐述“执行难”问题现状,分析当前“执行难”产生的原因,从立法、法院自身建设、信用减等制度等方面浅议“执行难”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疫情当前,为在确保安全的同时审判工作不停摆,各地法院的互联网庭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夜之间都成了‘互联网法院’”。人民法院智慧法院建设经过多年的积累,因突如其来的疫情,生发出厚积薄发的活力。互联网庭审又被称为远程审判、网上审判、在线庭审等。早在2006年,部分地区法院就已经探索利用QQ聊天软件的视频聊天功能开启了远程审判的先河。  相似文献   

14.
2015年,在这个“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年份,颠覆传统应用模式的中国信息化时代正式拉开帷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动了为时代护航的司法领域跨入“智慧时代”. 大数据打造“智慧法院”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由此上升至国家层面.紧接着,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指出要全力推进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转型升级.由此,全国法院踏上了不同凡响的技术革新之路:浙江省法院网上拍卖、网上审判,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开通了“线上法院”……  相似文献   

15.
刘英 《四川审判》2002,(1):30-31
近年来,通过全国法院解决“执行难”活动的深入开展,执行了一大批积案,执行工作被动局面有所缓解。但是,“执行难”仍然是困扰法院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执行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法院,“执行难”的现象更显得突出。巴中市地处四川省东北部,当年川陕革命根据地所在地,属典型的老、边、穷地区。近年来,巴中市两级法院从实际出发,对解决“执行难”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绩,2000年全市法院共执结各类案件3289件,比上一年增加了4.25%,结案率达85.5%,2001年1至9月又执结案件1013件,  相似文献   

16.
“黄红牌”制度、设立新执行指挥中心……自2020年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刀刃向内,推出了一系列制度和举措,执行质效得以不断提升。在武汉市两级法院执行工作“拼搏赶超打擂竞赛”中,青山法院执行局名列前茅。目前,“黄红牌”制度已在武汉市两级法院推开。  相似文献   

17.
不少人说,黄敏开是颇有开拓精神的“领头雁”。在他的带领下,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覃塘区人民法院面临的执行难题正在逐一破解。2017-2019年,该院执行工作“3+1”考核指标连续三年领跑贵港市基层法院。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矛盾的不断增多,以及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法院每年受理的案件数量都在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在法院执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暴力抗法的现象,给执法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简要分析了法院执行中暴力抗法取证困难的成因,并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李奎 《法律与生活》2020,(10):17-18
查封房屋,是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手段。在以往法院执行查封环节中,传统的纸质封条存在一些问题,如易损毁、易脱落以及执行干警需要定期现场察看查封状况等。由于取证难,有时候法院对此类现象也无计可施。从2020年开始,湖南、河南、云南等多地法院开始尝试用高科技手段査封房屋,区别于传统封条的“电子封条”(全称为“智能电子封条监控系统”)亮相。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民商事案件中“执行难”严重困扰着人民法院,成为法院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给法院造成很大的压力。现实工作中,相当数量的生效法律文书得不到实际执行,当事人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甚至得不偿失,这种“执行难”情况直接影响了社会稳定,严重损害了法律尊严,动摇了当事人对法院和法官的信任。如何解决好“执行难”问题,已是摆在法院和法官面前的重大课题,身为执法为民的法官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和深刻思考。本文是笔者从实践工作中遇到民商事案件“执行难”的二个案例,对“执行难”问题发生的原因,傲粗浅的分析,以求执行理念之提高。执行制度之完善,执行措施之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