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社区治理迎来了新时代,并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面对社区类型复杂多样、治理体制机制不通畅、社区基层组织行政化、社区参与程度低和社会力量参与不充分等现实困境,作为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区和全国社区治理实验区的B市X区,通过社区治理机制建设、社区基层组织改革、社区自治力量培育、社会力量引导和全响应机制创新等实践策略,将原有体系的纵向改革和新生力量的横向拓展有机结合,促使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多层次参与,逐步形成了以红墙意识引领、纵横力量结合和多方协作共治为基本特征的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区社区治理模式。这也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尤其是城市中心城区社区治理的再实践和再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社区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并且已经进入制度创新阶段.社会发展必须在利益和谐的环境下进行,城市社区发展同样需要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谐.城市社区发展基金可以为城市政府、银行、社区治理机构和居民提供利益激励,推动他们服务于社区全面、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社区福利,具有理论和实践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3.
公民社会与社区建设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杰 《探索》2002,(6):52-55
社区建设是中国社会改革的起点,也是构建中国公民社会的重要举措。社区建设为公民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公民社会的组织、制度、观念等,都是社区建设所必须,都将对社区建设起到积极影响。社区建设与公民社会的结合,将有力推动中国的社会改革。  相似文献   

4.
绿色社区理念逐渐成为现代化社区发展所追求的一种时尚和价值体系,极大地推动社区建设与发展逐渐实现一种可持续的轨道和领域.绿色社区是将公民环保与公民社会相结合发展的新兴社区,是一个治理的过程,依赖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绿色社区志愿服务作为凝聚社区公民力量的重要介质,在绿色社区建设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本文对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的实证调查表明,江苏绿色社区志愿服务在绿色社区建设中成长相当缓慢,存在缺乏资源以及发展优势不足等问题.只有以城市社区为基础促进绿色社区志愿服务的成长,加强绿色社区志愿服务多渠道的资源依赖以及发展优势,才能更好地促进绿色社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唯实》2012,(1):88-94
南京市华侨路街道推行的"公民社区"建设是当前以"区域化党建"带动城市社区发展的创新模式,这一模式蕴含了以"公民"价值的感召为纽带联系社区成员、以公共责任的分担为基础设计社区组织结构、以行政与自治的衔接为手段动员社会力量和以利益的共享为目标满足民生需求的四大特点。在以"区域化党建"推动"公民社区"建设的实践中需要关注政党的双重属性,保持政党的政府性与社会性的平衡,以及通过区域化党建增强执政党的社会性功能。  相似文献   

6.
王颖 《唯实》2003,(9):133-137
以民主自治为特征的现代社区,是城市由政府管制走向共同治理的重要社会基础.为了城市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我们必须培育社区的民主自治,让社区成为能够代表市民利益、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参与城市治理、具有独立组织地位的民间社团组织,成为沟通政府、社会组织与社会团体的中介桥梁,成为现代城市治理的结构性力量.  相似文献   

7.
王颖 《唯实》2003,(Z1)
以民主自治为特征的现代社区 ,是城市由政府管制走向共同治理的重要社会基础。为了城市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 ,我们必须培育社区的民主自治 ,让社区成为能够代表市民利益、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参与城市治理、具有独立组织地位的民间社团组织 ,成为沟通政府、社会组织与社会团体的中介桥梁 ,成为现代城市治理的结构性力量。  相似文献   

8.
王颖 《唯实》2003,(8):133-137
以民主自治为特征的现代社区,是城市由政府管制走向共同治理的重要社会基础.为了城市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我们必须培育社区的民主自治,让社区成为能够代表市民利益、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参与城市治理、具有独立组织地位的民间社团组织,成为沟通政府、社会组织与社会团体的中介桥梁,成为现代城市治理的结构性力量.  相似文献   

9.
社区作为各种社会力量的存在场域,既是各种社会资源的聚集地,也是各种利益矛盾交织的场所,社区治理成为目前中国社会迫切关注的议题。作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推动社区治理健康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沈阳市主动适应社区治理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社区作为各种社会力量的存在场域,既是各种社会资源的聚集地,也是各种利益矛盾交织的场所,社区治理成为目前中国社会迫切关注的议题。作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推动社区治理健康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沈阳市主动适应社区治理发展要求,精准把握社区党建和社区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在社会治理理念和实践层面来认识。在对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的研究上,深刻理解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社会治理相关论述,重新对作为社区治理主体的政府、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社区服务工作者在职能定位、工作机制、发展途径上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举措,以推动我国城市社区的发展和社区治理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政治认同的建构对于统一的民族国家的最终整合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当代中国政治认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最基本的政治认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最大共识。在全球化深入推进和民族主义浪潮冲击下,中国必须通过提升公民的政治参与,保障民族群体利益,和谐治理,发展公民教育等途径建立更加团结和具有凝聚力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治理理论、公民社会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以及社工嵌入理论逐渐被学界引入社区治理,力图寻求社区善治之路。社区治理的难题在于政府行政化惯习的延续、以社会组织为载体的社会力量发育滞后、转型期社会个体分化、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社工人才匮乏。社区治理的路径选择是加快政府向社区、社会组织赋权,明晰政社边界与责任;引进和扶持社会组织发展,提高居民自治组织化程度;培育社区社会资本,塑造社区共同体;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政府与社会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14.
张卫  刘艳敏 《唯实》2013,(8):62-64
社区治理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政府、社区组织和社区公民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活动。而社区冲突是指社区内的各个主体包括个体、群体或组织为追求各自利益和目标而产生的对抗性行为。社区冲突具有区别于一般冲突的特性:发生在社区这一独特地域;参与主体主要包括社区居民以及社区组织等其他社区主体;涉及的多是社区内公共资源的分配,其中主要以物质利益引发的冲突为主;形式多为显性,从激烈程度看多为中低强度。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过程中,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的相互交织加剧了社会分化,利益格局呈现多元化,各种矛盾与冲突相伴而生。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可避免地成为各种冲突发生的前沿地带,近年来社区冲突频发影响了社区的稳定与秩序的形成,阻碍了和谐社区治理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提高对社区冲突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市场化和住房私有化的发展,推动我国城市社区空间的扩张和社区事务的增加,进而带动社区治理结构的转型。从19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先后发生了两次明显的调整,即行政主导下的社区重构,实现街居管治体制向社区体制的转变;再由社区体制走向社区自治体制。随着社区利益多元化和矛盾凸显化,社区日益成为各类矛盾的集散地,从而要求社区治理结构进行第三次转型,即由社区自治转向社区共治。为了达成社区的和谐与稳定,应当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居委会、业委会及社区居民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城市社区的治理。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政治、社会体制变革促使我国整个社会的结构性转型,城市社区也随之凸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城市社区人口的集中增长,家庭结构、核心家庭的内部关系以及亲戚群体关系的变化,社会利益群体的分化和多元利益主体的形成,社区自治中居民参与规模和形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社区是城市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服务、经济组织运行、不同阶层居民生活等多方面交织的区域性共同.只有社区日趋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才有坚实基础.探索和谐社会构建语境中的社区发展新模式,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加强和改善社会民生的现实路径.从一定意义上说,社区建设是一种集体选择过程,是政府、社区组织、社区成员单位、非营利组织、社区居民等之间的合作互动过程.这一过程是政府与社区组织、社区公民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活动过程,而其间关键的是要协调和均衡社区的各种利益关系,而实现社区利益整合的实质即是在异中求同,调整和协调社区内不同因素的矛盾、冲突与纠葛,谋求建立利益共同体,谋求制度、道德和情感的整合,也就是构建社区多元主体共同利益共同体,进行社区建设.因此,当前社区建设的总体路径要基于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等多元主体互动治理的全新模式,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党的领导为关键,努力把城市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型社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也孕育出了公民社会。市场经济、公民社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根本影响,促使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分离。三大领域的分离进一步导致社会动力机制的转型,即由传统的政府单极主导走向经济力量、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共同推动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立峰  潘博 《求实》2020,(2):26-36,M0003,M0004
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是党中央强化基层党建、推动基层治理的重大战略部署,亟待学术界予以研究和回应。城市基层党组织可以充分发挥社会整合功能,通过利益整合、结构整合和价值整合达成稳固党的基层政权、提升社区可治理性和强化社区凝聚力等目标,以此实现政党领导和治理绩效之间双向促进的良性循环。城市基层党组织应当以社会整合为着力点,从以推动利益协调和红色网格建设强化党组织权威、以形塑家庭关系和公益网络培育横向合作关系、以培育文化共同体和议题设置能力提升传播有效性等方面来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尹浩 《求实》2016,(7):55-65
在社区研究领域中,以国家和社会为中心,以统和主义为分析范式,难以解读社区建设的现实与理想张力,也难以回答作为利益共同体的社会与作为权力系统的国家在同一分析框架下的张力。在目前"强国家-弱社会"的格局下,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应逐渐由国家主导政府行动向以国家主导社会行动阶段转变,由行政化单向推动向以行政化与社会化双向推动方向转变,而实现这一转变既需要推进政府社会职能的协作化改革进程,克服政府部门功能分散的弊端,重建政府在城市基层社区的权威,也需要加强社区社会要素的培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