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西方女性主义思潮与女权运动相伴相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资产阶级对社会进步和性别平等的推动。同时,这种进步和平等是有限度的,重点突出和维护部分西方女性的利益,具有强调西方女性经验的形而上学性,并表现出非同一般的依附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浪潮推动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演变,对我国社会产生了双重影响。在我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与实践,必须积极扬弃西方女性主义理论,通过落实国家制度、牢牢掌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加强女性学研究、提升女性主体意识等促进性别平等,保障社会主义妇女事业行稳致远,为推动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乃至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对“女性发展和性别平等”理论与实践进行中德之间的比较研究,既能增进彼此了解,又可促进相互学习。回顾历史,中德两国妇女运动的产生有着各自的时代背景以及不同的发展路径。当代女性形象未能摆脱刻板僵化的性别角色模式,并常常受到媒体和商业化误导的影响。在女性就业方面,德方专家强调了“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性别平等”理念,中方专家则提出了提高女性就业质量、女性平等获取资源、为家庭工作平衡提供政策支持等建议。全球女性主义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旨在拓宽女性主义思想的范围;而社会性别主流化作为联合国促进性别平等的全球战略,20多年来在中国取得了诸多方面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下,当代中国女性的生活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女性的自我意识在权力话语的遗留和解构权力话语之间艰难成长、摸索前行.对既成的历史事实并深植于现有的社会结构中的中国女性意识的缺憾和不足进行探讨,对呼唤广泛的女性意识的理性觉醒和在差异中求平等、在开放中求自由的女性主义的到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在20世纪成为一场巨大的社会运动,并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方式.用女性主义视角来观察、分析、批评我国的许多绘画作品时,可以发现一方面,有许多作品表达了对男权话语的批判,展示了女性的被支配地位和缺乏主体性的处境,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变化和艺术自身的发展,许多表明女性立场、以女性为主体的作品出现.这些作品中的女性不仅成为形式上的中心,更成为话语体系的重要角色,女性正试图回归主体性.只有当女性话语真正崛起时,才能实现真正的话语平等.  相似文献   

5.
男权等级制将性别的差异等级化为男优女劣,一些女性主义者试图通过证明男女相同甚至女优男劣来实现变革,这两种立场都否认了差异的平等地位.在差异等级化的阴影下,"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无性化"等都不能成为女性解放的灵丹妙药;重新界定差异,认为差异是有利的,或将差异与平等并列的做法,又使女性主义陷入实现平等、承认差异两个目标并存的危险境地.女性主义应该再进一步,彻底消除差异等级化的影响,将差异纳入平等范畴,无论差异有利与否都赋予平等的权利.女性主义的要求归根结底应该是:把人当人看;把女人当女人看;把不同的女人当不同的女人看.  相似文献   

6.
虽然对女性主义方法论的批评和质疑很多,但是作为一种追求性别平等的法律方法,女性主义方法仍不失为一种思考的视角。任何法学方法,最后都是为了案件得到正确判决,因此本文目的不在于提出理论,主要是结合美国宪法案件来分析女性主义方法在案件中的实际运用。由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中女性通常是"不在场"的,虽然宪法明文规定男女平等,但是司法实践中不平等却时有发生。笔者希望通过介绍女性主义方法能给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思想的力量在于它为现代批判理论提供了不可超越的思想平台,为人们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自身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方法和思维方法。女性主义作为对妇女屈从地位进行批判性解释的理论学说,其背景深深根植于马克思主义文化之中,并承袭了马克思的辩证思维方式。从认识论、话语分析和解放的逻辑三个方面,考察女性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借鉴、运用和发挥,有助于回应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明确马克思主义为女性解放提供的基本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2020年以来,国内网络上对激进女性主义的污名化现象日益显著。以反对激进女性主义的“女权吧吧”中的讨论内容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100份样本编码,从建构主体角度探究激进女性主义污名化行为的特点和动因。结果显示,建构主体主要通过污名化的方式完全否定激进女性主义者争取女性权利的行为,这源于建构主体在男性“第一性”地位上所产生的两性基本平等论、两性不可能平等论以及平等无关性别论三种群体认同。因此,这种对激进女性主义者的污名化行为实际上是一种维护“第一性”特殊利益的建构主体的网络共谋行为。  相似文献   

9.
女性在黑格尔伦理学中被置于一种低于男性的不平等地位,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1)女性在社会性别方面的不平等;(2)女性在智力方面的不平等;(3)女性在公共领域中的不平等;(4)女性在私人领域中的不平等。产生这一现象主要有社会历史和宗教两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西方二元对立的思维和社会性别差异导致了男性和女性的对立以及公共行政对女性的排斥。女性主义从性别的角度解构了公共行政,公共行政面临着合法性危机。为提升自身的地位,公共行政中的女性应立足于参与,着眼于主导。二元对立的思维不利于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合作,公共行政领域的思维方式应该由二选一的对立走向二合一的辩证统一。在辩证思维的指导下,通过解构社会性别差异和男性统治合理性之间的关系并重新界定关于公共行政的语境可进一步提升女性在公共行政中的地位,促进男性和女性的平等合作。  相似文献   

11.
二战结束后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全球范围的资本主义一系列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较之战前它显示出诸多变化:国外直接投资成为重要纽带,行为主体由国家拓展至国家集团和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的干预和协调得到加强,新科技革命强化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一些国家在对等的条件下限制了本国主权。就其特点来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部始终存在的发展模式不统一、发展水平不平衡、经济关系不平等在战后表现得更加突出。用列宁的有关理论审视当代资本主义体系,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没有变,一些国家仍然靠控制和剥削他国人民获得超额利润,由此而来的帝国主义主要矛盾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家庭中还存在着严重的性别不平等,这是农村和谐家庭建设中的瓶颈之一。农村家庭中性别不平等的评价指标包括婚姻非自主性别比率、彩礼过度率、传统观念认同性别比率、离婚率、家庭暴力度、新生儿性别比、夫妻不平等度、自杀性别比率和平均受教育程度性别比率。将以上指标按重要性程度赋权,经过综合加权后,得到的综合分值,即为性别不平等度,它可以反映农村家庭中性别不平等的综合状况。  相似文献   

13.
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的发展使得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与之关联的住房利益分化越来越不容忽视。已有研究对住房利益分化的长时段变化趋势缺乏考察。基于98房改之前与之后共9个时点的调查数据,对城镇居民住房状况及住房利益分化趋势的系统分析表明,随着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的改善和产权住房自有率的上升,以产权与实际居住面积度量的住房利益分化大大缩小,但由住房资产所体现的住房利益分化日益凸显,甚至自2010年以来表现出“极化”倾向,而且这一利益分化过程越来越多地受到诸如房价、地 理空间等个体经济收入之外的因素的影响。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政策背景下,重新定位房地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导向,加强对住房利益分化的调节,已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4.
平等权初探     
在平等理论的视角下,人类社会是沿着由平等发展为不平等,再由不平等过渡到平等的轨迹发展的。不平等是社会常态,平等可分为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平等权是实现其他权利的基础。平等权的确立,需要加强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15.
女性犯罪增多的性别视角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女性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育、就业、参政等方面存在的性别不平等,削弱了女性追求其人生价值合法途径的取得,增强了社会能量的紧张程度,加之制度规范的缺陷不能有效化解这种紧张,致使女性犯罪增多。减少女性犯罪需要减少性别不平等现象,改革不合理的社会性别制度。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高考命题权的下放,各省市逐步开始自主命题,这一高考"多元化改革"表面上消解了高校录取标准不平等的现象,实则以一种更隐蔽的手段加剧了教育地方保护主义。分省命题制度违背了《宪法》第33条规定的平等原则和第46条保障的公民受教育权,使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平等现象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在执行注射死刑时存在不能完全平等适用的问题。这种不平等适用体现为不同身份的死刑犯适用不平等、不同地区的死刑犯适用不平等、不同罪行的死刑犯适用不平等等方面。注射死刑不平等适用违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引起社会的诸多质疑。而注射死刑未平等适用的原因较为复杂,既因立法上存在漏洞,又受到注射成本过高,地方司法机关推动力度不够,民众报应观念较强等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灰色关联的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比照城市化对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功能的经典理论阐述后,提出了在我国存在城市化失灵的客观性:农村高素质劳动力的净流失、农民人力资本增长缓慢和农民工群体的存在。城市化失灵是造成目前城乡二元结构固化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在实证检验部分证实了笔者的假设。  相似文献   

19.
2009—2010年围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支持问题,对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及家长进行的调查发现:在显性的教育资源分配等方面,留守儿童教育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男女不平等意识还存在;在一些隐性的教育支持方面还有一些性别不同等的对待。由于受重男轻女等思想观念的影响,留守女童的教育还应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