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鸣惊人     
楚莊王蒞政三年,無令發,無政為也。右司馬御座而與王隱曰:‘有鳥止於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飛不鳴,嘿(同默)然無聲,此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雖無飛,飛必冲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子釋之,不穀知之矣。’處半年,乃自聽政。所廢者十,所起者九,誅大臣五,舉處士六,而邦大治。  相似文献   

2.
望洋興嘆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及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莊子·秋水》  相似文献   

3.
三峽懷古     
長江,不僅以秀麗的山光水色聞名於世,它的兩岸,尤其是巴蜀三峡衆多的名勝古迹也無與倫比,令人神往。筆者有幸由重慶乘‘江渝七號’江輪順流而下,在晨曦中,見南岸碧翠的半山腰處,有一座琉璃粉牆、金碧輝煌的殿宇,這便是大家熟知的張飛廟。這是一千七百年前古人為紀念蜀漢名將張飛而修建的,歷代文人多有題詩,號稱‘巴蜀一勝境’,素有‘文絕世,書法絕世,雕刻絕世’  相似文献   

4.
剖腹藏珠     
上謂侍臣曰:‘吾聞西域賈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諸?’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知彼之愛珠而不愛其身也。吏受赇抵法,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國者,何以異於彼胡之可笑耶,’魏徵曰:‘昔魯哀公謂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紂乃忘其身。”亦猶是也。’上曰:‘然。朕與公輩宜戮力相輔,庶免為人所笑也!’  相似文献   

5.
狐假虎威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 ‘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戰國策·楚策》—— [译文](簡體字)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做食物,抓到了一只狐狸。狐狸说: ‘你可不许吃我呀!天地之神让我主宰众野兽,现在你吃我,这是违背它的旨意。  相似文献   

6.
成語故事     
驚弓之鳥 異日者,更羸與魏王處京台之下,仰見飛鳥。更羸謂魏王曰:‘臣為王引弓虛發而鳥下。’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間,雁從東方來,更羸以虛發而  相似文献   

7.
老马识途     
管仲、隰(音席)朋从於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还。行山中而无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相似文献   

8.
‘四時俱可喜,最佳新秋時’。在去年一個金風送爽的日子裏,我們出德勝門,沿着平坦宽阔的公路北行,作了一次十三陵之遊。十三陵坐落在北京城北四十公里的天壽山南麓,是目前我國保存較好、規模最大的帝王墓葬建築羣。它的東、北、西三面環山,南面是一個肥沃的小盆地,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蜿蜒於陵區的北部,彎曲的溫榆河流經盆地的中央,氣勢雄偉,景色綺麗。無怪乎封建帝王將它視作‘風水佳境’、‘萬年福地’。明王朝(一三六八——一六四四年)有十三個皇帝的陵墓營建在這塊方圓四十公里的‘寶地’上。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文物部門對陵地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廣植松柏果樹,拓展遊覽公路,一九五八年在陵地的東南側還修建了一  相似文献   

9.
我國嶺南畫派,始基於清末廣東名家居古泉氏。高劍父、陳樹人先生,均古泉高弟,其後劍父、奇峯兄弟及陳樹人先生留學日本,得以接觸東、西洋畫法,因以其渾厚之中國畫基礎,參照東、西新法,遂創爲二十世紀初期中國畫之新風。其始曰‘折衷派’,然國人均以‘嶺南畫派’稱之,以其發源於辛亥革命策源地之廣東故也。嶺南畫派以最早吸收外來技法使中國畫面目一新震動當時。今二高弟子若方人定、關山月、黎雄才等,均有聲國際,而趙  相似文献   

10.
提起周口店的‘北京人’,人們就會立即想起裴文中教授。這位古人類學家由於發现‘北京人’的頭骨化石而聞名於世界,但是,他在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以後曾寫過小說這一點,現在知道的人却不很多了。十多年前,我一次偶然翻閱《魯迅全集》,看到《〈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魯迅提到裴文中的短篇小說《戎馬聲中》,稱它是‘鄉土文學’的一種,又別有信手寫來、不事雕琢的好處。我同裴老已有二十多年的交誼,而從未聽說過他曾寫過小說,說明自己太孤陋寡聞了。早就想向裴老當面問個究竟,可是我們晤面時總無暇提及。去年有一天,我去裴老的新居作客,彼此又都有點閑暇,談話是從他寫小說開始的。一個上午的深谈,使我對於這位老科學家所走過來的崎嶇道路,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相似文献   

11.
新醉翁     
古話說,‘人之相知,貴相知心。’從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九年正好三十年,在这三十年里大陸同胞和港台同胞、海外同胞處於隔絕狀態,音聞尚且不通,遑論‘知心’。所幸這種局面近年已經大大改觀,但因長期隔絕而造成的心理上的隔阂,還需要努力去溝通。我刊從本期起開闢的這個欄目,就是在這方面的一種努力。本欄刊登的文章形式或小品、或隨筆、或雜文、或短簡,其內容則都是對時事世態直抒胸臆,有大題小做者、有小中見大者,均屬有感而發,因乃言之有物。所望海内外讀者作者隨時惠稿賜教,或用真名、或署別號,均無不可。藉助筆談,恍如晤對,隨思想之交流,增情感之交融。愛缀数言,以作露佈。  相似文献   

12.
謠諺     
謠諺是值得注意的,雖然它未必十分準確, 但也可大略窥見社會的诸般情狀。造就無怪乎過去的正史、野史,都常常要收入一些民间謠諺了。‘苦饑寒,逐彈丸。’是說韓嫣以金为丸,每出弹,則京師儿童隨之,期拾金弹。雖說汉代多金,皇帝的赏赐動輒百斤、千金之數,但阔绰到用金球當彈子打,畢竟聳人聽聞,何况与之相对立,还有那么多苦於饥寒的孩子呢。  相似文献   

13.
约法三章     
(沛公)西人咸陽,欲止宮休舍。樊哙、张良諫,乃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霸上。召諸縣父老豪傑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語者棄市。吾與諸侯約,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軍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盗抵罪。餘悉除秦法。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且吾所以還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  相似文献   

14.
成语故事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音印)然莫相知。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衝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闞(音喊),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相似文献   

15.
‘文革’十年,中國的文化遭受了一場浩劫。長時期贫乏、單調的文化生活,使人們產生了‘饑渴型閱讀症’。這種社會症狀在‘文革’期間只是潛伏着,‘文革’結束後,禁錮一旦打破,便暴露無遺。回顧七十年代末那幾年,書店把封存了多年的西洋文學名著擺出來,讀者是見書就買,争相購閱;後來又從進店堂購買發展到在書店門前交換,人們三三兩兩,互通有無。这種饑  相似文献   

16.
中葡兩國政府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已於今年三月二十六日在北京草簽,中國政府將於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对澳门恢復行使主權@是繼中英兩國政府達成解决香港問題协議后的又一件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發展中的小城市澳門位於美麗富饶的珠江三角洲的南端,水靜灣圓,有‘濠鏡’、‘鏡湖’等别稱。澳門半島与中國東南沿海著名省份廣東省的珠海市相連,与香港一水之隔,相距僅四十海里。澳門是個‘彈丸之地’,總面積只有十六點一四  相似文献   

17.
“杯汝前來,老子今朝,點檢形骸。甚長年抱渴,咽如焦釜;於今喜睡,氣似奔雷暾f‘劉伶,古今達者,醉後何妨死便埋。’渾如許,嘆汝於知己,眞少恩哉!更憑歌舞為媒,算合作人間鴆毒猜。况怨無大小,生於所愛;物無美惡,過則為災c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猶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亦須來??宋代詞人辛棄疾的這首《沁園春》詞,用擬人筆法,通過和酒及酒杯的對話,抒發了想戒酒又怕戒不了的心情,描寫得惟妙惟肖,風趣横生。“飲,詩人之通趣矣。”清代宋大樽稱《詩經·豳風·七月》的作者為“飲之聖”,晉代詩人陶  相似文献   

18.
拳術是中國傳統武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拳術又有許多種類和流派,其中‘少林拳’是歷史悠久、影響深廣的一種。它因起源於少林寺而得名。這座古老的佛教廟宇位於中國‘五岳’之一的嵩山中。從河南省會鄭州向西南驅車八十公里,在少室山北麓即可見到山林繁茂的‘少林’寺院:紅牆碧瓦,殿宇巍峨。山門前古柏環繞,顯得清幽寧靜。少林寺建於公元四九五年的北魏時期。始因印度僧人跋陀到此,北魏孝文帝為其建寺。以後又有僧人達摩在此弘法,這裏遂成  相似文献   

19.
曲高和寡     
楚襄王問於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衆庶不譽之甚也?”宋玉對曰:“唯,然。有之。願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客有歌於郢(音:影)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之者數千人錇椤蛾柊ⅰ贰ⅰ掇丁?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錇椤蛾柎喊籽?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炭逃?雜以流徵(音:止),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瞧淝鷱浉?其和彌寡……夫聖人瑰意奇行,超然獨處,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  相似文献   

20.
廣東僑乡梅縣地區是我國‘客家人’集中居住的地區之一,这里的人們一向愛唱山歌,每於赤日亭午,或圆月初升,都可聽到嘹亮的歌聲響徹於峯巒起伏间,長林淺水處。故这里素有‘山歌之鄉’的稱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