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京落下帷幕。由于此次会议召开正值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执政第一年,所以引发了国内外高度关注。与以往历届三中全会不同的是,此次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改革"齐头并进"。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诸多发展"瓶颈"已无法单独依靠经济改革所能解决,进行全面、系统、协同改革乃大势所趋。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了未来一个时期改革的路线图,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2003,(21)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新华社关于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报道中总结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中国改革的新特点,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建立到完善,更加强调协调发展、整体推进;二是开放倒逼改革,改革的紧迫性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三是以利益  相似文献   

3.
谭保罗 《南风窗》2013,(24):54-56
垂直的一行三会监管体系固然维护了金融体系的稳定,但就要构建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滴灌"系统而言,适度的"放权"是完全必要的。而债市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枢纽,足以"一石多鸟"。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内容的阐述,可以归纳为一个关键词,即"开放":以开放做大中国金融市场的"盘子",以开放理顺金融要素的价格,以开放完善监管体系并降低体系风险。本质上讲,这是一种对国家"金融权力"的"适度"  相似文献   

4.
赵义 《南风窗》2013,(23):34-35
因为国家发改委在反垄断上"突然发力",2013年又被称作反垄断元年。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开启新一轮全面改革前夕,反垄断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2008年8月1日,《反垄断法》正式实施,被称作中国市场经济的重要里程碑。5年后,因为国家发改委在反垄断上"突然发力",2013年又被称作反垄断元年。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开启新一轮全面改革前夕,反垄断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历了从"请进来"到"走出去"、从"跟跑"到"并跑"的历史性转折,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了大国担当,实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和共享发展,在不断深化的对外交往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兼济天下的伟大胸襟。在40年对外开放过程中,中国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的实践创新,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西方模式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正砥砺奋进四十载,沧桑巨变展新颜。1978年12月,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回望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四十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成功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之路,谱写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理论与生动实践,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推动了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并一致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施政方针的集中展示,也是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李北方 《南风窗》2014,(17):2-2
<正>当下,我们急需讨论一下"改革是什么,不是什么"。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样的动议莫名其妙。中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接下来的改革确定了目标并做出了具体部署,"改革是什么,不是什么"的问题不是已经得到解决了吗?的确,在这个意义上,"改革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赵义 《南风窗》2011,(26):56-57
入世本身对于中国改革来说有一个很重要的初衷,就是以对外开放倒逼改革。今天,我们有必要进行另一场倒逼式的改革,就是以对内开放倒逼改革。赢家2011年的一件大事就是中国入世10年。12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首度发布的《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宣布,截至2010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所有承诺全部履行完毕。根据白皮书,入世后,中国集中清理了2300多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外贸经营权全面放开。中国进口商品关税总水平从2001年的15.3%降低到2010年的9.8%。在扩大服务市场开放方面,中国的开放范围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0.
大变革时代     
赵义 《南风窗》2013,(24):4-4
以中外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迎来了新的改革窗口期。这是一场着眼于未来10年的顶层设计,执政党向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借此表达了带领中国实现"历史性变化"的雄心壮志。十八届三中全会呼吁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这一点格外让人印象深刻。对任何执政党而言,倾听时代的声音是第一位的执政能力。十八大以后  相似文献   

11.
在上世纪末发端的中国社会大变革中,把改革和开放并提。改革是制度创新,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开放是把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融为一体,建立开放型经济。改革和开放相互联系、相互推进。开放,引进来的市场经济的种种规范、制度、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不断地冲击着计划经济体制的方方面面,加速了它的瓦解。开放是改革的催化剂, 开放推动了改革,加速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不断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种种规范、制度、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为开放创造了更好的环境。改革, 又进一步扩大了开放。然而,中国开放之路是非常曲折的。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进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社会治理"这一新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党和国家重要文献中,取代了过去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提法,它的提出意味着中国社会改革有了全新的理念。社会管理偏重于强  相似文献   

13.
辜学武 《南风窗》2013,(23):22-25
未来的10年之所以是中国崛起关键的10年,不是因为中国有望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而是因为被它超越的超级大国可能会出现非理性反弹从而影响中国的最终崛起。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此前,中央高层频频释放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号,暗示局部改革时代行将结束,整体改革时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大陆的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人攻坚期和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15.
正从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十九届三中全会这极不平凡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奋发进取、求实开拓,完成了一系列实践、理论和政治准备,取得一系列新的改革重大成就,标志着党和国家为新时代初步构建起新型国家治理体系的"四梁八柱",实现了关键的历史性飞跃。新型国家治理体系新在党的全面领导上。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最大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新型国家治理体系最大的政治前  相似文献   

16.
赵义 《南风窗》2013,(20):6-6
根据执政党既定的议程安排,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在北京召开。目前关于这次全会的有效信息不多,但"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这样的议题,足以彰显其重要地位。1992年至今,执政党的历次三中全会包括两个重大议题,一个是规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均是如此,发生在执政党的总书记第一个5年任期之内。一个是关于农村发展和改革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十七届三中全会都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生在执政党的总书记第二个5年任期  相似文献   

17.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一份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深远的文件。该文件对治理问题的论述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同时也是对治理理论的一次系统诠释和全面构建。其中,对"国家—社会"和"政府—市场"两对核心关系的处理,是支配和贯穿文件内容的一条重要的逻辑线索。文件从民主法治建设、政府职能改革、和谐社会建设和现代市场建设四个方面对处理上述关系提出了系统方案。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开启,同时,实现良善治理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命题,对治理的探索、理解和经验总结永无止境,其政治实践也必然是开放的,形成中国特色治理概念和治理理论是中国学界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国家的干预对于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害无利,而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国家主义观点则强调国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将国家和市场看作相互对立的因素:所谓"发展型国家"的概念必然是与政府积极的产业政策以及对经济的干预相联系的,而一国经济对世界市场的全面开放通常也被当作国家在全球化的市场力量面前丧失自主性的证据。本文则通过对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提出另一种可能性,即国家有可能以经济全面市场化及开放化为路径,实现国家的发展目标。本文对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研究显示,早期以行政分权为基础的外贸体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家内部制度结构,削弱了中央政府的自主性及政策贯彻能力;而国家将经济全面推向市场化并对世界市场开放,恰恰是为了重新获得并加强国家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9.
覃爱玲 《南风窗》2013,(24):44-46
中国的各项主要权力正面临重新整合,总趋势是向中央最高层集中。地方政府如何从"开发总公司"过渡到真正的服务型政府,还有漫长的道路需要探索。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除了强调仍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同时公布了一系列与经济体制相关的改革外,观察人士注意到的另一最大特点是:通过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两个高层机构,整合中央一级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权力,以及通过加大地方事权上移等方式,加大中央在央地关系中的权力比重,中国的各项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十五”最后一年——却成为中国金融改革元年。这一年,一系列的变革诸如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上市、汇率和利率的市场化、资本充足监管的实施以及股权分置的改革纷至沓来。过去的5年,中国向世界给了一个连很多发达国家都自愧弗如的高度开放的金融市场,新的5年,中国又会给出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