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理论创新作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作为新时期深化改革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那么,应如何界定治理的涵义?从政治学理论来看,统治、管理与治理有何区别?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下,从"管理"到"治理"的改变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当前中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有哪些?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为了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本刊特约请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和中国农村研究院徐勇教授就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包刚升 《南风窗》2013,(24):24-26
从传统国家治理体系向现代国家治理体系转型的关键,也在于从国家单方面支配社会,过渡到国家与社会的有效互动与互相制衡。这就需要重构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民、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的关系。11月12日,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包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能力尽管作为学术概念早已出现,但还是首次进入中共中央文件。会议公报还多次使用"治理"、"社会治理体制"等字样。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紧密呼应,显示出法治中国建设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路径,也体现了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法治中国建设要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要求党、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基本行为方式必须实现法治化,二者统一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以推动中欧关系发展和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宗旨,经历了启动期、黄金期和深水期等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均取得积极进展,但随着内外部压力增大,需要进一步挖掘双方合作潜力。中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多释放发展红利,同时维护好中欧关系和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及时解决合作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实现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从政治学理论与具体国情来看,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实质是执政方式现代化;从互联网时代下执政环境的新变化来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既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具有实现的现实条件;从国内外执政党利用互联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具体做法及其相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具体目标要求来看,中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科学路径是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6.
<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在地方的实施,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随着争创"四个全面"新业绩的号角全面吹响,深圳正加快向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迈进。与之相适应,深圳的城市治理也正朝着现代化迈  相似文献   

7.
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规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国家治理体系与法治体系的协调与统一,可以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法治现代化的相互促进,是铸就现代化强大国家、实现"法治中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正>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被视为中国的"第五个现代化"[1],而"治理"这个词语在经历了中西文化碰撞和追赶西方现代化过程近两百年的当代中国也被赋予了既有传承又有拓展的新内涵。与在西方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兴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怎么建设"提出了很多新的论断和观点,这一系列新观点构成了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的基本逻辑。关于国家治理的思想是习近平重要讲话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因为这一思想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治理经验的系统总结,而且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0.
俞可平 《当代世界》2014,(10):24-25
<正>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于中国的政治发展,乃至整个中国未来的现代化事业来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理论上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政治理念,是  相似文献   

11.
不断深化的全球化,既是国家治理变革的基本时代背景,也是其内在因素。全球化凸显了国家在治理变革中的重要性,也对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中国全面参与全球化,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增添了全球向度,因此要从协调国家与国内社会、国际社会双重关系的角度出发,来思考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问题、发展的方向以及着力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正>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国外政党的实践来看,社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作为后发外生型国家,政治现代化是以政治革命为先导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从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理论上对现代化的认识也逐步深化。政治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核心,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政治现代化同义表述,是在扬弃西方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实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创新。国家治理既不是去国家化,又不是强化政府治理,基于中国基本国情和"党建国家"的政治逻辑,中国政治现代化就是要实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国家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一个重要特色在于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了出来。从党的建设的角度来看,这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新要求。在上述总目标下,决议强调改革"紧紧围绕"六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进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社会治理"这一新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党和国家重要文献中,取代了过去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提法,它的提出意味着中国社会改革有了全新的理念。社会管理偏重于强  相似文献   

16.
《外层空间条约》所确立的太空"全球公地"性质正遭到日益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国际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日益依赖太空;另一方面,太空技术也正日益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国家军事实力的倍增器,国家军事和安全战略的赋能器,国家软实力的展示器。随着太空活动的日益频繁,太空呈现出"公地悲剧"的特征,太空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太空环境恶化、太空资源稀缺以及面临太空武器化威胁,急需国际社会进行治理。为此,国际社会也提出了多项治理倡议,并进行了相当努力,也取得了部分成效,但实现全面太空安全治理的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由于太空技术具有军民两用性质,一些国家希望利用太空技术提升军事实力,作为维护霸权和反对霸权的基础,无法就太空安全治理达成共识。国际合作是太空安全治理的唯一途径,不仅可以缓解频轨资源短缺问题,也有助于解决太空环境问题,更有助于禁止太空武器化,实现太空透明与信任建设机制,确保太空的可持续性利用。  相似文献   

17.
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考察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结构和规律的科学理论,也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方法论,它强调社会内部各构成部分同时存在又相互依存,其中每个部分都不能孤立存在,进而使社会内部结构形成一个既相对独立而又高度统一的有机整体。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视域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解读,可以深化对这一战略布局哲学意义的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揭示了社会有机体进步发展的根本目的;全面深化改革体现了社会有机体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生命特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了社会有机体发展的最佳治理方式;全面从严治党确保了社会有机体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四个全面"坚持全面协调发展,保证了社会有机体的有序、整体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内在的、统一的有机整体,它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当下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党的十九大明确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全面科学客观认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特点和优势,对于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党要管党"到"从严治党"再到"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演进逻辑。与"管党"相比,"治党"内涵更加丰富,涉及思想、理论、制度等多方面内容,构筑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体系是广义上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在注重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规划、思想方法、组织体系、制度设计、体制安排、政策创制、方法程序等内容的同时,更要把握好价值性治理与技术性治理、制度化治理与伦理性治理、结构性治理与问题式治理、常态化治理与运动式治理、参与式治理与科层式治理、创新式治理与经验式治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党"是指中国共产党依据国家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制度,运用法治思维方式管党治党的理论和实践。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党"的实践发展是在国家治理层面强调"依法治理"理念、确立"全面依法治国"制度框架的背景下,具体到执政党治理层面构建"依法治党"法治体系新布局,并落实到具体治党实践的过程。系统梳理和总结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理法治化的新趋势,可以为认识中国执政党建设的规律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