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扰,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豸区)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  相似文献   

2.
大熊山,方圆500里,横亘在娄底市与益阳市之间,为湘中第一大山。大熊山,是蚩尤的故乡。蚩尤是苗族的始祖,史书记载,他曾为黄帝麾下先锋,征伐天下,神勇无比,屡建奇功。后居功自傲,欲与黄帝争天下,且九战九胜。黄帝得九天玄女授兵书,才转败为胜,杀蚩尤于涿鹿之野。黄帝平定天下后,感蚩尤之神勇及战功,为中华民族之团结与和睦,亲往蚩尤故里大熊山祭奠,并于山顶上建娘娘殿,以纪念九天玄女之德。大熊山主峰海拔1622米,是湘中最高峰。登上峰顶,看群峰耸峙,资江奔流,气象万千,壮丽无比。大熊山森林公园的森林覆盖率达…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时期,旅游活动发展成帝王巡游、外交聘问、宫廷婚旅、学子游学、谋士游说、王侯游猎等各种形式。诸侯倡导的游猎之旅春秋战国时期,游猎成为宫廷的娱乐方式。各国诸侯争行天子"田狩之事、园圃之乐"。千乘的规模,猎射的场景,表现了极尽车马驰驱之欢,耳目视听之欲。但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圈地游猎之风,劳民伤财。楚庄王之夫人樊妃,曾因庄王好游猎,不问国事,而极力劝谏,庄王不听,她即不食肉,以明心志,庄王受到感动,乃停游  相似文献   

4.
来四川,很少有人不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   天下名山青城山位于都江堰西南20公里处.群峰起伏,蔚然深秀.全山以幽洁取胜,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著名景区天师洞一带,周围青山四合,俨然如城,故名青城.……  相似文献   

5.
古神话里说,禹的儿子夏继位的时候,气宇轩昂,威风凛凛,诚然一副英雄姿态.然而有一次,夏启乘两条飞龙,登上天界,从天帝那里窃得<九辩>、<九歌>两支乐曲,并加以改编.自从得了这两支乐曲,夏便沉湎于声色歌舞之中,愈演愈烈,甚至在大野之上淫纵嬉戏.于是弄得朝政荒废,内讧不断,造成刚刚建立的夏王朝陷入分崩离析的状态.夏堕落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娱以自纵".  相似文献   

6.
经典语录     
<正>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春秋左丘明)目贵明,耳责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管子·九守》春秋管仲)  相似文献   

7.
宁夏自古称塞北江南,独擅黄河水,屯垦农业发达。明代时期,“天下屯田积谷,宁夏最多”。又有渔盐之利,富甲西北诸镇。但是自阉党刘瑾把持朝政以后,“既上各边送银,又禁商人报纳,边储遂大匮乏”,继又以“修举屯田”、“充实边储”为名,行横征暴敛之实。致使边镇军卒“不堪命,逃之  相似文献   

8.
《三习一弊疏》是清高级官员孙嘉淦于雍政十三年乾隆皇帝继位时,恐不堪为政而作。疏中写道;“……所欲言者,皇上之心而己。……主德清则臣心服而颂,仁政行则民身受而感……。是谓目习于所见,则喜柔而恶刚。……则高己而卑人,……则雄才而易事……。三习既成,乃生一弊。……喜小人而厌君于是也。……治乱之机,千古一辙,可考而知也。……故望皇上圣心自懔之也。……耳目之习除,取舍之报定,去而后众正盈朝,太平可睹矣。不然,自是之根不拔……,则黑白可以转色,而东西  相似文献   

9.
以非常之策行跨越之举,以非常之为强跨越之势,以非常之力求跨越之效.   2007年5月13日.早上8点,离省第九次党代会开幕还有1个小时.沐浴着和暖的朝阳,神采奕奕的代表们已开始向金牛宾馆大礼堂会聚.……  相似文献   

10.
浙学历代学人美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如陈亮"上下相恤,有无相通"叶适"四民交致其用",王守仁"以天地万物为一体,黄宗羲"藏天下于天下"等观点,至今仍是作为有价值的思想遗产而得到相应的重视,必要对之加以进一步的剖析梳理.  相似文献   

11.
朱元璋治国,有许多不敢恭维之处,但他的戒奢之举却值得称道. 朱元璋得天下后,手下人将陈友谅的一张镂金床弄来送给他.朱元璋说:"这张床与孟昶的七宝器有何区别?"命人当场毁掉.这时,站在旁边的侍臣说:"陈友谅未富而骄,未富而奢,所以取败."朱元璋听了,立即斥道:"就是富了又岂可骄?显贵了又岂可奢?有骄奢之心,虽富贵岂能保?出富贵者,一定要抑奢侈、宏俭约、戒奢欲.即便这样,犹恐不足以慰民望,何况穷尽天下之技巧,满足一人之享受乎?其致亡者宜也.覆车之辙,不可蹈也."  相似文献   

12.
编辑部札记     
顾炎武观历代风俗人心,断认士林风气坏于正始。《日知录》曰:"魏明帝殂,少帝即位,改元正始,凡九年。其十年,则太傅司马懿杀大将军曹爽,而魏之大权移矣。三国鼎立,至此垂三十年,一时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乃其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视其主之颠危若路人然,即此诸贤为之倡也。自此以后,竞相祖述……以至国亡于上,教沦于下……"(《正始》)以晋亡咎于林下诸贤,这看法有些简单。自曹魏而下,延至晋室东渡,支撑政权的主要力量乃军事豪强,实非一班跅弛之士。既是武人当政,文人只能悠游林下,口吐玄言,搞点嘻哈名堂。  相似文献   

13.
恩来 《党的文献》2002,(1):14-17
俄罗斯自一九一七年两次革命后,劳农政府外受列强封锁之困,内遭各民族分立与叛乱之变,国情不安、民生凋敝已达极点.俄本农业国,战前生产,向足供国内需要而有涂,乃经此七八年变乱以来,壮丁减少,运输毁坏,一变为粮食缺乏之国.此为今日赤俄执政者所最焦虑之事.救济之方,首重在对外恢复通商,对内消灭一切内乱,然通商事仅英俄协商告成,其余列强均仍持观望态度,犹疑于其赤化之传染.至内乱之弭平,亦非易奏效于一时.盖邻俄南部诸国,若波兰,若罗马尼亚,虽与俄一时相安,然排俄色彩终甚浓厚.而后幕又有法国为之援,南俄反动之隐忧,遂终未由消灭.因是数十万之赤军,乃不得不荒废田亩,守戍千里,以防外患,以镇内变.一方乡村农民,自分得大地主田地后,因其需要消耗之品不易得自城中,且又动于共产之说,其事生产,乃不复若昔日孜孜从事,以图余利为重要目的.收获既减少,农民除自给外,供给城市之食料已复无多,再益之以运输之困难,远道需食者直有饿毙之虞矣!无产阶级专政,本希以全国产业集为国家化,以救济今日社会之不平,不意实行以来,障碍横生,小农既各因私其产业,不肯为共产村之组织,城市工场工人亦有因自行管理之利便,据场业为己有.  相似文献   

14.
商朝时,孤竹国有两位王子,哥哥叫伯夷,弟弟叫叔齐,二人崇尚仁义,父亲要把王位传给伯夷,伯夷让于弟弟,弟弟不干,于是两人双双弃王位而出逃。他们听说在西岐避难的西伯侯姬昌是位忠厚之人,便慕名而往。不料到了西岐,姬昌(周文王)已死,他的弟弟姬发(周武王)决定起兵讨伐纣王,为受迫害的哥哥报仇,为天下百姓除害。伯夷和叔齐叩马而谏道:“以臣弑君,这是不仁不义!”周武王命人把他们请到一边,挥师东向,灭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周武王替天行道,推翻暴君,天下百姓无不欢欣鼓舞,只有伯夷和叔齐愤愤不平,兄弟俩发誓不做周朝的臣民,不食周朝的粟米,跑到…  相似文献   

15.
陆贾,西汉初期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和史学家,以敢言善辩著称。《汉书·高帝纪下》云:“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这《新语》,对文帝、景帝时期清明政治的启蒙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的反腐之策,也有独到之处。一、依法尊道陆贾历经战国动荡与秦之暴政,加之在刘邦夺取和巩  相似文献   

16.
以实则治     
通观古今,大凡在政坛上以政绩见称,倍受人民爱戴和拥护的人,莫不“行之贵力”,讲求一个“实”字,夏禹治水,足及大江南北,黄河上下,两抵戎狄之地,东达黄海、东海之滨,乃至“胝无跋,肤不生毛”.那茫茫禹迹,就连汉代司马迁作《史记》时,亦曾慨叹去古太远而难于求索.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求实精神啊!也正是这种精神,使之治水有成,泽流后世,名垂青史.西门豹治邺,政绩斐然,民不敢欺.诚如《史记·魏世家》所言:魏文侯“任西门豹守邺,而河内(邺城的别称)称治.”然而,这种政绩的取得,并非出于其才华横溢,宏论滔滔,而是在于其守邺任内,多干实事,以威化治.改革家张居正向明皇隆庆上奏时曾提出:“省议论”、“振纪纲”、“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等六项主张,并将“省议论”列为“六事”之首,认为“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后在论及宋亡之因时又特别指出:宋王朝灭亡在于“声容盛而武备衰,议论多而成功少.”意谓朝廷在制订政策政令时要斟酌计议周全详备,而在执行时则贵在务实.禁烟名臣林则徐,一生刻苦自励,事必躬亲徼察,从不“袖手枯坐”,并能做到“凡民生疾苦,吏事废堕,人才贤否,无纤悉不知,知无不行.”1824年,江南“高家堰十二堡,山下六堡被大风掣坍,洪湖水泛滥”,道光帝令林则徐赴南  相似文献   

17.
正盘活历史人文资源,注入现代生态文化,黄平在全域旅游探索中与时俱进,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提升且兰文化品牌内涵。激活传统续接千年文化黄平历史文化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且兰文化。作为与夜郎齐名的古国名,"且兰"一词始见于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初,楚顷襄王时,遣将庄乔从沅水伐夜郎,军至且兰,琢船于岸而步战……以且兰有琢船牂牁处,乃改其名为牂牁。"清代王孚镰在《牂牁江辩》中指出:"今黄平旧州都凹山之水,实为沅水所从出……则且兰,牂牁当以黄平旧州为定。"且兰国都遗  相似文献   

18.
年轻时读《史记·屈原列传》,仰慕其高志洁行、忠义之节,痛惜其入朝见嫉、遭谗远谪,恨奸邪之害贤,叹世道之不平。历经忧患之后,重读其文,感慨之余,又生疑问。楚怀王起初对屈原十分赏识,委以重任,“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这引起了上官大夫的妒嫉,散布谗言离间怀王与屈原的关系。楚怀王不辨忠奸,听信谗言,渐渐地疏远了屈原。由于近谗佞,远贤良,楚国日益衰弱,削地丧师,最终楚怀王自己也为张仪所愚弄,客死秦国。楚怀王昏聩不明,屈原屡次进谏,他都执迷不悟,身遭败辱,乃自取其咎。屈原臣节已尽,便当弃之而去,而他怀…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地区的植树,最早始于战国时代。秦昭襄王(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0年)修筑长城时,在鄂尔多斯高原与长城并行栽植了一条称为“榆溪塞”的榆树林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著名的“秦直道”(从秦朝内史地区通向今乌拉特前旗境内)两侧,也栽植了许多树。南北朝及隋唐时期,内蒙古地区也有植树的记载,如北魏神瑞二年(415年),朝廷曾向百姓宣布:“凡庶民……不树者死无椁”,鼓励人们植树。唐开元二年至十九年(790—803年),镇守胜州(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一带)的振武节度使范希朝,“以城中少树,乃于他处市柳,命军人种之,久遂成林”。宋元时期,朝廷提倡…  相似文献   

20.
《楚帛书》中的神话创世过程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以伏羲、女娲为首的原创世;其二是以炎帝为首的再创世.原创世主要是伏羲、女娲带领四时神、禹、契于混沌中开天辟地;再创世则是在“日月俊生”后,炎帝带领祝融、共工于天地大灾难之时重整宇宙秩序且精密历法.无论是原创世还是再创世,《楚帛书》神话已经构建了一个创世诸神之谱系化、伦理化体系,原创世活动与再创世活动是依靠“伏羲-炎帝”前后相继的世系连接在一起的,整个创世诸神谱系可以表示为“伏羲、女娲-四时神-禹、契-帝俊-炎帝、祝融-共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