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过去10年里,随着中国的崛起,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势头渐起,并且在未来可能还会继续。为了应对这种挑战,休·怀特提出了亚洲大国协调的提议。然而,怀特的想法在亚洲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亚洲不认真对待,那么这一提议可能无法实现。本文旨在研究该提议内一些存在问题的假设,并认为,其提议应该将东盟的重要角色纳入考虑,毕竟东盟在当前亚洲举足轻重。本文力主将"大国协调"的概念转变为一种新型的复合地区主义的概念,旨在阐明复合地区主义的组成要素,并讨论其将如何缓和中美之间的战略冲突。  相似文献   

2.
林涛 《台湾研究》2006,(4):38-42
1998年亚洲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东盟的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香港、韩国、台湾都受到程度不同的冲击。有些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70—80年代发展起来的经济受到此次金融危机严重的冲击而大幅衰退,危机过后,它们都致力于恢复和发展自己的经济,但是效果有所不同。本文拟就“四小龙”中的韩国和台湾进行比较,分析其不同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论日本与东盟的相互认知及双边关系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回顾战后日本-东盟关系演进的基础上。描述了两者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时较为密切的全方位关系,到冷战结束以来平衡性与互动性更为突出的关系样式,分析了日本-东盟关系式样形成的内外原因,并对日本和东盟相互战略认知进行了探究。文章认为,在东亚国际格局变动的新时期里,日本-东盟关系将在前者以日美同盟为外交“基石”以及后者以“大国平衡战略”为标杆的基础上,日本将继续寻求美国与亚洲之间的政策平衡点,而东盟则在继续强化自身建设的同时,依然会将中、美、日为核心的世界大国和国际组织纳入并塑造为该地区的基本平衡力量。从东亚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看,随着中国的不断壮大,并奉行灵活进取的地区多边主义,中国与东盟的政治经济关系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日本与东盟国家颇为紧密的传统关系、尤其经济关系方面相应会面临三大效应的影响,将朝着平衡性、互动性、竞争性相对更为显著的发展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4.
始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巨大,并引发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学者反思当前金融体制的弊端和改革方向。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高级顾问汪道涵认为,“金融结构的严重缺陷是导致危机的根本原因。”这种缺陷表现在金融体制和资本市场存在缺陷,缺少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机制,一旦贸易赤字剧增,外汇储备不足,就会引发金融危机。本文的目的,是考察在此次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较好的祖国大陆与台湾  相似文献   

5.
相当多的学者认为,经济的增长能够为政治民主创造条件。然而,很多亚洲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经济改革并不一定会导致向政治改革的过渡。与那种认为亚洲为了实现经济和政治的双重进步就必须接纳新的价值观的看法不同,亚洲领导人宣称,亚洲的价值观不同于西方的价值观。本文重新审视了亚洲的经济与民主之间的关系,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建立在三个相互关联和重叠、但又彼此不同的概念(文明、社会资本和公民社会)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6.
戴宇清 《法制博览》2013,(7):226-227
随着以往因过于重视经济建设市场化而忽视的社会问题的渐渐暴露,公民自治意识觉醒,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社会团体的作用逐渐凸显。而我国目前的社团登记制度还存在诸多缺陷,导致普通的社会团体登记难,运作难,维持难,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鉴于此,社团登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简析当代台湾基金会的社会功能唐蕙敏*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每一团体、每一阶层所谋求的利益都不一致。于是,形成各种利益团体都有其代言人和促进其利益的组织。美国学者阿尔蒙德从组织的角度把利益团体分为四种类型:非正规性的、非社团性的、非机构性的、社团性的①...  相似文献   

8.
杨明华  李晨 《当代世界》2009,(10):37-39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受到现存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和欧元诞生的启示,十几年来,东亚地区各国均致力于金融市场的改革和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寻求推动和完善东亚地区金融合作的途径。时隔11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东亚地区的金融安全再次面临着巨大威胁。只有进一步推动和完善东亚地区的金融合作,才能最大限度降低金融危机对东亚地区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社会管理是自上而下的社会建设,而公民社会则是自下而上的社会建设。当前各级党政部门大力推进的社会管理创新与各个层面的社会组织蓬勃发展所形成的公民社会在实践中演绎出两条平行的社会建设路径。通过创新法制和塑造公民、改革体制和发育社会、改革党治和以民为本、创新政治和服务社会等路径,能够实现这两条社会建设路径的有效对接,从而在社会管理创新的改革潮流中,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0.
"统一俄罗斯"党五大的若干重要决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 0 4年 1 1月 2 7日 ,“统一俄罗斯”党在莫斯科“宇宙”饭店召开了第五次代表大会。大会主要议程有 :党的组织和政治发展 ;修改党章 ,“统一俄罗斯”党议会党团 2 0 0 4年工作总结 ;研究党关于加强俄罗斯社会的统一和团结的纲领 ;讨论党在即将举行的地方选举中的任务。普京总统给大会发了贺信 ,对“统一俄罗斯”党的活动作了高度评价。他在信中说 :“你们的党在很短时间内成为国内主要的政治力量之一 ,赢得了俄罗斯公民的尊敬。”他还说 ,“统一俄罗斯”议会党团富有成效的立法倡议活动及其地区分部的积极工作为实现国家社会经济战略 ,促…  相似文献   

11.
<正>上海合作组织6月峰会的举行,表明了这一组织在新的国际环境之下所取得的新进展。首先,上海合作组织已经从年度的峰会转为对于未来中期议程的安排,显示了这一机构协调和决策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五三年     
1月13日南联邦议会通过"关于社会组织与政治组织的基础与联邦国家权力机关的基础的根本法"。此项法令在许多方而修改了1946年的宪法。法令规定,联邦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劳动人民,它"通过选入人民委员会、人民议会、工人委员会和其他自治团体的代表,并且直接通过选举、罢免、复决、选民会议、公民委员会、公民参加行政管理和司法  相似文献   

13.
王双 《国际展望》2010,(6):63-80
亚洲金融危机过后,危机诱发机制下的东亚区域一体化合作进程一度进展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处于核心地位的东盟无论从自身能力和意愿上,都无法为东亚区域提供有效的区域性公共产品,为区域合作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日韩三国合作出现重大进展,三国之间紧密的经济合作可以发挥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的作用,成为区域合作的新动力。本文试图阐述金融危机下中日韩三国经济合作的新进展,以及中日韩三国在金融、贸易、能源、环保等经济领域的合作可以为东亚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可能性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全球智库社交网络影响力进行研究,认为全球智库社交网络存在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区域智库大多来自美英等发达国家。亚洲智库社交网络影响力弱,全都位于边缘区域。中国智库国际社交网络影响力与数量不相称。本文以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为例对全球智库社交网络影响力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布鲁金斯学会的社交媒体平台信息发布专职化、专业化;注重围绕全球热点和国内重大民生问题设置议题;通过科学调查、权威数据等影响政府和公众对议题的认知并影响决策。本文认为,中国智库应加强传播能力建设,建立专业化信息传播机制;高度重视新媒体,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提升话语创新能力,形成中国话语体系,用中国原发性概念和理论引领国际议程,提升中国智库国际社交网络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正>东盟成立于1967年,经四次扩盟,于1999年实现东南亚十国全体入盟,成为重要区域合作组织。2003年第九届东盟峰会发表《东盟协调一致第二宣言》,宣布将于2020年建成政治安全、经济和社会文化三大共同体的目标,这标志着一体化进程正式启动。2007年第12届东盟峰会决定将共同体建设提前到2015年。此后,共同体建设始终是历次东盟  相似文献   

16.
左派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左派评论》杂志2002年9-10月号发表了埃米尔·萨德尔的评论文章《超越公民社会:阿雷格里之后的左派》,认为世界社会论坛反映了左派的一些新变化,描绘了当前全球左派的新政治图景。文章从巴西的视角出发考察了世界社会论坛的地区和国际环境,探讨了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社会的意识形态,认为它们并不能有效地抵制它们所批判的东西。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7.
公民社会对东欧国家的民主转型有重要的影响。在斯洛文尼亚1980年代的民主化进程中,公民社会经历了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从新兴运动的兴起到新社会运动逐步介入政治并最终实现政党化的过程,对斯洛文尼亚社会多元化结构的形成、社会政治组织的培育和政治精英的培养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斯洛文尼亚共盟所推行的政治改革以及对公民社会的包容,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民社会的发展壮大,二者共同推动斯洛文尼亚实现平稳的政治转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剖析了拉美新社会运动形成的原因、背景及其表现形式,认为该运动开辟了反新自由主义、反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新形式、新路径。不同于传统激进左派运动的主体构成,拉美新社会运动涵盖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异质性群体的抵抗行动;从斗争旨趣和运动方式看,不是通过革命政党组织阶级斗争来夺取国家政权,而是由一种不规范的、体制外的斗争形式发展成为一种被制度化、纳入到常态政治轨道的斗争形式,成为公民表达利益诉求和维护民主权利的新渠道;倾向于向传统等级制的政治机构寻求自治社会组织权;形成凝聚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共同意识来维系组织自身的运转。在西方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双重碾压下,拉美国家以独立的、真正的政治民主化为目标的社会运动仍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东盟与中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以下简称东盟)是东南亚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区域性组织,现已发展成为维护地区和乎与稳定、促进地区经济合作与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东盟与中国的关系,是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重要组织部分。特别是在冷战后的今天,东盟同中国政治经济关系的迅速发展与加深,将直接影响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20.
东盟与大国关系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冷战后,尤其是在亚洲金融风暴和“9·11”事件之后,中美日等大国在东南亚的存在与影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这种变化,东盟各国认为,单纯依靠东盟自身的力量是无法保障本地区安全的,而大国出于利益的驱动和对权力的追求,一定会在东南亚地区进行扩张和竞争,利用这些大国之间的相互竞争,可以达到某种均衡的态势,从而保证本地区的安全、稳定与繁荣。在东盟各国看来,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正处于上升的态势,是一个个雄心勃勃的地区强国,而美国则是一个“温和的超级大国”,因此,有必要扩大美国和日本在该地区的存在与影响力,以制衡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