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重新定义以来,美日同盟不断通过强化走向军事一体化和全球化.美国不是抑制而是推动日本重整军备,而日本也借助同盟追求更具进攻性的安全政策.美日同盟的强化并不意味着美日平等的"权利分享",而是体现出日本对美国战略的屈从.日本依赖美国的军事存在保证其安全并遏制中国,同时在经济上谋求同中国争夺地区合作的主导权.日本战略上的内在矛盾使其无法获得其他东亚国家的信任,也使东亚面临安全结构两极化的危险.构建和谐的东亚政治世界需要中美日建立稳定的三边合作关系,并最终将美日同盟纳入地区多边安全机制的框架中.  相似文献   

2.
<正>东亚已经提前进入多极化时代。作为东亚多极力量中的一极,东盟可以促进各种力量的平衡,可以促进地区经济继续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可以促进各成员国的团结以应对更加复杂的局面。今后,东盟能否在地区与全球事务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取决于几个因素:一是东盟内部的团结;二是大国关系的稳定与良性发展;三是该地区各国经济继续维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各国政治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日本民主党执政后的东亚外交及其变化,从日本与中韩、日本与东盟、日本与湄公河地区5国、日本与越南的关系等角度,分析鸠山和菅直人两届政府的关于东亚合作的设想及其实施结果,考察其东亚外交在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不同表现,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006年11月美国中期选举结束后,美对外战略及其政策策略向何处去,布什余任内如何作为,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迹象显示,受多重因素影响和制约,美对外战略前沿仍会继续聚焦于大中东地区(沿北非、中东、中亚延伸至南亚、西南亚的"动荡弧地带"),美中东政策将保持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大中东地区仍是美优先推进反恐、防扩散战略的主要场所及推进"民主、自由"改造的重要试验场.大中东地区形势走向对国际局势和地区格局将持续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哲馨 《国际展望》2014,(3):35-50,155
针对世纪之交东亚地区安全与区域一体化形势的发展,中国于2002年7月向东盟地区论坛提交《中方关于新安全观的立场文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方的安全观念和政策主张。这些观念与东盟当时的地区安全观彼此相容,为本世纪头十年双方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随着近年来东亚地缘局势的变化,东盟的地区安全观出现重大转变,中国与东盟在地区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实现地区安全的基本条件以及维护地区安全的方法等方面均产生较为严重的分歧。在此情况下,东盟对华战略疑虑不断上升,一些国家开始大力提升军备并寻求区外大国的帮助和保护,这又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相互契合,形成东盟与美国合作共同抗衡中国的战略态势。由此而来,中国和东盟之间出现一定程度的安全困境,对双方关系的全面发展形成严重障碍。为了巩固有利于自身和平发展的周边环境,中国须调整和补充新安全观的具体内容及表现形式,对其进行及时"升级"。具体而言,需要在坚持新安全观核心思想的基础上,重点促进地区各国对利益相系、义利相融这一原则的共识,主动消除东盟对中国的战略疑虑,不断扩大双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意识,从而逐步超越中国与东盟的安全困境,使双方关系重回全面包容性合作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美日实力对比的继续演进,亚太秩序正在经历一个大变局。中国通过向世界开放、加强东亚地区合作,在经济总量上超过日本,拉近与美国的差距,引起美日的极大担忧。美国推行"重返亚洲"、"再平衡"战略,  相似文献   

7.
中、美、日、东盟四股力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得东亚秩序处于重构之中。当前东亚秩序建构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中、日、东盟、美等四股战略力量之间正在展开着新的博弈,难以就未来目标达成一致,甚至在地区稳定与繁荣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不同的考虑。鉴于此,中国应当充分认识自身崛起的地区效应,完善东亚共同体的中国论述,推动地区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致力于以汇聚共同利益为基础开展开放的东亚共同体建设,通过制度化合作发展东亚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大力促成东亚命运共同体,培育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的平等、合作、互利、互助、开放的东亚秩序。  相似文献   

8.
沈雅梅 《当代世界》2013,(11):65-67
从民主党鸠山内阁到自民党安倍内阁,日本对美国战略东移的因应,经历了一个调整、呼应、进而加以利用的过程,体现出较强的战略连续性,表明日本因应美国战略东移的基本思路是,在国际权力转移特别是东亚力量结构发生转变之际,对日美同盟关系进行再定义,重新确立日本在日美同盟中的定位,寻求对东亚地区秩序的重塑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身份定位不仅影响到中国的对外政策,也将影响到国际格局,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中国的身份定位从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国家逐步转变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并一直持续至今。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仍在持续,随之而来的将是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的关系迈向新形态。展望未来20年,国际格局调整的幅度将比21世纪的头20年还要大,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不仅要继续与发展中国家构建"近而亲"的关系,也要塑造亚太地区的新型地区合作架构,引领地区内国家发展积极的共同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东盟的大国均势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东盟成立以来,其对外安全战略发生过几次大的转变,即60年代的对美依附、70年代的自由中立、8u年代的区内和平,进入90年代,则是大国均势战略(或称大国平衡战略)。该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力求聚集所有大国势力,使之相互制衡,平等对话,友好协商,从而实现相互信任和理解,和平解决分歧和争端,共同参与建构和维护亚太安全新秩序,东盟则在其中周旋和协调,扮演平衡者的角色,发挥主控中心作用。  相似文献   

11.
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印太战略"是美国整合印太地区进行战略布局以平衡中国影响力的地缘制衡框架。东盟国家作为联结两洋的中心地带对该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影响,其对"印太战略"的认知虽有一定共识,但同时具有相当程度的差异性。这表现为东盟国家选择加强或弱化与美国的双边和多边关系,质疑或欢迎美国加强安全介入与合作,怀疑或认可开放、互惠经济发展模式,批评或认同民主、人权、法治价值观。本文尝试建构国家层次需求与体系层次压力互动的分析路径。从对美安全与经济需求及体系压力这两个维度,可以将东盟国家对"印太战略"的认知区分为机遇、机会、机会与风险、较小风险、较大风险五种类型。东盟各国对"印太战略"认知的差异,将影响东盟内部共识的达成以及对地区机制的主导,导致东盟国家与美国关系的分化和复杂化,并为东盟国家与中国关系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正美日为维护其主导的国际和地区秩序和地位,对中国发展崛起实施遏制战略并不断加大遏制力度,但这种遏制战略不仅不能阻挡中国的崛起反而会加速中国崛起的进程,这是基于中国实力和特质所产生的反作用力。近来,美日战略遏制中国的力度空前提升,不仅在背后策动并高调介入东盟有关国家与中国的南海之争,促使国际临时仲裁庭做出对中国不利裁决,从政治外交和军事安全  相似文献   

13.
<正>2012年12月,日本自民党时隔三年零三个月重夺执政权。二次领衔组阁的安倍晋三自执政起不到一年时间遍访东盟十国,创造了日本首相地区出访的纪录。在东亚峰会、日本—东盟特别首脑会议、日本—湄公河流域国家首脑会议以及高级阁僚会议等场合,安倍与其内阁多位重量级大臣频繁亮相,推销其"积极和平主义"主张,并以"金元外交"开道,全力拉近与东盟关系。安倍政权配合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2月12日-14日,东亚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第11届东盟首脑会议、第九次东盟(10 1)领导人会议、第九次东盟与中日韩(10 3)领导人会议和首届东亚峰会(10 6),一场接一场,令东亚国际政治舞台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随着首届东亚峰会的召开,在东亚系列会议的基础上,一个公共外交平台已渐显雏形,一种大外交的新气象在亚洲日益昌隆.  相似文献   

15.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双边关系。通过梳理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升的战略效应、剖析美国对华日趋强硬的战略态势可以看出,中美关系正在进入以战略竞争为突出特征的新时代。但中美关系的战略走向尚有待塑造,避免"新冷战"应是双方最重要的战略目标。中国要保持战略定力,抱持战略远见,稳住阵脚,沉着应对。在夯实中国全面崛起的基础上,坚持和斗相兼、斗而不破的对美战略原则,加强双边战略管控,深化复合相互依赖;在经贸冲突上善加应对,同时要继续在全球拓展经济合作空间;在安全问题上要善于守拙,防止东亚和印太地区冲突频现;共同推进新型全球化,抓住机遇拓展国家利益;与此同时积极推进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建设,形成平衡和制衡美国战略对冲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互动的历史过程。主权国家对"地区"的认知及其地区战略与内外环境的变迁密切关联,不同的国家基于不同的国家特性而对"地区"有不同的反应。本文在概括新加坡与东盟关系之历史演进的基础上,试图从小国特性的理论视角探讨作为小国的新加坡其地区战略变化的内在根源及其表现形式。以脆弱性为基本特征的国家特性决定了新加坡对地区化进程的基本战略取向,进而影响着其与地区的关系式样。新加坡的地区战略实践是一个小国成功的地区合作模式:地区发展与国家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的态势。其战略理念值得其他国家,尤其是小国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吉隆坡开幕东亚合作与南海问题引关注8月4—7日,第48届东盟外长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出席中国—东盟(10+1)外长会、东盟与中日韩(10+3)外长会、东亚峰会(EAS)外长会和东盟地区论坛(ARF)外长会。自冷战结束以来,东盟积极推动与域内外大国友好合作关系,并建立功能各异的机制化互动合作平台。这些机制在推动东亚务实合作、构建利益共同体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区域大国,中  相似文献   

18.
台日关系特点与日本角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问题之所以久拖不决,与存在着一股国际阻力分不开,其中美国固然是解决台湾问题中最主要的外部阻力,但日本也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历史上日本曾占据台湾长达半个世纪,统治期间推行“皇民化运动”。战后日本又以美国在东亚的核心同盟者的角色继续起着作用,1997年9月日本与美国签署了防卫新指针,更赋予日本通过后勤支援等方式直接参与军事行动的职能。日美防卫体制的这种变化,从而为日本以军事手段卷入台湾问题提供了可能的选择。可以预见,未来日本角色将较现在更活跃,更值得关注。台日关系和日本在台湾问题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日本坚持参与关贸总协定和以后的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谈判,不愿意参与地区优惠协定。但近年来日本开始改变政策,致力于与东亚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一政策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国际上被边缘化的压力,国内经济改革的期望,东亚政治战略考虑以及美国政策变化等。日本参与东亚自由贸易区的道路将极其困难,主要的阻力将来自于日本国内以及与东亚国家政治关系的困扰。  相似文献   

20.
姜跃春 《国际展望》2012,(1):26-33,47,115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作为美国重返亚太地区的重要战略之一近年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日本作为东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国家在东亚区域合作政策上采取何种立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日本大国外交的趋向。野田新内阁已经明确表示参加TPP谈判。日本热切参加TPP谈判的主要意图是重振日本经济,在地区问题上纠偏中美关系,制约中国在地区合作进程中的影响。参加谈判可能给日本国内政治带来分裂,也将对东亚地区合作进程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