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昀 《法治研究》2014,(5):91-97
企业经营自主权通常被视为国有企业所独享,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该种权利的内在结构逐渐发生变化,民营企业在事实上已成为其享有主体。然而,关于民营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法律性质仍然暧昧不明,基于此,在厘清“民营企业”、“企业经营自主权”等中国式概念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上.围绕我国现行宪法文本进行规范分析,厘清民营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内在结构与法律属性后.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宪法文本中虽然没有列举民营企业经营自主权.只明确赋予了国有企业与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自主权,但通过“非公经济条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民营企业自主从事经济活动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因而,民营企业经营自主权既是一项私法权利.更是一项宪法权利。  相似文献   

2.
王荣珍 《政法学刊》2004,21(3):44-46
民营企业治理结构创新是民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其目标是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由于我国公司法制定的特定历史背景,公司法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民营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法律障碍。我国公司法应适应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立足于公司是市场经济主体对公司治理结构制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梁枫  杜华 《法制与社会》2012,(33):176+180
民营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机关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检察机关可以从严厉打击犯罪,发挥诉讼监督职能,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等方面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振兴地方经济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城区作为民营经济高度发达的苏州市的北部门户,身处长三角经济圈腹地,自2001年建区以来,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已逐步拓展到基础设施、房地产、卫生教育、社会公共事业、交通运  相似文献   

5.
民营企业法律保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玲 《现代法学》2004,26(2):133-137
民营企业是与国有国营企业相对应的一种企业类型 ,是民间主体经营除国家投资、国家经营企业以外的企业形式 ,包括国有国营企业外的其他公有民营企业、私有民营企业和公私混合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是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对民营企业进行平等的法律保护也是社会主义法制的要求。然而 ,是否需要对民营企业进行专门的立法 ,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就目前我国的立法状况而言 ,民营企业的法律保障应立足于现有法律法规的修正、补充、整合和协调 ,不宜制定专门的民营企业保护立法  相似文献   

6.
柏鸣  方满华 《人民司法》2012,(23):56-59
近年来,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断发展壮大,在企业数量、吸收劳动力、注册资本、实现利润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增长,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据统计,2010年,扬州市民营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已达到51%,全年上缴税收142.07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64.6%,吸收从业人员超116万人,  相似文献   

7.
山西民营经济发展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每前进一步都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原始积累的初步完成,民营经济已经由一种所谓的“边缘经济”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末期的2005年,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已接近50%。作为地处中部地区的内陆省份,山西的民营经济经历了从小打小闹到成规模发展、从粗放式经营到集约型经营、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过程。目前山西省的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民营企业户数逐年增多,经济比重逐年增大。截至2005年年底,山西民营企业户数从1999年的十几万户增…  相似文献   

8.
我国建国45年来第一家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经过一年筹备之后,于今年1月在北京正式开业。民生银行的创办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产物,它不但为金融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是我国金融业走向多元化的标志之一。近几年,中国民营企业(包括私营和集体企业)越来越活跃,目前全国民营企业的产值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H成左右,估计到本世纪未将会提高到1/3。一些民营企业现已发展成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但在发展中存在着资金短缺问题。虽然中国现已有10多家商业银行,因…  相似文献   

9.
《法人》2023,(10):10-11
<正>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民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之一,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民营经济具有“56789”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然而,当前中国经济面临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一段时期以来不少民营企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迫切需要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体制机制,提振民营经济预期信心,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民营企业逐步发展起来,对繁荣市场,发展城乡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去,检察机关偏重于保护国有、集体企业,而忽视了民营企业,但民营企业和国有、集体企业一样,都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确立的形势下,检察机关如何为民营企业服务,使其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  相似文献   

11.
吴娇  张鑫 《法人》2011,(6):30-31
我国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在总体上还处于"亚健康"状态,自然经受不起市场经济大风大浪的冲击和身心俱疲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至今已有32年,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已进入高度发展的阶段。个人信用是社会信用的核心内容。立法规范个人信用是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介绍我国个人信用法律体系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个人信用法制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建构我国个人信用法律体系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民营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已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怍用,但在其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却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这其中既有外部的因素,也有民营企业自身方面的原因。我国民营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出路在于:加紧推出创业板市场,推动证券市场发展;完善相关法规建设,发展风险投资机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消除贷款上的所有制歧视;完善民营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其资信程度。  相似文献   

14.
黄政 《刑警与科技》2006,(11A):34-34
企业诚信,几乎是近年来在国内学术界与企业界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呼唤诚信道德成为中国企业界的一种最强音。我国虽然已初步具备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制环境和竞争机制,但尚未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信用制度和体系。在今天,各种各样的信用危机触目惊心: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合同不能履行、经理人缺乏诚信、各种故意性的经济诈骗以及普遍性的相互拖欠现象等等,暴露出中国企业的信用危机。曾为2002年中国十大经济风云人物之一的张维迎教授,在其“大国家,小企业”的理论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民营企业往往做不大,其原因归根到底就是我国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企业对外的诚信限制了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力量。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在税收、国内生产总值、技术创新成果、劳动就业等方面的贡献比重均已占到国内总体的50%以上。但民营企业在其创建、发展以及进行商事活动的过程中又往往缺乏合规意识,而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推进和完善,民营企业在规范层面的缺陷就与不断细化的监管体系产生冲突,导致企业发展无法适应趋严的规范体系。民营企业家作为企业负责人,又同时往往是法律意识不足的自然人,容易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法律风险,尤其是受到刑事追诉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民营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有效提高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已成为检察机关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从基层检察工作实际出发,以"刑事检察+民营经济"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找准依法打击危害市场经济犯罪与保障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结合点和着力点,探索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维护合法权益的渠道,浅析检察机关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主体的重要成员,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增强民营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指出加强民营企业伦理建设,把企业的伦理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对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增强我国经济整体实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与民营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更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这些问题亟待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物权法是各国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同样起着基础性的支架作用。我国专门的物权法起草工作是从1994年开始的,至今已历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审。  相似文献   

20.
据国家工商局统计显示,到2002年年底,中国民营企业已达202.85万户,比2001年增长15.14%;共创产值达到12316.99亿元,比2001年增长14.49%。中共十六届会议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个体、私营等非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