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纯  苏升 《德国研究》2011,(4):27-35
金融危机冲击下,欧盟大多数国家经济经受了严峻的考验.随着危机展开,德国经济却呈现一枝独秀局面.德国经济2010年增长率达到3.6%,劳动力市场等表现突出.究其原因,既有德国雄厚的工业基础、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强有力的劳动力成本控制、两德经济趋同负担减轻、先期坚决的劳动力市场及社保改革、有效的危机拯救措施等自身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德国对华政策透视李乐曾内容提要受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新亚洲政策推动下的德国对华政策在人权问题上出现了危机。如何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中国实现德国经济、政治及安全的长远目标,是德国全球化外交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对统一的德国应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德国国内...  相似文献   

3.
德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走向及其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兴华 《德国研究》2009,24(4):51-56
近年来,德国实行以刺激经济增长为核心的赤字财政政策,由于未达欧盟公共财政标准,德国于2006年出台“税收改革法”,年度财政转而基本趋于平衡;2008年,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德国重拾具有扩张色彩的财政政策,其财政政策经历了由赤字到平衡、再重返赤字的过程。在此期间,德国中央银行则主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利率杠杆的调整,实施由紧缩向扩张转变的货币政策。德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双松”组合符合“丁伯根法则”,未来可能出现“强财政、弱货币”的调控方式,同时面临遵守欧盟财政标准与自由运用财政政策的艰难选择。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德国对华政策的重心始终围绕发展贸易关系,政治和战略考量居于次要地位。作为欧盟最大的经济体,德国对于欧盟对华贸易政策的偏好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国内利益的非中心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德国对欧盟最终决策的影响。欧债危机使德国在欧洲的地位发生微妙变化。德国作为国际秩序新的“构建力量”的角色定位,表明德国是一支不断发展的力量,其心态与式微的英法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为背景,以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为主线,分析了危机对俄罗斯经济的正面冲击和间接影响,对俄罗斯政府的反危机措施进行了梳理,并尝试从中找出中俄两个转型经济大国、领国在金融领域的潜在合作空间,以期为联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强和巩固两国的经济合作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聚焦德国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美国对伊动武政策 ,欧洲和美国之间以及欧洲国家内部之间分歧日增 ,危机频发 ,欧美关系呈现出复杂、松散、多元、多变的特点。聚焦德国问题 ,将有助于世人在当前扑朔迷离、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纷争中清理思路、明辨方向。伊拉克危机是一个重要的标识和信号 ,表明统一德国已经重新步入世界政治大国行列。新起的世界政治大国必然会对现有世界秩序与格局形成冲击 ,德美关系已经陷入深重危机 ,欧美关系以及欧洲内部出现的分裂也都与德国有着直接关系。德国为什么会在国际关系中居于重要地位 ,显示出巨大的冲击作用 ?其重新获得的世界政治大国作用的实质内容是什么 ?将对国际关系产生何种影响 ?这些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德国的经济政策与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孙晓青德国统一突然插入欧洲一体化进程,给西欧带来强烈的震荡。国际舆论将1992年秋以来出现的欧洲货币危机主要归结于德国的高利率政策。在德国统一进入第四年之际,统一后的经济后遗症、经济衰退和多年的结构性问题交织在一起,国...  相似文献   

8.
韩冬涛  孔令兰萱 《德国研究》2013,(1):12-26,124,125
国内外学者多以短时工作制和施罗德政府推行的哈茨改革解释为德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出现就业"奇迹"的原因。本文通过分析认为,短时工作制仅是德国应对危机的惯用手段,哈茨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成德国良好的就业表现,而工资节制是短时工作制得以发挥作用和提高德国劳动力市场均衡就业水平的基础,即就业"奇迹"出现的深层次原因。需要注意的是,工资节制阻碍了德国生产率的提高,长期失业问题也未能得到解决,德国的经济发展存在隐患。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对德国的直接投资(OFDI)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本文基于中国对德国直接投资规模、投资方式、投资分布和投资主体方面的特点,利用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对德国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经验分析的结果表明:德国的制度质量对OFDI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其次为研发投入,而欧债危机的发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中国对德国不断加深的直接投资过程中,前期的投资存量和德国的经济规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后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弹。因此,投资者需要熟悉德国相关制度,破除持续投资的障碍,在稳固对制造业技术获取的同时,加大研发投入。中国政府则需要对投资者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扶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归纳为四个方面:一、维护私有制;二"经济自由化";三、反对垄断,保护竞争;四、实行"经济人道主义",同时对这四项基本原则在德国的特殊含义作了比较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德国经济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德国经济经历了一个马鞍形的商业周期。在摆脱了93年前后的经济衰退之后,94年德国经济开始了低速爬坡;97年与98年,德国经济取得了90年代内最大的增长速度;据德国及欧盟等有关经济机构预测,99年德国经济又将减缓。文章分析了上述经济状况的成因,也试图就一些德国经济政策作出批判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经济与金融危机大幅阻止了德国去年的经济增长率,德国200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BIP)仅增长了113%,只是2007年(2.5%)的一半左右。往年德国依靠出口的强劲增长弥补了内需的不足,然而去年下半年出口也受到强大冲击,全年出口仅仅增长3.9%,比2007年还少3.6%。  相似文献   

13.
车轲 《德国研究》2023,(1):4-31+149
在德美同盟中,德国并非完全追随美国,其对外政策呈现出在“战略协调”与“外交对抗”之间动态变化的特点。根据本体安全理论,德国动态调整对美同盟政策的动力机制源自于德国维护其“文明国家”“西方国家”和“正常大国”复合型外交身份稳定性的需要。德国在“战略协调”和“外交对抗”之间的策略选择,取决于美国外交政策对德国复合外交身份稳定性的冲击程度。当美国对外政策调整严重威胁到德国外交身份的稳定性时,本体安全机制会推动德国调整其对外身份的叙事结构,指导德国采用外交对抗或战略平衡的方式应对由此导致的身份危机。不过,德国的对美政策调整被限定在外交身份框架的范围之内,因而两国间的分歧不会造成德美同盟关系的根本性破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对德国的直接投资(OFDI)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本文基于中国对德国直接投资规模、投资方式、投资分布和投资主体方面的特点,利用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对德国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经验分析的结果表明:德国的制度质量对OFDI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其次为研发投入,而欧债危机的发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中国对德国不断加深的直接投资过程中,前期的投资存量和德国的经济规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后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弹。因此,投资者需要熟悉德国相关制度,破除持续投资的障碍,在稳固对制造业技术获取的同时,加大研发投入。中国政府则需要对投资者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扶持。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国际发展援助体系中,德国以其区域覆盖广、利益兼顾平衡、专业性突出而独特于其他发展援助国家,本文梳理了德国对外援助的历史及其组织机构的演化,并对德国对外援助的动因与偏好进行了客观分析。此外,文章在采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德国对外援助的地理分布和渠道分配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文章结合后金融危机时代特征提出了德国对外援助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去年以来,始自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发展至今,前途依然未卜。今天,国际社会真正感受到了这场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和体制以及世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冲击。对国际金融体制进行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十月份召开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围绕拯救和防范金融危机、改革国际...  相似文献   

17.
东亚金融危机后韩国经济发展态势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席卷了东亚国家。韩国作为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国家之一,国民经济一度步入了几乎崩溃的边缘。金大中政府受命于危难,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措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根本改革。目前,这种务实的改革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韩国不仅已经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而且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局面。当然,韩国要想在危机后重现“汉江奇迹”的辉煌,还必须努力克服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些障碍性因素。唯有这样,韩国经济才会攀升新的高度,从而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之林。东亚金融危机后的韩国经济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德国1999 年的经济运行将呈平缓态势,经济增长幅度比上年明显下降,但仍将保持低幅增长。今年德国经济的积极一面是: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增加,社会投资继续呈现恢复性增长,失业人数有所下降,物价继续保持低水平。但德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抑制因素依然较多,主要有:1 、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对德国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更为明显。2 、新政府的经济政策,尤其是围绕税收和能源政策的不断争吵成为影响德国经济运行环境的不稳定因素,将抑制德国的经济活力和影响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联邦德国的货币政策的基础是促进经济的稳步发展,抑制通货膨胀;文章还分析了国际经济形势对德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并认为除了在欧共体内部扩大自由贸易之外,也应减少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障碍,最佳的贸易共同体应该是整个世界。政治应该促进这种世界性的自由贸易。  相似文献   

20.
德国统一以来,德国出现了低增长和高失业率的困惑。文章从经济增长与投资支出;宏观政策;货币政策与对外贸易等方面分析了产生这种困惑的原因及德国政府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