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帝国主义和日本岸信介政府,不顧日本人民的强烈反对、中国和苏联的一再警告以及亞洲和其他各国人民的譴責,正在加紧进行修改日美“安全条約”。其目的是进一步加强侵略性的美日軍事同盟,不惜把日本拖入一場原子战爭的灾难,以便繼續推行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战爭政策和  相似文献   

2.
日美两国悍然締結新的軍事同盟条約 1月19日,日本首相岸信介同美国国务卿赫脫不顧日本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坚决反对,在华盛頓签訂了蓄謀巳久的新的日美“安全条約”,即“日本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約”。这条約从1958年10月4日起到今年1月6日止,談判一年多,最后达成协議。1月16日早晨,岸信介这个卖国首相在一片抗議和憤怒声中,在几千武装警察保护下,狼狽地由东京溜往美国去签字画押。这个新的侵略性軍事同盟条約由序言和十項条款組成,有效期限十年。附屬于新条約的还有  相似文献   

3.
美帝国主义和日本反动势力不顧日本人民的反对,决定在1960年1月中旬签訂新的日美軍事同盟条約。这一决定引起了日本各阶層人民的極大憤怒。反对日美軍事同盟的斗爭有了新的高漲。目前,这一斗爭的規模正在不断扩大中。日本政府的官員一再辯解說,这个条約是防御性的。但是,从条約的內容和日本政府最近一系列的活动来看,这个条約不但不是防御性的,恰恰相反,它使日本成为美国侵略亞洲的主要帮凶和最重要的基地之一。日本外务相藤山爱一郎于1959年11月10日在众議院解釋新条約所适用的地区——“远东”的  相似文献   

4.
自从岸信介集团不顧日本人民的强烈反对,在美帝国主义指使下徹底撕毁資产阶級民主的假面具,于5月19日午夜,悍然使用暴力控制众議院强行“通过”了侵略性的日美軍事同盟条約,并單独决定延長国会会期五十天以后,6月21日晚又以卑鄙的手法在內閣会議上“批准”了新日美安全条約,并在23日与美国駐日大使偷偷地互  相似文献   

5.
岸信介政府在日本人民愤怒的浪潮中掙扎了很長时間,終于不顧日本民族和日本人民的利益,不顧世界輿論釣譴責,于1月19日在华盛頓签訂了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約,实际即日美軍事同盟条約。日本軍国主义和美帝国主义相勾結已經用条約固定下来,日本已經公然参加美国的侵略性的軍事集团。这是日美准备新的侵略和战爭,威胁亞洲和世界和平的一个極其严重的步驟。这个条約是在向中国、苏联和朝鮮民  相似文献   

6.
随着日美締結新“安全”条約,美帝国主义对日本經济的控制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日美“安全”条約第二条規定“日美两国将設法消除在它們国际經济政策中的矛盾,并且将鼓励两国之間的經济合作”。战后日本壟断資本是在美帝国主义一手扶植下恢复和發展起来的,現在仍在紧紧依附于美国。日美壟断資本相互勾結,相互利用,共同进行侵略与扩張,这是当前主  相似文献   

7.
美帝国主义的头子艾森豪威尔从6月14日至20日在菲律宾(14日至16日)、中国的台湾(18日至19日)、冲绳(19日)、南朝鲜(19日至20日)进行了强盗旅行,到处都遭到了人民的反对的浪潮,特别是吃了日本人民的閉門羹,受到了中国人民反美武装示威,打炮“迎送”,这个瘟神匆匆溜回美国,非常狼狈。  相似文献   

8.
1月24日,緬甸联邦总理奈溫将軍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請,来到我国进行友好訪問和会談,双方并于1月28日签訂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緬甸联邦之間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緬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問題的协定”。中緬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約和边界問題协定的签訂,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說的,“标志着我們两国的友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条約和协定的签訂为亞洲各国的友好合作和睦邻相处創造了新的范例,亞洲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也受到了極大的鼓舞,从而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中緬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約是新中国同东南亞民族主义国家签訂的第一个和平条約。在这个条約的序言里,中緬两国把它們共同倡議的和平共处五項原則用条約形式固定下来。这个条約共有六項条款。条約第一条規定:締約双方承認和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日美军事同盟出现的新变化是深化和细化军事合作的具体事项,“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日美同盟的发展趋势是“世界中的日美同盟”。日美同盟今后的作用是“共同保卫日本”、“共同应对周边事态”,以及“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日本加强日美同盟的战略意图是利用日美军事同盟,确保日本安全;依赖日美军事同盟,遏制地区危机;依靠日美军事同盟,管理国际安全。  相似文献   

10.
英国在1961年8月向“欧洲经济集团”即共同市場部长理事会提出申請书,要求根据該集团1957年在罗馬签訂的条約参加  相似文献   

11.
日本前内阁官房长官梶山静六8月17日在朝日电视台公然声称,日美两国的防卫合作范围“理所当然包括台湾海峡”,因为他“非常担心中国会以武力解放台湾”。他说,当中台发生“纷争”时,如果美国采取行动,而日本袖手旁观,那么,日美安保条约还有什么作用。19日梶山再次坚持日美防卫合作范围包括台湾海峡,说自己“不过是谈了原则论,并不认为有什么问题”。梶山的讲话粗暴地干涉了中国的内政和威胁中国的主权与安全,受到日本有识之士及亚洲舆论的谴责。  相似文献   

12.
2014年10月8日,日美召开防卫合作小委员会会议(SDC),发表《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下称“指针”)修订中期报告,明确了日美防卫合作在功能和地理范围等方面的重大调整,与2014年7月1日安倍内阁通过内阁决议实质上解禁行使集体自卫权,以及今后日本将进行的相关防卫法制的配套修改一起,成为日美同盟安保体制调整的重要一环.由于日本众议院选举等原因,2014年12月19日,日美安全保障协议委员会(SCC)宣布,原定2014年内完成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修订将视日本国内法制修改进展情况,争取于2015年上半年完成.  相似文献   

13.
2015年4月27日,日本、美国共同修订并发表最新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以下简称“指针”).此次日美共同修订“指针”,经过了长期的酝酿和充分的准备.早在日本民主党执政后期,2012年4月30日野田佳彦首相访问美国时,就已经开始与美探讨修订“指针”,强化并扩大日美安全合作.①但是,因日本民主党下台、政权发生更迭,“指针”修订工作暂时拖延.2012年12月安倍晋三二度上台执政后,日美强化安全合作再次被提上双方议程,双方加快了修订“指针”的进程.2013年10月,日美双边外长和防长参加的日美安全保障协议委员会(也称“2+2”会议)确定:“为提升日美同盟能力,计划于2014年内完成新一轮指针修订,于2014年10月出台中期报告.”②2014年4月,奥巴马总统访日期间,公开承诺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  相似文献   

14.
毛澤东主席、周恩来总理6月21日在上海接見了以野間宏为首的日本文学家代表团,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亲切的交談。毛澤东主席指出,日本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在日本的代理人、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的胜利斗爭,对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維护世界和平的斗爭是一个极大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政治野心的膨胀,日本在军事领域也不断突破“禁区”,磨刀霍霍。 杀出岛国的战略 去年11月,日本政府正式通过了新的“防卫计划大纲”,对其奉行了20多年的防卫政策作了重大修订。今年5月,日本政府又正式决定要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导方针”,以扩大安全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16.
一、日本综合安全概念的演变 大多数国家的安全战略都是围绕着增强军事力量来制定的,而日本的综合安全战略是以宪法第九条为基准,以经济安全为中心而制定的,形成“专守防卫”。日本制定独特的国家安全战略,有其客观原因。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人口稠密,资源贫乏,这使得日本不仅易于受到外来的军事攻击,而且经济命脉——能源、食品和市场也无法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日本在宪法第九条和美日安保条约的背景下,确立了多边合作的战略,以确保军事和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7.
20 0 1年美国布什总统与日本小泉首相相继上任。美日双边关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具体表现在“集体自卫权”的行使与“有事法制”的立法上。由美国全力推动、日本积极响应的美日同盟得到进一步强化。美日军事同盟的进一步强化 ,造成无法克服的一种“安全困境”。如何通过多方的合作 ,实现共同安全 ,是冷战结束以来摆在各国面前的新课题。“合作安全”作为一种新的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美日“历史和解”经历了长期渐进过程,在奥巴马第二任期实现了突破性进展.这一进程以长期同盟关系下双方民意和解为主要基础,以强化美日同盟为主要现实动因.美日双方共同推进了没有道歉的“历史和解”.各自保守势力的反对以及美日“不道义的平等性”,是双方不能相互“道歉”的主要根源.“历史和解”的突破性进展为日本进一步挣脱“战后体制”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国内外环境,并将进一步削弱战后东亚国际秩序赖以存续的历史认识和价值观基础.美日“历史和解”还有利于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国际统一战线打开一个关键缺口,削弱对其历史修正主义的国际制约力量.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远东所日本研究中心专家布宁近期提供了一篇内部报告,题为《日本安全模式》,系统分析了日本自战败以来实施的安全政策。现摘介如下: 1951年9月8日,日美签订《和平协定》及《关于非军事化日本的安全保障条约》(即“美日安保条约”),日美政治军事同盟成为日本安全的中轴,根据不同时期日本对日美政治军事同盟的依赖程度,其国家安全模式可分为7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大事综览     
2001年8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 一、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亚洲各国反应强烈。13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中韩强烈反对和执政党内部担忧增大的压力下,避开8月15日这个敏感日子,提前参拜“靖国神社”,并有意模糊参拜方式,用“一鞠躬”的非神道形式进行了参拜,但此举却不能改变其挑衅正义的实质。靖国神社是日本近代史上对外侵略扩张的象征,神社里供奉着日本明治维新以来246万多战死者的牌位,1978年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的牌位也被移到这里。战争期间,受军国主义蒙骗的青年在上战场前都要到这里参拜。当时的日本统治者也高度重视神社,不仅由国家资助,而且还将之置于陆军省和海军省的管辖之下。战后,日本废除了神道制度,靖国神社变成宗教法人,但日政界一直有人要求由国家“护持”和政府首脑公开参拜。1985年中曾根康弘、1996年桥本龙太郎曾参拜过靖国神社并引发亚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