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冯瑾 《党的文献》2020,(1):65-69
毛泽东著作英译本是向全世界传播和介绍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载体。全面抗战爆发前,毛泽东著作英译本的翻译出版工作主要是借助苏联、共产国际等方面的力量进行的。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有组织地翻译传播毛泽东著作,出版了许多英文版单行本。同时,毛泽东的著作也陆续被一些国外机构英译出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系统化地推进毛泽东著作的英文翻译工作,相继出版了《毛泽东选集》英文版和众多毛泽东著作英译单行本。同时,随着海外对中国问题的不断关注,国外机构和学者也开始组织队伍,翻译出版了不少毛泽东著作英译本。  相似文献   

2.
从一张纸条开始 在中国的十大元帅中,徐向前是与毛泽东相识最晚的一位。当毛泽东的名字已经响遍南方许多城镇的时候,徐向前还是个无名的小卒。 1924年初春,徐向前怀着救国救民的愿望,走出山西五台山县境,经上海到广州,投考黄埔军校。在军校,他很快知道了两个共产党人:一个是在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的肖楚女;一个是时任国民党宣传部长、《政治周报》主编的毛泽东。徐向前和同学们开始对肖楚女印象深,原因,他既是政治教官,又有一个特别令年轻人好奇的名字。黄埔军校的学生兵,在读书看报、谈论革命的政治活动中,渐渐对毛泽东的印象越来越深。  相似文献   

3.
《古文辞类纂》是毛泽东很爱读的古籍线装书之一.全书他读过很多遍,写下的批注文字达16条.毛泽东读书不尽信书,而是用唯物论、辩证法思想进行分析,是什么就是什么,有什么看法就表明什么看法.比如他读苏洵((明论》、《(谏论》下、韩愈《与崔群书》等后写下的批注,就是用唯物辩证分析方法读书的生动体现.对于书中的内容,毛泽东总是历史地、唯物辩证地、具体地进行分析,从不死读书,也不唯书,这是他读书的一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4.
《党建》2009,(9):64-64
毛泽东早在17岁那年开始学习英语 很多人认为毛泽东是在晚年开始学英语,但是,毛泽东接触英文实际上是很早的。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写的《毛泽东传》中提到,1910年毛泽东离开韶山老家,进入湘乡县城新式学堂——东山小学堂读书,那里有一个从日本留学回来的老师,教英语和音乐。所以,毛泽东最早是在17岁那年开始学习英语的。  相似文献   

5.
1953年2月13日,毛泽东一家与机要秘书叶子龙一家在一起吃晚餐。毛泽东见人多,菜多,不解地问:“今天是什么好日子,搞得这么丰富?”李讷抢先说:“爸爸,今天是大年三十,除夕夜。”饭后,毛泽东对叶子龙说:“明天我们出去走走,看过黄河了,这一次去看长江。”2月14日,毛泽东坐专列南下,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出巡。专列经石家庄、郑州、信阳,于16日晚到达汉口大智门站。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第一次视察武汉。但毛泽东对武汉是很熟悉的,早在1918年他组织湖南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去北京时就路过武汉。毛泽东回忆当年的情景时说:那时长江也没有桥,武汉…  相似文献   

6.
知识分子问题 ,历来是毛泽东关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中 ,知识分子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角色 ,毛泽东从早年开始 ,就开始关注知识分子的作用 ,中晚年对知识分子的评价也提出了许多观点 ,这些观点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考察这些观点的形成过程 ,可以从整体上认识毛泽东对知识分子问题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7.
《湘潮》2015,(1)
<正>毛泽东在学生时代就富有法治意识,《商鞅徙木立信论》就是一个例证。读《史记·商鞅列传》,抒发胸怀1912年上半年,毛泽东以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考入湖南省立高等中学,编入普通第一班。毛泽东爱好史学、文学,文史相通,从私塾开始,就练成一色文字。他在湖南省立高等中学的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论》,受到国  相似文献   

8.
郑智勇 《揭阳论丛》2004,(1):69-73,76
本文通过对韩愈《与孟尚书书》的研究,对韩愈贬潮前与众多僧人交往历史的研究,对韩愈与潮阳灵山寺大颠和尚的密切关系作了深刻的剖析,认为韩愈贬后结交大颠,是他能够正确区分天竺佛教与个体僧徒两种不同对象的一贯做法的继续,其实质就是儒禅相通。这是目前对韩潮关系认识上.认为韩愈“悔过妥协说“、“前后矛盾说”、“爱才说”、“反佛策略说”等几种说法之外的“儒禅相通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新视野》1993,(1)
记者:今年是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也是毛泽东研究的高潮年。请您谈谈目前我国毛泽东研究的状况,好吗? 石仲泉(以下简称石):好的。早在1990年年初,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同志就开始对几十年来国内外毛泽东  相似文献   

10.
《党史文苑》2013,(12):54-56
彭真是“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就被打倒的党和国家领导人。1966年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五一六通知”的下达.就是他蒙难的开始。因此,有些人揣摩彭真不可能不对毛泽东有一肚子怨气。但是,重新复出后的彭真从不以个人的遭遇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他每谈及毛泽东,必先谈其功绩。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在人民军队统帅地位的确立几乎经历了整个红军时期。在毛泽东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军事统帅这一过程中,周恩来作为党和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对毛泽东的支持与配合,关系重大。长征开始后他积极让毛泽东参与对红军的决策领导工作,在遵义会议上大力支持毛泽东进入中央领导核心,在新三人团中充分发挥毛泽东的作用,后又顾全大局、胸怀宽广,甘当毛泽东的助手。正是周恩来顾全大局,以宽广博大的政治胸怀,确保遵义会议后逐步形成了毛泽东对全军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实践教育观:毛泽东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内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后 ,毛泽东对教育问题始终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他的多次指示下 ,全国教育界对如何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作了大量的探索。从今天为人们所普遍关注的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 ,毛泽东强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见解 ,至今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批评早在 195 7年毛泽东就已开始对苏联教育模式提出了批评。他号召教育界不要迷信苏联的教育 :“苏联的教材 ,应当学的就学 ,不应当学的就不要学。你们要来一个改革 ,不要照抄外国的 ,一定要符合中国的情况 ,并且还要有地方特点。”①196 4年以后 ,毛泽东对我国教育领域中当…  相似文献   

13.
读韩愈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因为中学课本上就有他的《师说》、《进学解》。课外阅读,各种选本上韩文也随处可见。他的许多警句,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跨越了1000多年,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对社会民主主义的批判早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就已经开始了。1921年1月初。毛泽东在长沙新民学会的一次大会上的发言中,就曾一针见血地揭露了社会民主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但是,在毛泽东开始批判社会民主主义之前,他却一度受到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只是到了1920年11月份才与社会民主主义分道扬镳,并从根本上批判了社会民主主义,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1933年1月,张闻天作为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中央宣传部部长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首府瑞金,开始直接与毛泽东共事.在从瑞金到延安的革命战斗岁月中,他们虽然有过分歧与矛盾,但随着张闻天对毛泽东了解的加深,他逐渐与毛泽东建立起真诚友谊,开始了真诚的全面的合作,特别是他们在中国革命转折关头的合作,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已经成为历史人物,但他的影响并没有成为历史陈迹。不仅他的事业和思想仍对当今的中国发生着直接的巨大影响,而且可以说,从邓小平开始的后毛泽东时代,就是毛泽东艰辛开拓的正确的理论和实践的继续与发展。近年来,国内的政治文化重新出现“毛泽东热”。一是对毛泽东的评论再次成为社会各层  相似文献   

17.
吴旺 《党史文汇》2011,(10):37-39
《建党伟业》中有这样一幕镜头:毛泽东正在剪辫子,忽闻一队新军在街上敲锣,高呼:“光复新军第五十标为革命招兵,报名从速。”毛泽东立即赶来,急切地喊道:“我报名!”从此,毛泽东开始了其半年的投笔从戎生活。其实,毛泽东的从军路比电影所描绘的还要充满戏剧性。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胜利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湖南,毛泽东深受鼓舞,心中积压许久的救国热情,也亟需释放。根据斯诺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记载:毛泽东是受“一次激动人心的演讲”的影响,下决心入伍从军的——“当场有七八个学生站起来,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自己说过,他读了6年孔夫子,从8岁起开始读私塾,读的大多是四书五经,其中也有不少历史书籍。据考证,毛泽东最早读过的历史书大概应该是中国传统中学的简易读物——《纲鉴易知录》,由此开始了他对中国历史的启蒙教育。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对苏联模式作了很多论述 ,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 ,从毛泽东的角度认识苏联模式 ,学术界却很少论及。毛泽东在他的许多文章、报告和讲话中对苏联模式作了大量评价。苏共二十大前 ,毛泽东全面肯定苏联模式。苏共二十大后 ,毛泽东开始反思苏联模式。中苏论战中 ,毛泽东全力维护苏联模式。他虽然认识到苏联模式的缺陷 ,试图走出一条比苏联好的路子来 ,但最终还是未能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并非一开始就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思想发展有一个历经多种选择而不断扬弃的过程。五四时期,毛泽东的思想是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工读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的混合物,而无政府主义在其中占有重要位置。通过亲身参与1919年的驱张运动和1920年的湖南自治运动,毛泽东在实践中明白了无政府主义的不切实际,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1921年元旦,毛泽东在新民学会会员新年大会上,和会员们一起将学会的宗旨定为以布尔什维主义改造世界与中国。至此,毛泽东通过对各种思想流派的反复比较,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