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月16日上午,上海召开高、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成立15周年纪念大会,回顾1994年上海法院成立知识产权审判庭以来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正为适应新形势下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需要,北京第一中级法院于今年年初分别成立了知产一庭和知产二庭,将原属于刑事审判庭审理的侵害知识产权犯罪的刑事案件归由两个知识产权庭审理,实现了知识产权审判"三审合一"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赵刚 《法庭内外》2010,(6):8-10
随着第十个"世界知识产权日"的到来,成立于2000年5月12日的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也迎来了她10周岁的生日。10年来,中国知识产权发展体制建设日趋完备;10年间,最高人民法院共制定和修订了20多件知识产权司法解释;10年中,朝阳区法院知产庭作为全国第三家、北京第二家基层法院设立的知识产权审判庭,成功审结了多个全国"首例"案件,在审判与管理工作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中,见证了知识产权审判事业发展的10年历史。  相似文献   

4.
1994年2月15日,我被任命为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副庭长,负责筹备和组建高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一年后被任命为庭长。至今,我已在知识产权审判岗位上工作了15年,亲历了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事业从无到有的整个历史过程。我为能够亲身经历和亲眼见证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事业发展,并且为之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感到无比自豪。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孙海龙 《中国审判》2011,(4):100-103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均明确提出:要完善知识产权审判体制,研究设立综合知识产权审判庭和探索设立专门知识产权法院。2010年4月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座谈会上,王胜俊院长在贺信中要求:  相似文献   

6.
"三审合一"——知识产权案件司法保护新机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广海 《河北法学》2007,25(2):181-185
我国目前由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和行政审判庭分别审理相关知识产权案件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模式,已不能适应积极保护知识产权、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建立起将所有知识产权案件全部收归"知识产权庭"管辖的审判新机制,并已取得不错的运行效果.基于此种"三审合一"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的优越性,在总结试行经验并进一步完善之后,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1998年8月5日,是北京市高、中两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成立5周年的日子。1993年8月5日,北京市高、中两级人民法院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知识产权审判庭,揭开了我国知识产权专业审判的序幕。5年来,全市法院受理一审知识产权案件1375件,审结1371件,依法保护了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北京是我国科技、文化和国际交往的中心,北京法院受理的案件除具有知识产权案件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大案要案多、涉外案件多的特点。仅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  相似文献   

8.
有法谚云:案例是法律的细胞。法治的完善、法学的进步,离不开法官对这些鲜活案例和司法实践的探索与思考。2009年本刊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知识产权审判庭合作开办“审判前沿”栏目,主要刊载知识产权法官对最新知识产权案例的研究与评析,以期展示三地推动知识产权审判实践的新进展、新动向、新成就,为全国知识产权审判实践和法学研究提供学术引导和审判参考。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知识产权的刑事案件由刑事审判庭适用刑事诉讼法审理,民事案件由民事审判庭适用民事诉讼法审理,行政案件由行政审判庭适用行政诉讼法审理,这样一种“差序格局”,无端耗费审判的人力物力财力,不但裁判尺度不易统一,而且给当事人造成诉累。为此,一些有识之士指出:“由知识产权庭或相应的知识产权法院,越出‘民事审判’的范围,一并审理涉及知识产权的行政与刑事诉讼案件,已经是实实在在的国际惯例”,“而认为‘民’三庭却受理涉知识产权的行政、刑事案件超出了‘民’的范围,名实不符,正是较典型的因名废实,也与WTO难以接轨。”将法院涉及知识产权的民事、刑事和行政审判职能统一于一个审判部门,避免以‘大民事“大立案“大执行’冲淡和分散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力量,影响人民法院审判职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0.
冯刚 《科技与法律》2009,80(4):48-51
有法谚云:案例是法律的细胞。法治的完善、法学的进步,离不开法官对这些鲜活案例和司法实践的探索与思考。2009年本刊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知识产权审判庭合作开办“审判前沿”栏目,主要刊载知识产权法官对最新知识产权案例的研究与评析,以期展示三地推动知识产权审判实践的新进展、新动向、新成就,为全国知识产权审判实践和法学研究提供学术引导和审判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根据审判工作需要,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对外称"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请设置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机构的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参照办理。  相似文献   

12.
有法谚云:案例是法律的细胞。法治的完善、法学的进步,离不开法官对这些鲜活案例和司法实践的探索与思考。2009年本刊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知识产权审判庭合作开办“审判前沿”栏目,主要刊载知识产权法官对最新知识产权案例的研究与评析,以期展示三地推动知识产权审判实践的新进展、新动向、新成就,为全国知识产权审判实践和法学研究提供学术引导和审判参考。  相似文献   

13.
3月22日至23日,北京市法院召开了2012年度北京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座谈会。来自设立有知识产权审判庭的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昌平区、怀柔区和2011年新组建知识产权审判庭的大兴区、顺义区等十个基层法院,北京市第一、第二中级法院  相似文献   

14.
有法谚云:案例是法律的细胞。法治的完善、法学的进步,离不开法官对这些鲜活案例和司法实践的探索与思考。2009年本刊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知识产权审判庭合作开办“审判前沿”栏目,主要刊载知识产权法官对最新知识产权案例的研究与评析,以期展示三地推动知识产权审判实践的新进展、新动向、新成就,为全国知识产权审判实践和法学研究提供学术引导和审判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有法谚云:案例是法律的细胞。法治的完善、法学的进步,离不开法官对这些鲜活案例和司法实践的探索与思考。2009年本刊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知识产权审判庭合作开办“审判前沿”栏目,主要刊载知识产权法官对最新知识产权案例的研究与评析,以期展示三地推动知识产权审判实践的新进展、新动向、新成就,为全国知识产权审判实践和法学研究提供学术引导和审判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有法谚云:案例是法律的细胞。法治的完善、法学的进步,离不开法官对这些鲜活案例和司法实践的探索与思考。2009年本刊将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知识产权审判庭合作开办“审判前沿”栏目,主要刊载知识产权法官对最新知识产权案例的研究与评析,以期展示三地推动知识产权审判实践的新进展、新动向、新成就,为全国知识产权审判实践和法学研究提供学术引导和审判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认真审理专利案件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徐正荣成立知识产权审判庭为审理好案件打下基础几年来的审判实践表明,随着专利制度的逐渐完善,专利权人通过法院审判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越来越强,对专利司法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院1987年至1991年共受理各类专利纠...  相似文献   

18.
王栖鸾 《人民司法》2023,(24):68-69
<正>2010年7月,我一入院便被分在知识产权审判庭工作。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知识产权审判庭,先后涌现出时代先锋宋鱼水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专家型法官。海淀知产审判多年来一直走在全市乃至全国的前列,身处这样一个优秀的集体,我倍感幸运。而北京海淀,由于其地缘优势,科研院所林立,创新产业密集,涉新技术、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案件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专利权无效行政案件由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实践中出现分案混乱和法律适用不统一等问题。建议由人民法院内设的知识产权审判庭作为专利权无效行政诉讼的审判主体,并建议参考我国省级人民法院内部"知识产权审判庭"的现有设置情况,在部分省会市和直辖市的中级人民法院设立知识产权审判庭,作为一审专利案件的审判主体。  相似文献   

20.
知识产权     
《科技与法律》2009,(3):1-1
我国将探索设置统一知识产权审判庭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我国法院系统将要改革和完善民事、行政审判制度。建立健全符合知识产权案件特点的审判体制和工作机制.在直辖市和知识产权案件较多的大中城市.探索设置统一受理知识产权案件的综合审判庭。同时,将推进行政诉讼法的修改进程,促进行政诉讼审判体制和管辖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完善民事、行政诉讼简易程序,明确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范围.制定简易程序审理规则,保证裁判标准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