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翟文晰 《小康》2007,(12):84-85
世事浮沉间中国话剧已写完百年历史,然而这100年来的白云苍狗,对于中国的话剧艺术来说,也不过是刚刚度过了永恒的第一秒。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泊来品”,中国话剧(Chinese Drama)是在本世纪初产生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源自西方的戏剧(Drama),较之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戏曲艺术,它是后起之秀。从话剧在中国兴起,到1949年,此间的话剧发展,虽曾有过“国统区”和“解放区”的分野,但在民族危机之中,抗敌卫国的目标和艺术风格并无二致。1949年以后,祖国大陆与台湾在政治隔绝中,话剧艺术各自发展,直到八十年代以后,两岸的文化交流才逐渐展开。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戏剧大师曹禺诞辰90周年,这位几乎与20世纪同龄的戏剧家以其创作的为数不多的话剧为中国戏剧史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一个人──曹禺 可以说曹禺是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他将西洋的话剧艺术非常精妙地移植到了中国,与中国人的生活和艺术很好地结合.成为一门中国人完全接受又将其发展的艺术门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曹禺被人们称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9月14日出生于天津一个境况良好的家庭,他的父亲曾任当时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秘书,曹禺7岁时就可以对黎元洪所出的对联。10岁…  相似文献   

4.
《哈姆雷特》 永远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珏慧 《观察与思考》2008,(20):60-61
2008年10月1日,一部由"英国发明、日本加工、中国制造"的话剧《哈姆雷特》,在首都剧场隆重上演。《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戏剧"王冠上一颗最灿烂的金钢钻",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虽然几百年过去了,但它仍长盛不衰。它所揭示的主题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今天欣赏它,依旧觉得震撼人心。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油画发展史上,率先系统地将西方绘画艺术形式引入国内的画家中,徐悲鸿堪称杰出的活动家与倡导者。由于他所处的地位和创作的高超技巧,在中国美术界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许多早年留欧、留日的画家,如李铁夫、冯钢百、李毅士、李超士、吴法鼎等,均在回国后沉浸在自己的画室之中,唯徐悲鸿以其积极的社会活动能力,影响了中国画坛半个多世纪。同时,作为优秀的艺术教育家与画家,他树立了一个勤勉刻苦的形象。1919年,徐悲鸿由于蔡元培的帮助,实现了一位江南小  相似文献   

6.
李平 《前沿》2012,(2):171-172
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及在艺术中的应用,电脑和网络成为艺术重要的载体和创作手段,对于这些多元性、交叉性、创新性的新艺术形式的界定,存在争议。电脑、网络等高科技与艺术结合所产生的艺术形式,可否称之为"电脑艺术""网络艺术",观点不一。作者认为,"电脑艺术""网络艺术"与以往的艺术形式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更存在较大的区别。电脑艺术是电脑技术与各种艺术形式综合形成的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实现了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的自动化、微机化。网络艺术是建立在电脑艺术之上的通过互联网形成的新的艺术形式。它通过网站、数据库等手段,建构起规模最大、水准最高、传播最快的新的艺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研究不断深入,民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拯救与保护意识日趋强烈,中国民间艺术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民众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民间艺术形式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和视野。作为各种艺术形式母体的民族民间艺术,有着自身的艺术内涵与艺术品格,它的始源性、部族性、地域性与生活性等特征,使得民间艺术就像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一颗颗珍珠,  相似文献   

8.
潘晓曦 《前进》2005,(6):51-54
从上世纪初发轫于西方的文明戏,到焦菊隐先生提出“中国学派”;从以北京人艺《茶馆》为代表的现实主义颠峰,到上世纪80年代《绝对信号》吹响“实验戏剧”号角,中国民族话剧已经走过了近百年。它以直击人性、直击时代和直击人们心灵的思想性与集文学、导演、表演、音乐、舞美、灯光为一体的艺术性,不断地征服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精彩的话剧让观众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感受心灵的撞击和思考带来的快乐。而当人类社会进入新世纪新千年之后,话剧的不景气有目共睹。在影视及多种娱乐形式使观众分流的情况下,话剧艺术陷入前所未…  相似文献   

9.
1950年代后期至1960年代初期中国话剧借鉴戏曲的民族化探索,其成就主要体现在舞台实践中。外国戏剧家当时对中国话剧艺术严厉批评的“棒喝”,中国戏曲西传引起欧洲戏剧家竞相学习的启示,和中国文艺发展重在继承民族传统的政策调整,等等,使得戏剧家将其艺术创造从着重借鉴斯坦尼体系转向民族戏曲艺术的学习,并力求在探索中去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话剧演剧的“中国学派”。  相似文献   

10.
正百余年的中国话剧发展历史表明,话剧作为一种现代舞台艺术样式,促使其产生、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在于顺应时代趋势、反映人民心声、谋求民族强盛。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下简称北京人艺)作为中国话剧艺术的大本营和排头兵,在历任领导的指导下,在一代代艺术家们的努力下,七十年来创作出了大量真正顺应时代趋势,反映人民心声的话剧作品。《人艺海报的故事》一书,以海报为主线,相当于以"剧目"为纲,不时增补背景故事,回顾初心来路,不仅形式与内容的呼应别具一格,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代代人艺人锻造艺术作品、传承艺术品格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1.
说起中国最著名的双胞胎,恐怕很多人都会首先想到著名喜剧演员刘全和、刘全利两兄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刘全利与胞兄刘全和,将传统的滑稽艺术与现代哑剧艺术、喜剧艺术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幽默喜剧艺术形式。他们创意型的搞笑表演已成为众多中国人心中共同的幽默记忆。  相似文献   

12.
奥运小知识     
《今日浙江》2008,(8):57-57
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以印章作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具有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  相似文献   

13.
舞台之上,他是话剧《茶馆》中的秦二爷、《北京人》中的曾文清……他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自成一体的导演艺术。舞台之下,他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表演艺术家、导演,是以无私之心投身社会公益的共产党员。他传承艺术艺德,发掘和培养一大批文艺界领军人才,为中国话剧艺术繁荣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他就是“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  相似文献   

14.
尚道 《台声》2007,(7):84-84
2007年中国话剧百年,4月初台湾6大新生代剧团来到北京,向话剧百年致敬。其中对作为刚刚成立一年的台湾新生代话剧团体“李清照私人剧团”来说成立剧团的初衷不是“超越”而是为了“呈现”,这是一个前所未见的团体。 创建者刘亮延,台湾新生代诗人、导演、设计与摄影师,1979年生于台东市。东华大学英美语文学系毕业,现就读于台湾交通大学应用艺术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话剧在现代艺术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1907年,春柳社在东京上演的《黑奴吁天录》主张争取自由解放,宣扬了反抗精神,成为中国带有改良痕迹的"新剧"的先驱和模本。尔后春柳社相继编演了《爱国血》、《革命家庭》等许多带有鼓动性的时事新戏,受到广泛欢迎。  相似文献   

16.
【北京人艺的"白金时代"】上世纪80年代初,我还在中央戏剧学院读书并任教。那时我常去两个地方,一是新街口小西天的电影资料馆,二便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前者是看那时不曾公演的外国电影,后者是看话剧。人艺就在王府井北,离位于棉花胡同的戏剧学院很近,更属于近水楼台。那时的北京人艺是中国话剧复兴的重地。同时期还有儿艺和实验话剧院等,但坦率地说,它们都无法与人艺兴旺的人气儿抗衡。人艺当之无愧成为那个除旧布新时代中国话剧的风向标。应该感谢那时候北京人艺的主要领导人曹禺、  相似文献   

17.
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发展可分为: 学术准备、 学术起步、 稳健发展 3 个时期。在后两个时期中, 可总结出迈向人民的艺术人类学、 田野工作中的艺术人类学、 社会发展中的艺术人类学、 国际交流中的艺术人类学、 本土理论建设中的艺术人类学等 5 个方面的特点。 对中国艺术人类学 20 年的发展之路概括。 任何新的理论都是来自于新的社会实践,中国 30 年来的巨大变化, 为中国学术理论创新提供了许多研究资源, 尤其是艺术人类学。因为作为它研究对象的艺术, 在社会实践方面往往具有先锋性, 其所具有的创造性精神,往往是冲破旧藩篱的一种力量。 为此, 艺术人类学学者们所收集的丰富田野材料和所进行的大量社会实践, 正在促使本土理论进一步完善, 并汇集为一股推动中国学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人来说,海外的“中国节”似乎已经不算什么大新闻了。但在金秋十月的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中国节”还是掀起了一股中国热的高潮。中国电影、戏剧、舞蹈、音乐、摄影、雕塑等各种艺术形式让荷兰人眼花缭乱,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央民族乐团等顶级艺术团体到中国农村的普通家族式戏班,更是令荷兰人大饱耳福、眼福。  相似文献   

19.
齐岳峰 《小康》2013,(8):76-78
"文化造镇"给宋庄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随着这个工程的深入,宋庄在成为中国艺术高地之后,却也迷失在中国现实架构的汪洋大海中7月,走在宋庄艺术区核心区小堡村,随处可见各类画室与工作室,奇形怪状的艺术品大大咧咧矗立在门边,待价而沽。  相似文献   

20.
篆刻艺术,是中国艺术门类中的一个特殊门类,它与汉字、中国书法、中国画等艺术门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并在世界艺术百花园中独放异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