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最近公布的一项统计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台商在上海历年累计的直接投资项目已达到880个,投资总金额8.2亿美元。台资由不显眼的地位,跃居所有在上海的49个国家、地区外资的第四位,名列香港、美国、日本之后。上海是中国大陆利用外资最早的一个城市,在1950年就同波兰合资组建了一家轮船股份公司,这是大陆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但台商涌入上海投资兴办企业仅5年历史,比首家台资企业1981年9月就在广东落户要晚7年。台资进入上海大  相似文献   

2.
台商在大陆     
从1983年第一家台资企业厦门三德兴公司(当时是以港资身份注册)算起,台商活跃在大陆的经济舞台已经30多年了。截止2007年7月底,大陆批准台商投资项目累计73000多项,台商实际投资447亿美元。两岸间接  相似文献   

3.
台商在大陆第一个正式 备案的民间团体——北京台 资企业协会,于三月二十四 日庆祝该会成立四周年。协 会会员与全国人大、全国政 协、国台办、外经贸部及北 京市有关部门负责人济济一 堂,共叙几年来台资企业协 会发展的历程。 北京是台商投资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据了解,目前全市有1200家台资企业,分布在北京市辖的十个区和八个县,遍及电子、机械、食品、化工、建材、制衣、玩具、酒店等行业。到去年底止,全市台资协议金额达16.46亿美元,其中台资10.19亿美元。  相似文献   

4.
台商投资的聚集效应,目前在祖国大陆已日渐形成。从十几年长盛不衰的珠三角,到目前已占台商在大陆投资60%的长三角,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具特色的两个三角洲,在吸引台资的共同目标上,被虚拟为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5.
台商内在需求与大陆供给特点相结合,将使环渤海地区成为下一阶段台商投资新热点就整个中国大陆而言,环渤海地区将成为下一阶段台商投资新的热点地区。这一判断,基于对台商需求和大陆供给两方面的分析之上。可有效对接台资需求先来看看台商的需求。首先是台商自身产业拓展的需要。台湾经济经过结构调整和转型,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6.
东部台资面临产业升级与转移问题,而在承接台资转移方面,中部具有相当优势伴随着两岸关系新变化,台商在大陆的投资乃至更大范围内的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开始迈入新的历史起点。在此背景下,如何评估台商的大陆投资现状,台企进一步发展遇到哪些新问题,又面临怎样的发展机遇.成为多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杨琳 《瞭望》2007,(17)
台企联将被打造成服务台商,促进两岸经贸交流,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平台4月16日上午,二百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台资企业协会负责人和台商代表,满面春风地齐集在人民大会堂合影留念。此时,坐在一旁的吴昌明先生不禁感慨万千。作为北京市台资企业协会荣誉理事长,吴昌明1989年即在北京创办了大陆首个台资企业协会,并连任三届北京台协会长。  相似文献   

8.
王鹏 《侨园》2002,(1):33
进入新世纪,台商掀起了第三波投资大陆的热潮,海峡两岸经济合作与经贸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1年以来,台湾岛内投资环境持续恶化,加上受到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影响,台湾经济景气不断下挫。而同时,祖国大陆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入世所带来的潜在商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台湾企业赴大陆投资设厂。随着大陆区域经济发展与开发重心的转变,台商投资大陆出现了新的变化,呈现出以下几种特点:  相似文献   

9.
台商在大陆投资的产业变迁正呈现出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特点。与此同时,一度将东南沿海地区视作大陆最佳投资地区的台商,现在将目光投向更远、更具环境优势的地方。 台商在祖国大陆"以商聚商"的局面正在形成。'半岛制造",一个新焦点2004年下半年以来,台商络绎  相似文献   

10.
从1983年第一家台资企业厦门三德公司(当时是以港资身份注册)算起,台商活跃在大陆的经济舞台已经近30年了.时至今日,台商在大陆的经营如何?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如何?将来的前景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著名的台湾问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孙升亮研究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台商投资逐步从沿海转向内地,渭南地区吸引台资兴办台资企业工作有了蓬勃发展,台资企业已经成为我区“三资企业”的主要成份之一.截至一九九三年三月底,全区累计批准台资企业8家,其中独资1家,合资7家.引进台资4519万元人民币.已建成投产4家,企业运转正常.其余正在筹建之中.  相似文献   

12.
姜甜甜 《侨园》2006,(3):8-9
据媒体报道,台商投资大陆日益呈现出大型化、集团化趋势。台“经济部”最新调查显示,八成一的制造业已选择投资大陆。多年来,台湾当局面对台商投资大陆猛增,一直采取阻止、限制的措施,而最近一年多来,更是屡屡设卡,打压台商投资大陆。当局对台商投资大陆采用多种办法打压台湾当局遏制台商赴大陆投资可谓处心积虑,通过多种手段打压台商。据台湾媒体报道,在陈水扁“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政策基调下,台湾当局针对台商赴大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措施,包括从法律、资金、技术及人员管控等方面加强管理与限制。一是进一步通过司法与行政手段打…  相似文献   

13.
近期陈水扁抛出的所谓“一边一国”论,引起海内外中国人的警惕,其言其行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李登辉当年提出的“两国论”。更加巧合的是,陈水扁最近又重弹李登辉在台上推行“戒急用忍”时执行的“南向政策”老调,意欲阻止台商到祖国大陆投资热潮的进一步发展。 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台湾当局都在极力推动台湾企业向南发展,但台湾媒体失望地指出,“南向政策”推动近十年,许多南行的台商却每况愈下,铩羽而归者不在少数。 与“南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台商投资祖国大陆虽然要遭遇“戒急用忍”和“三不通”的拦路虎,但台商依然络绎不绝,“西进”之路人潮汹涌。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台商掀起一波波到祖国大陆投资的热潮,从早期的中小传统企业到今日的高科技大厂,数以万计的台资企业已遍布大江南北,并正在从战术性投资转向战略性布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利用外资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的事业。从1979年到1991年,我国已累计实际使用外来资金233亿美元。1992年吸收外商投资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利用外资大幅度增长,仅1992年一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就达188亿美元。1993年外商投资势头仍然强劲,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89.5亿美元。1994年外商投资的步伐继续加快,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58亿美元。从1979年到1994年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16年来,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1268.5亿美元。改革开放的16年来,随着投资领域的拓宽和开放地区的扩大,“三资“企业大量增加。到1991年底在我国注册的“三资”企业3.7万家,到1992年末达8.4万家,到1993年末达16.6万家,到1994年末增加到20.6万家。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对我国投资覆盖了二十多个行业,已投产运营的外商投资企业,大部分已进入收获期。利用外资在我国的经济建设等国民经济的许多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补充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信息博览     
《侨园》1994,(5)
一项由台湾经贸部门委托产业界所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大陆投资的台商大多数对前景看好,投资大陆有利可图是台商的普遍共识。该项调查报告显示,七成厂商认为大陆市场将会更加开放,另有一成五的业者表示起码维持现有水平,显示大多数台商对大陆经济改革及发展深具信心。  相似文献   

16.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最近完成的一项大陆台商的调查报告表明,台商在大陆投资大型化、集团化趋势日趋明显,高科技产业及资本密集型产业已成为投资主流, 房地产、物流、金融、保险、证券、电信、医疗、服务业等领域是未来投资热点。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之初,两岸相继入世,台商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掀起新一波的热潮,两岸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两岸经济合作关系的发展空间将逐步扩大,台商投资从形式到内容都将出现新的发展格局。首先,高新技术项目加速“登陆”步伐,并逐渐成为投资主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第一次台商投资热潮时台商主要以轻纺工业为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94,(20)
由于大陆对有些“三资”企业产品的内销比例适度放宽,以及诸如百货零售业等允许外商投资经营,从而带动了新一波港台商投资内地大陆的热潮。不仅已投资的港台商人纷纷追加投资,扩大投资生产合作领域,未投资者或新投资者也希望尽快抢占一块“滩头阵地”。以便大举进军内地大陆市场。 尽管港台商人的投资行为及投资心理上有所差别,但在到内地大陆投资的态势上却有着许多一致的新动向,这都是受内地大陆市场经济启动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10年前第一家台资企业隐姓埋名在深圳投资开业,到今天正式堂堂正正组团赴京参访,既标明其间台资企业在大陆令人欣喜的发展,也表现了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出现的新的松动。今年仲秋时节,花果飘香的北京城迎来了一批颇为特殊的客人——深圳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已经颁布5年了。这5年,是投资大陆的台商心情舒畅的5年;在此期间,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然而,仍有些地方、有些单位在处理与台商的经济纠纷中不能正确对待台商,有些地方甚至造成他们撤资或转投他地;有些地方实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