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近几年急剧膨胀,负债融资发展已经形成不可阻挡之势。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监管显得意义特别重大。本文在界定地方政府融资内含的基础上,概括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监管立法缺陷,并对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监管立法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求同仁赐教。  相似文献   

2.
栾欣超 《前沿》2014,(19):115-120
鄂尔多斯作为资源型城市的典型,在当前的转型过程中遇到了巨大困境,困境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与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及其在民间借贷和房地产开发中的责任缺失密切相关。这些方面责任缺失的原因分别是:现行政绩考核体系的缺陷与政府行政责任和财政责任的不对等,政府忽视民间借贷制度环境的构建及民间借贷监管责任的缺失,政府职权的越位与缺位及其与房地产商的利益联盟。为了摆脱转型困境,地方政府责任的建设就迫在眉睫:就政府短期行为而言,要完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加强政府的财政责任;就民间借贷问题而言,要构建完善的民间借贷制度环境、加强政府的监管责任;就房地产开发问题而言,要确保政府正确履行职权、打破其与房地产商的利益联盟。  相似文献   

3.
正必须把债务规模控制和风险防范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政治责任交代给地方政府,因债务问题被告一票否决,并列入官员政绩档案,影响选拔任用。地方债,即有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与地方公共机构发行的债券,换言之,就是地方政府向公众之间的一种资金借贷。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发展、公共基础建设的需要,地方债务额迅速膨  相似文献   

4.
如何防范政府债务风险,是地方人大的重要监督课题。近几年来,贵州省仁怀市人大常委会采取多种形式,重视加强政府性债务监管,在防范财政风险、控制政府债务规模,提高融资使用绩效等到方面做了一些有效探讨和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效。重视政府贷款资金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各地政府贷款资金规模越来越大。仁怀是国酒茅台产地,综合实力保持全...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通过举债融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资金。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加大,地方政府的举债问题频频出现,如何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分析,试提出地方政府融资风险防范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马文扬 《湖湘论坛》2020,33(4):110-120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积聚的背后,映射出的是中国特色经济增长轨迹。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管控,必须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内涵要求。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展开归因分析,揭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困境,并精准施策,在"双支柱"调控总框架下,建立地方政府债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经济增长动能切换中,培育地方政府运用核心资产价值循环驾驭债务风险的硬实力;在债务压力聚积环境中,提升地方政府有限债务空间的使用效率;在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中,消除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积聚的内在基础;在债务风险实战维控中,重塑地方政府政务金融资本化生态。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年来欧美等国主权债务危机的陆续爆发,公众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潜在风险和监督管理更加关注。当前,我们应该正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客观实际,从综合治理的角度,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梳理,甄别不同债务,分别进行监督管理,并从体制机制上建立一套控制有度、管理有方、监督有力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年来欧美等国主权债务危机的陆续爆发,公众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潜在风险和监督管理更加关注。当前,我们应该正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客观实际,从综合治理的角度,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梳理,甄别不同债务,分别进行监督管理,并从体制机制上建立一套控制有度、管理有方、监督有力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9.
李晗美 《前沿》2015,(3):114-118
所谓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指地方政府债务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对包括其自身在内的社会经济各方面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本文就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结合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现状以及统计资料及数据,加之与国外地方政府债务处理方式的对比,归纳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和目前面临的问题以及风险,总结出防范与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民间借贷可以为民营经济发展增添活力,但也容易引起纠纷与群体性事件。传统的以公共利益理论为依据的政府监管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进程中确实存在着理论上的缺陷。新世纪以来,监管的公共强制理论从法经济学的角度致力于市场、法律与金融监管之间关系的研究,推动金融监管的理论脱离规制经济学的研究框架而走向专业化、纵深化,给予民间借贷监管框架的制度设计更加理性的前提假设及多样化的模式选择,并且确立监管制度的分界点。在公共强制理论框架下,我国的民间借贷可以是否吸收存款为标准实施多元主体的监管,监管体系可依据民间借贷的业务性质、交易半径、交易对象、组织形式而确立。  相似文献   

11.
正6月20日,省长陈润儿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要讲话精神,讨论研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特别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工作。会议研究了《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意见》。会议指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要任务,事关发展大局、事关国家安全、事关  相似文献   

12.
<正>建立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健全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法律制度;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财政体制安排;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责机制;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进行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3.
干成松 《群众》2010,(11):54-54
<正>最近几年,地方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城市基础设施,逐渐加大了投入力度。在财政性资金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招商引资、出卖土地、举债等成为地方筹措资金的手段,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政府债务余额急剧上升。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时间长,总体规模大,财政资金偿债能力明显不足,债务风险凸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因此,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地方政府的债务监管,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得到多方关注,但整体来看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成因,但都与发展型政府内在的扩张机制及政府预算约束的缺失有关。理性看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需要全面辩证系统地看待地方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树立起防范化解风险的信心。要全方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守住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底线,为高质量发展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和地方国有企业的关系,从根本上切断地方政府的企业债务融资通道;加快预算改革,进一步加强预算的约束力和全口径预算管理。  相似文献   

15.
李珍刚  程鹏 《大连干部学刊》2009,25(4):31-32,36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着诸多困境和难题,主要原因是政府监管包揽.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构建中引进组织间网络理论,把涉及我国食品安全的各个利益攸关者,政府、消费者、产业界、社会中介组织和新闻媒体构建成监管网络,使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化,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构建开创了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分税制改革确立了新的中央和地方关系,提高了中央宏观调控能力,但财权上收、事权下移加重了地方政府收支矛盾。从法律视角看,地方政府债务累积的成因具有多面性。为了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中央相继出台一系列整治措施,对违法违规举债"终身追责",开展债务置换计划,债务逐步显性化,增速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7.
如何建立有效的国家监管体系,是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鉴于监管问题日趋复杂,当前我国的国家监管体系应当从单一性政府监管体系向整体性国家监管体系转变。整体性国家监管体系由政府监管、社会监管和市场监管共同构成。建立有效的整体性国家监管体系,需要做到三点:一是优化上下、左右、内外协同的有效政府监管体系,增强政府监管的现代化、法治化、专业化和智能化,提高政府监管能力;二是培育强大的社会监管体系,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和个体的有效参与,提高社会监管能力:三是发展市场监管体系,完善市场机制,建立市场化监管组织,提高市场监管能力。当然,必须明确监管有效并不代表社会有效,应以社会有效来衡量监管有效。  相似文献   

18.
基于监管博弈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监管博弈模型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政府与医疗机构的监管博弈、农户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动态博弈以及存在社会监督情况下的监督博弈,并据此提出构建完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监管体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正>地方政府举债规模失控,偿还风险加大等问题,与地方人大履职不到位、监督不力不无关系。地方人大应变被动为主动,切实担当起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防范债务风险。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人大不能缺位国家审计署审计表明,2013年底,我国政府债务已达20万亿,市级地方政府欠债最多。这一审计结果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民众特别是专家学者对地方债务风险表现出了深切的忧虑。人们在担忧的同时不禁发问:对政府具有法定监督权力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地方政府举债中究竟是如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主要有:地方政府预算失控和投资过度;地方融资平台绕开监管大规模举债;地方债管理混乱无序;经济和社会风险转嫁至地方政府。针对我国地方债务可能带来的风险,应从建立地方政府硬预算约束制度、推动市政债融资模式改革、完善财税体制、强化债务风险管理及创新政府投融资机制等方面着手,有效控制债务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