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法言法语     
《中国卫生法制》2008,(1):21-21
行政确认与行政许可 行政确认,是行政机关就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事项,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法定程序,对既存事实或关系的确定、认可和证明。也就是说行政确认是通过对一定的法律事实或法律关系的、认定,对行政相对人既有的法律地位或权利义务进行的肯定或否定评价,并以一定的书面形式予以表现。这种行为的效力及于从前,  相似文献   

2.
把行政事实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并以确认违法的手段予以救济是我国行政法学界的主流观点。这种观点既没有考虑行政事实行为救济的制度效率,也没有考虑相对人对行政事实行为造成的轻微损害所负有的容忍义务。我国现行行政法上的行政事实行为救济制度及其实践已经基本能够满足对相对人的权益进行救济的需要。对既没有造成可获得国家赔偿的实际损害后果又没有相关联之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事实行为,相对人负有容忍的义务,法律不能也不应提供确认违法之救济。  相似文献   

3.
曾有学者将行政确认概括为:行政确认是指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对行政管理相对人从事某种法律规范规定的活动的认可或肯定。随着行政管理的完善,行政实务界对行政确认有了明确的界定。行政确认是指行政机关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或权利义务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可、否定和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其含义包括:一是行政确认的主体是国家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主体的行政确认行为是针对法律规范规定的需确定的事项,依照一定的程序,根据法定的条件作出的。二是行政确认的内容是确定、认可、否定和证明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法…  相似文献   

4.
行政权限是法律规定的行政主体行使职权所不能逾越的范围或界限,包括行政管辖权和自由裁量权,行政责任是行政主体违反行政法律或不履行行政义务而依法应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两者之间的关系,集中体现在行政主体对超越行政权限所为的行政行为,除按照法律的规定予以撤销或宣告确认无效外,对相对人造成损害的,还要给予赔偿。  相似文献   

5.
谭正江 《政法学刊》2006,23(5):97-100
信息就是证据,传统意义上的证据和证据材料仅是其载体,所以证据的收集和确认就是特定案件信息的收集和确认,可以遵循信息论中的相关规律。在特定行政案件中,行政调查就是能证明特定案件客观真实性或证明特定案件事实具有法律真实性的信息从信源出发,被信宿所感知这一信息传递的过程。信息博弈终了,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在行政调查中的均衡解就是特定案件法律事实的成立。  相似文献   

6.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对行政行为作不同的分类。下面介绍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并进一步提出我们自己的观点,对读者有所启发。一、根据行政行为的法律后果,可分为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事实行为是指行政主体所实施的、本身不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得失、变更等法律后果的行为。法律行为是指行政主体所实施的、本身能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  相似文献   

7.
现实生活中,行政机关的某些行政确认行为,往往直接涉及当事人权益,甚至应负法律责任,但因其或法律未规定可诉,或已过复议期限或诉讼时效无法胜诉,而成为不可胜诉行政确认行为。这部分行政确认行为,如果与事实的确不符,且成为案件处理的关键证据,如何处理?法学理论或实务界争议颇多。一、不可胜诉行政确认行为的认定行政确认行为指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法津地位、法律关系、法律事实依法予以确定、认可、证明、登记、批准、签证和鉴定等的行政法律行为。不可胜诉行政确认行为是指法律未规定可…  相似文献   

8.
关于行政认定行为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认定行为,也称行政确认行为,在行政法理论上大多是这样定义的:行政主体依法对管理相对人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进行甄别,给予确定或否定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①或者说是行政机关对个人、组织的法律地位或权利义务关系的确定、认可和证明的行为。②包含着上述基本含义的行政确认行为,在行政立法规定和行政执法实践中广泛存在,并且以独立与非独立的形式表现出来。所谓行政认定的非独立形式,是指存在于一个具体行政行为内的认定部分,是该行政行为中对于事项、权利义务、行为、关系等的认定或确认的那部分内容。可以说,它与每…  相似文献   

9.
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行政违法事实,是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根据.行政机关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违法事实存在,具体行政行为就失去事实基础,也就构成法律意义上的“主要证据不足”的违法.如何对行政机关确认行政违法事实进行合法性审查?笔者认为,应根据行政诉讼法第31条、第32条、第33条、第34条、第35条、第49条和第54条第(一)、第(二)项第1目来进行.首先,审查被告行政机关所提供的证据材料是否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和具体要求.其次,根据案件的事实分清主要证据和次要证据,确定主要证据是否充分.再次,审  相似文献   

10.
愤然行为是行政过程中行政法律关系间的工作人员对行政相对人在恼怒状态下出格违禁的动作和举止。其具有基于行政法律关系而产生的事实、行为的事实性;源于单位执法过程中激变出的个人行为的双重性;行政法律关系而牵连着的民事行为的涉民性。因之行政主体是工作人员,行为内容与行政有关,行为是非受司法审查而具有行政诉讼的可诉性。  相似文献   

11.
民事、行政确认判决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认判决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作用大相径庭:民事确认判决的主要功能是,保障意思自治,为交易繁荣创造融洽的心理基础,并为民事主体的未来安排提供可靠的基准;行政确认违法判决,主要目的是为相对人的损害赔偿提供前提条件,并尽可能地恢复与弥补相对人的心理伤害。确认行政法律关系判决,在理论上存在诸多障碍,其制度空间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2.
论发展变化中的中国行政法律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社会转型这一视角看,中国当代行政法律关系已出现了重大的变化和发展,原因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我国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地位的重要变化,形成了相互关系上的许多转变;政治体制改革使政府转变职能,传统的行政关系得到根本性改变;由改革所带来的行政活动方式的变化也促成一系列与行政活动有关的社会关系的变动。行政关系的变动决定了行政法律关系在种类和运行方式上均有所变化。中国当代行政法律关系已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而有了多样化的形式,具体包括:第一,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直接的管理关系;第二,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间接的宏观调控关系;第三,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的服务关系;第四,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合作关系;第五,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的指导关系;第六,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的赔偿关系;第七,法律监督机关与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的监督行政关系。当代中国行政法律关系的发展变化,进而要求从理论上重新认识并概括行政法律关系的诸项特征,这些特征应当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恒定性与多样性;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对应但不对等性;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力和权利运行的有限性;行政法律关系的及时变动性等  相似文献   

13.
论行政赔偿     
全国人大七届二次会议通过的行政诉讼法中已确认了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可以用司法判决的形式判令行政机关赔偿因行政行为给相对人造成的损失,这是首次在国家基本法律中确立的国家行政赔偿责任的司法管辖权。在国家行政活动中,由于国家行政机关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侵犯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了实际损害,由该行政机关支付一定金钱以弥补相对人的损失,这就是行政法和行政法学上的行政赔偿。行政赔偿法律制度作为整个国家赔偿制度和我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论行政事实行为的界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事实行为本是民法学概念 ,援用在行政法学中时 ,产生了很大分岐。总结起来 ,行政法学界关于行政事实行为概念的主张主要有 :1.认为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机关所为的不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 ,① 或者说不直接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为。②2 .认为行政事实行为指行政机关非以发生法律效果之意思 ,向外为意思表示之行为 ,该行为发生一定法律作用 ,但并非为该行为时所欲发生者。③ 3 .认为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依法作出并产生相应法律效果的客观的物质活动。④ 关于行政事实行为的性质 ,有认为是行政行为或具体行政行为 ,⑤ 也有认…  相似文献   

15.
行政机关所为的某些以并非设定、变更或消灭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行为是事实行为。这些行为虽然也同行使行政职务有关,但不是行政行为,没有法律为之设定的权利义务内容,如行政机关的咨询行为、证明行为、服务行为等,也包括行政机关以欧打或违法使用武器、警械等方式伤害公民身体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简称国家赔偿法)第3条第3、4项确认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因实施事实行为基8E公民人身权的,国家应承担赔偿责任。由此,我国已将因事实行为引起的赔偿争议纳入行政法制轨道,这无疑是我国民主与法制…  相似文献   

16.
行政诉讼中法院迳行行使行政确认权的法律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某些案件中,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与否的判断是建立在对某一事实确认的基础上的,而对这一事实的确认,法律又是明确授权某一行政机关行使的。在这种情况下,是中止诉讼,将需要确认的事实提交法律明确授权的行政机关确认,待行政机关确认后再恢复诉讼,还是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17.
行政法中的相对人是指有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为法律关系主体一方参加的法律关系的另一方法律主体。相对人主要存在于外部行政法律关系中,它包括同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发生行政法律关系的公民、法人、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也指其它国家机关。  相似文献   

18.
论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行为之法律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执行公务并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的一种意识表示,是一种法律行为,它以设定、消灭、变更、确认和证明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为内容。行政行为有效成立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合法、公正是其内在的必然要求。一个合法、公正的行政行为即使不利于行政相对人也能有效成立,反之.不合法、不公正的行政行为即使有利于行政相对人,也不能有效成立,更不具有法律效力,还导致对这种不能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必须进行法律补救。对行政行为的法律补救,  相似文献   

19.
行政复议中 ,申请人对被申请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 ,即使由复议机关作出撤销或改变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决定 ,仍不能恢复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就产生了行政赔偿问题。例如被申请人下令拆除某行政相对人的建筑物 ,并且在相对人提出复议申请之前已经拆除完毕 ,而经过复议机关的审理确认该决定是违法的 ,即使撤销或改变这一决定 ,但侵害事实已经发生 ,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依然不能恢复。因此 ,就有必要在复议程序中连带解决有关赔偿问题 ,以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有权利就必须有救济”、“有救济而必须有实效”。我国《行政复议法…  相似文献   

20.
人民法院迳行行使本由行政机关行使的确认权的法律效力崔巍在某些案件中,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与否是建立在对某一事实确认的基础上的,而这一事实的确认,法律又明确授权某一行政机关行使,在这种情况下,是中止诉讼,将需要确认的事实提交法律明确授权的行政机关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