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22,(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强国思想的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最新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成文化强国思想的基本内核,是文化强国的关键、核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含文化强国意蕴: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续创新,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自信,促进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动力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文化强国新路: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中华文化与世界联动,促进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2.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论述,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观点、新思想,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治国理政相结合,成功地将中华传统文化智慧运用到实践之中。这对我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唐晶琳  杨丹 《学理论》2023,(4):23-2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斗争经验的总结,也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本要求,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命运。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必须始终坚持,不可动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需要大力弘扬,从中汲取力量。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有利于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思路,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新发展,在新时代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兴文化"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使命任务,提出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重要要求,为新时代文艺繁荣、文化发展指明了方  相似文献   

5.
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利于提高国际话语权、有利于提高文化软实力。可通过坚持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促进国际交流等方式提升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赵雪  李紫烨 《理论导刊》2022,(8):122-127
文化强国战略与意识形态安全相互建构、彼此促进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方面。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看,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属性夯实文化强国战略的发展根基:它指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防范国内外敌对势力文化的全面渗透。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推进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向度:社会主义文化坚持文化独立发展、坚守文化安全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秉持多元文化平等交往,世界文化只有摒弃意识形态偏见,以平等的文化主体身份对话交流、相互借鉴、共荣共生,才能真正构建出多元文化差异化共存、和谐化共处的现代文化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7.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换言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阔步走向理想的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内涵极为丰富,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规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质,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根本价值追求,是中华文化的显著标志和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核心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在要求,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丰富资源,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需求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当今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9.
《求知》2015,(11)
<正>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讲话,对于我们牢固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9,(10)
儒家伦理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思想体现,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渗透在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它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为建设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儒家伦理思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不仅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持,更为当代建设文化强国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1.
<正>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华民族复兴的深刻蕴涵和底蕴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实施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也具有直接的意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传承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2.
郭万保  刘昕 《学理论》2023,(1):10-12
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教育必须承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中国式现代化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时代背景,引领着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建成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人才、科技创新和文化支撑。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而化解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顺利发展,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其中必然蕴含着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智慧,因而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张才学 《学理论》2022,(10):33-3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新型政党制度是近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以人为本、和而不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探究其蕴含的中国智慧,发掘其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其运行的基本规律和相较于西方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能够增强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教师节看望北师大师生时说:"我很不希望把我们一些非常经典的古代的诗词文化、散文都给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些诗词都好。从小就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他还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向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的精神文化。它不仅是立党强党的精神财富,更是国家治理的精神支撑、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人民幸福的精神源泉。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视域下,应从培育社会文明风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对外传播中国精神等方面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华夏文明精华,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举措,也是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土壤。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因此,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基础,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为,既有必要性,也有必须性,是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辩证统一、合目的性与合工具性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8.
陈荣荣  古世平 《学理论》2013,(16):33-34
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内在联系。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互动融合等内容展开探讨,并认为坚持中国的社会主义特色,必须要继续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互化,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具有中国的性格、中国的气象、中国的风韵,使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真正意义上获得其现代的形态。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立足当代、着眼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需要正确处理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即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与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在不断的矛盾运动中推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牵引力和向心力。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8,(12)
新的全球化世界格局正在形成,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怀抱着中华伟大复兴的梦想,如何在全球一体化的大形势下站稳脚跟,海洋强国地位的确立至关重要。从中国的超大规模性、基础设施建设角度分析中国成为海洋强国的优势所在,同时从城市建设、产业供应链等角度探讨成为海洋强国的战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