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人大研究》2009,(5):F0002-F0002
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评选活动已经正式启动,开始接受省级以下各级地方政府(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群团组织等)的创新项目申报。地方各级政府在政治改革、行政改革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创新都可以申请,尤其鼓励推进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透明政府建设的创新项目参与申请。  相似文献   

2.
一、当前风景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误区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发展很快,成为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有些地方,旅游业更成为支柱产业。但我们也应注意到在开发大量新的景区景点的同时,也有很多几年前刚刚开发出来并红极一时的景区景点已经日渐冷落,趋于平淡。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一些景区景点有了规划却没有项目设计,有的有了项目设计却不按设计进行,而是边建设边设计,还有一些景区景点以旅游策划代…  相似文献   

3.
吴月 《理论月刊》2023,(7):29-36
以财政为核心,项目制重塑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基层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科层体系自上而下的控制权威得到进一步强化。然而,在项目制的运作过程中,基层政府也会使用一些反控手段,采取策略性行为以维护自身的利益需要,这些策略性行为表现为对上级政府的指示予以服从性回应的同时,运用非正式手段运作项目,对承接项目的社会组织既支持又控制。基层政府的策略性行为导致项目的“悬浮”,即项目的建设目标设定、内容设置、服务需求认知等都“悬浮”于公众对社会服务的需求之上,项目的建设效率得以提升,但社会服务供给效率却未能满足。基层政府策略性行为的发生,主要有模糊的政策信号及“条块”间冲突、自上而下的制度性同构压力、双重治理逻辑间的张力、压力型体制下多目标的工作环境、非对称的资源依赖关系等因素的推动。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的利益取向是制定公共政策、增进公共利益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对于地方政府决策时的利益导向问题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文章对政府层级和区域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取向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基本能履行调节利益冲突的职能,也能重视弱势群体的利益,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设计公共政策时,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就成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也即本文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当前,地方人大推进监督创新,开展对重大建设项目监督.对于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进一步依法规范经济工作行为,提高经济工作监督质量,加快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和依法决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人大确定重大建设项目的主要标准重大建设项目和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同属于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和国计民生的重要建设项目,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政府确定重点建设项目的主要标准大致有四项:一是建设规模大、协作配套关系复杂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项目;二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服务设施项目;三是具有较大规  相似文献   

6.
自2001年开始,房地产被定位成中国的支柱产业。地方政府经营城市的理念在快速复制,一些制造类企业开始大规模进军房地产,各地“地王”纷纷登场。至此,全国房价开始一路高歌猛进。  相似文献   

7.
2010年5月至9月,笔者就美国地方政府对土地的管理问题,先后对马萨渚塞州、马里兰州、得克萨斯州、伊利诺伊州和纽约州的部分市、县进行了实地考察。在考察中,笔者与当地政府土地规划和管理部门的官员进行了交流,收集了大量美国地方政府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划图,实地考察了一些规划案例。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笔者大致勾画出美国地方政府对土地管理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8.
由中共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中央党校世界政党比较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共同主持的大型课题“中国地方政府改革与创新研究与奖励项目”第二期计划已经正式启动。现特向省级以下各级地方政府征集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先进事例。课题组将评选出 2 0名优胜奖候选项目。课题组将派出专家工作组对 2 0名入围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并撰写评估报告。随后 ,由全国选拔委员会从 2 0名入围项目中 ,最终评选出 1 0名优胜奖获奖单位并当场予以重奖和表彰。每名优胜奖奖金五万元 ,提名奖两万五千元。优胜奖推荐者奖金三千元 ,提名…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相关法律虽然赋予了地方人大常委会有决定重大事项的职权,但这些法律规定比较原则,客观上制约了地方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行使。现实中,一些地方对重大事项的决策,往往是地方政府“自导自演”,地方人大决定重大事项的权力被地方政府所侵占,地方人大却成了“旁观者”,既“缺位”又“错位”。这一公共决策现状显然不利于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不利于提高地方重大公共决策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评选活动已经正式启动,开始接受省级以下各级地方政府(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群团组织等)的创新项目申报。地方各级政府在政治改革、行政改革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创新都可以申请,尤其鼓励推进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透明政府建设的创新项目参与申请。  相似文献   

11.
孟栋 《群众》2023,(14):59-60
<正>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吉利电驱、58HRG、华彬快消品总部、长城空气悬架、晶澳光伏装备……记事本里记满了这些大大小小的项目。在这些无比熟悉的名字中,有的是我直接挂钩联系的项目,有的是急需解决困难的项目,还有的是时常沟通、正在抓紧推进的项目。我深刻认识到,只有真心诚意对待企业,实实在在为企业解决困难,带头做好“金牌店小二”,才会有产业项目的百花齐放,才会有企业和地方发展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2.
致远 《中国人大》2009,(17):10-10
“不少地方、一些地区、有关部门、某个项目……”这些含糊不清的用词,在近期有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今年中央政府部分重大项目调研活动的新闻报道中反复出现,有人不禁唏嘘:人大怎么也不敢“指名道姓”?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地方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存在的诸多问题,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迫使人们去反思这些问题,去探索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对策和措施。笔者认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切实转变和创新地方政府的职能,把地方政府打造成真正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地方政府项目所需资金量之大、融资之难,是前所未有的。对其融资模式进行研究,意义深远。通过对湖北省地方政府项目融资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发现其融资模式单一和融资成本风险大。借鉴国内外地方政府项目的有益实践,有利于构建科学的湖北省地方政府项目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15.
张楠 《社会主义研究》2008,3(1):113-115
在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与运行中,部分地方政府表现出严重的地方利己行为,极大地损害了其他地方政府和人民的利益。造成地方政府利己行为的原因有思想、经济和体制等多方面的因素,必须建立一个"全国统筹的、全民性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构建规范的地方政府的自律与他律机制、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与协调能力,才能制止这种地方利己行为: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政府直接调节经济的职能减小,间接调节经济的职能上升,经济管理的职能减小,社会管理的职能上升;中央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职责加重,地方、特别是省级以下政府的调控职能相对减弱。这些变化要求整个社会有相应的政府规模结构与之相适应,但当前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上存在一定问题,中央权威下降,地方政府失却主导,导致地方政府规模结构失衡,管理层次增多。另一方面,我国一些地方政府不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机构,而是闭门造车,"抄袭"严重,造成政府规模结构不合理。目前地方政府的难题之一为:行…  相似文献   

17.
《当代广西》2005,(20):59-59
据悉,深圳市党政机关将统一公务员津贴发放标;隹近期要求清理和规范津贴补贴的项目包括:地方各级政府或政府人事、财政部门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项目之外,自行出台的工资性津贴补贴和奖金项目;各部门和单位在国家和当地政府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项目之外,自行出台的工资性津贴补贴和奖金项目。  相似文献   

18.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管理,政府的管理体制、政策如何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尤其是个体工商、中小微型企业。这些企业规模小,利润相对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弱,政府的准入和管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小微型企业的诞生数量和企业营运中的生与死。尽管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对个体工商、企业的审批项目进行了大幅度的清理和改革,但据调查了解,仍然存在较大的障碍,甚至在有些地方还较为严重,直接影响着个体工商、中小微型企业的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济越发展,投融资体制改革愈迫切。尤其是工业抓大效小.专业银行商业化.国家投资重点转向中西部地区和支柱产业,对地方性投资相应逐年减少,局部甚至是各地方基础、公益性投资有可能出现“断档”。因此,要解决地方基础性投资“断档”,公益事业投资“缺位”及重点项目的资金不断投入“补充”,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和计委抓住有利时机,尽快建立地方投融资体系,形成政府投融资主体,以适应改革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其一,因地制宜出台地方性基金政策,科学地建立地方基本建设“基金制”。从现在而言乃至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建立地方投融资…  相似文献   

20.
政府投资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手段,在社会投资和资源配置中起着重要的宏观导向作用。在现阶段,政府投资呈现出异化现象并产生一系列的风险。加强地方人大对政府投资的监督不仅有充分的理论依据,而且也被近年来的中央和地方各级立法所肯定。一些地方人大在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和审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监督的法律依据、监督标准、监督手段等方面仍存在较大不足。完善政府投资监督法制、实行政府投资监督的常态化、创新政府投资的监督方式、加强政府投资监督的队伍建设,是加强地方人大对政府投资监督的应有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