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量的新社会组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培育壮大公民社会又是我国新社会组织发展的适宜条件和土壤。公民社会背景下推进我国的新社会组织党建,必须在了解相关的规划设计的基础上,着力加强新社会组织党的自身建设、推进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的作用发挥、规范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的领导管理体制、突出抓好社会中介组织党建。  相似文献   

2.
行政参与指公民或组织直接参与到政府行政过程中并对行政行为产生现实影响的活动,被认为是公民公法权利的起点,是实现政治民主的有效手段。行政参与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在开放社会的不断发展之下,行政参与的普及具有必然性的发展趋势与现实的可能性。而这种广泛的行政参与并非毫无节制的,无论是参与主体的资格还是行政参与的适用领域均需要明确的、合理的限制。只有正确把握行政参与的合理界限,才能更好地实现依法行政,完善法治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3.
社会组织的参与能很好地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公益需求。杭州市社会组织参与公益事业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面临着机制尚不健全、能力不强、公信度不高等现实困境。其实践探索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了有益启示:一是政府与社会组织应建立新型公益协作关系;二是应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参与公益事业的新渠道;三是应提高社会组织参与公益事业的能力;四是应加强以公益精神为核心的公益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齐久恒 《探索》2012,(1):147-152
公民社会组织在维护经济公平、推进民主法治、调适社会冲突等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正是由于其日益凸显的功能,学者们便对公民社会组织形成了一种"视域偏好",即片面强调公民社会组织发展,而相对忽视对其缺陷和失灵问题的研究。同时更值得我们警惕的是,缺乏理性和自觉的理论认知将会导致学术的研究偏执一端。因此,当下开展对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的反思省察便成了一种迫切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社会资本为理论框架对我国当前社会管理状况进行分析,阐明社会资本与社会管理之间存在天然的契合性和内在的关联性。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可通过完善社会管理的法规制度,建立社会信任机制,努力培育公民社会等途径提升社会资本存量,以此增进政府同社会、公民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合作。  相似文献   

6.
公民社会已经在当代中国兴起并产生了日益强烈的政治参与要求。人民政协可以在整合公民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却受到诸多现实因素的制约。公民社会的发展壮大为政协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国家应加快人民政协的改革,加强人民政协与公民社会的制度化联系,促进政协工作的公开化、制度化、法律化,并推动人民政协向协商民主组织发展,使其更多地参与国家立法和政治事务。  相似文献   

7.
网络公共领域下我国社会结构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快捷、开放、平等的网络社会下,社会结构有公民—社会组织—政府(现实的社会结构),也开始具有网民—网络公共领域—网络政府(可以称为"影子社会结构"),这种现实的社会结构和"影子社会结构"交互运行的双重社会结构,构成了当前我国社会结构的现状。本文基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在分析了这种双重社会结构功能的基础上,提出公民通过网络公共领域的建构,与政府的平等直接快捷的双向互动而建立的"影子社会结构",是公民话语权的真实表达,真正反映了社会大众的民意,有助于减缓社会矛盾,使得公民权益和国家的权威合法性得到实施和保障,从而最终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推动了社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同时针对这种双重社会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石国亮  黄尹 《唯实》2009,(12):87-90
社会组织参与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合力造就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组织政策的调整,实现政党主导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的必然;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内在需求与社会组织自身属性相契合的必然;是适应公民意识新觉醒和公民社会发育,实现政府与公民的互动双赢的必然;也是借鉴和总结国际经验,实现与世界政府改革趋势相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呈现出数量增加和对抗加剧等特点和态势。以公民社会理论为视角对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公民社会建设滞后与公民社会组织匮乏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防治群体性事件必须积极推进中国的公民社会建设,培育公民意识并提升公民有序参与、理性参与政治的素质,培育和壮大公民社会组织,拓宽群众政治参与的渠道。  相似文献   

10.
公民社会的概念是从西方市民社会概念演化发展而来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理论结构和内涵。现代意义上的公民社会概念凸显了公民权利与自由,强调公民参与、公民责任,意味着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平等契约关系、相互监督关系、互动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1.
参与式治理强调政府与公民社会建立良性的合作互动关系,鼓励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倡导权力中心多元化和公民社会的主体性。而“第三条道路”政治从经济观和社会观两个维度回应了参与式治理的核心内容。参与式治理模式的提出顺应了新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和要求,并具有构建的现实基础。只有培育公共精神,提高公民参与意识;积极培育公民社会,鼓励支持民间组织发展;改革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善治”政府,才能缓解政府治理合法性危机,建立政民合作治理公共事务,超越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总体性社会"在短时间内发生解体,国家与社会关系经历了一次较大的调整,社会组织获得较快发展。然而,社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突破诸多瓶颈,亟待进行相应改革。公民社会理论认为,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着发展空间不足、不能有效参与政府决策、自身存在"行政化运作"发育缺陷及缺乏法制保障等问题。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需要在深刻认识国家与社会关系基础上,重点做好转变政府观念,建立健全政府资助机制,加强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及完善法规体系等工作。  相似文献   

13.
参与式治理强调政府与公民社会建立良性的合作互动关系,鼓励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倡导权力中心多元化和公民社会的主体性。“第三条道路”理论从经济观和社会观两个维度回应了参与式治理的核心内容。参与式治理模式的提出顺应了新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具有构建的现实基础。只有培育公共精神,提高公民参与意识;积极培育公民社会,鼓励支持民间组织发展;改革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善治”政府,才能缓解政府政治合法性危机,建立政民合作治理,超越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吴琼 《实事求是》2008,(5):26-28
20世纪60年代以来,针对公民对公共服务质与量不断提高的要求,在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础上。西方很多国家提出了创建“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其根本理念是:管理就是服务,政府的存在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构筑服务型政府在我国现阶段不仅具有必然性而且也存在着一些可行性基础。中国政府管理应该积极借鉴西方政府改革的合理理念,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构筑面向长远未来的政府范式——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5.
公民社会在中国的兴起使社会主义语境中的公民社会问题成为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推进中国公民社会的良性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应吸收西方经验,更应关照中国现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质就是规范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公民社会良性发展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良性发展的机制构建主要体现在主导地位机制、多元包容机制和引领塑造机制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社区社会组织是基层社会领域中最为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在社会管理视野中考察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基于宁波市海曙区的案例研究,揭示出社区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及其限度。实践表明,社区社会组织推动了社会管理新格局的形成,创新了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充分发挥包括社区社会组织在内的社会组织推进自律自治、形成社会认同、促进多元融合、集结公民意愿、实现利益表达等作用。同时,政府需要提供完善的制度框架和健全的政策法规来为其营造良好环境,政府、市场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协作也需要拓宽领域,创新方式,特别是将社会治理理念融入实践。  相似文献   

17.
王锁明 《学习月刊》2012,(14):17-18
政府信用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政府信用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践需要。为此,本文从政府信用的概念界定、客观必然性以及现实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对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提升政府公信力有所禅益。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社会现实决定了培育公民社会的力量主要来自政府,政府在公民社会培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索公民社会的培育过程,事实上也是探讨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应具备和实现的各项职能。  相似文献   

19.
张卫  董强 《唯实》2012,(3):85-89
"多中心治理"理论强调公民和社区组织的参与,凸显社区组织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但目前,社区组织参与社区事务仍存在制约因素。因此,须将社会组织的发展纳入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强化自身建设,提高社会组织的服务水平;深化制度改革,加强社会组织与其他社区管理主体的合作等积极培育社会组织,有效建设第三中心。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实施了一种片面的发展方式,将经济增长与提升公民福祉分离开来,相当多的人群并未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近年来,西方理论界开始重新审视发展和福利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以新的发展观实现公民福祉。中国政府现今也正积极推进社会建设事业,努力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福祉,争取实现发展的成果让人民共享。介绍、阐述和厘清西方社会政策理论关于福利和发展关系的最新成果,并将其运用于中国社会政策的现实环境,分析社会建设中社会政策的作用问题,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