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各个民族、国家、地区都不可避免地卷入到这一时代潮流之中。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球扩展的产物。它在资本主义体系中产生和发展,也必定被打上资本的烙印。从根本上讲,它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和推动的,其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展。因此,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和风险是不均衡的。全球化的两重性就在于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赶超发达国家的巨大机遇的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空前的压力与挑战。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建设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实现“三步走”的现代化战略,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静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0):65+70-65,70
当代社会发展的特性使得生产力的内涵,由传统中过分强调改造自然的能力,转向从人的生存状况及物质资料的状况来思考人类社会的生产发展方式和目标图景。生产力的内涵只有更着重于人类控制自身、改造自身的方面,社会整体发展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自然是人类的根 ,是人类的栖息之所 ,人类要维持自己在自然界中的持续存在与发展 ,就必须把握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1.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内涵要想使人类在发展的进程中不存在发展的“极限” ,就必须从现在开始认真节制自己的发展实践 ,约束人们对自然开发 ,向大自然索取的方式与限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类开发自然 ,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 ,生活条件日益优越 ,但同时也对自然造成了空前严重的伤害 ,使人类自身面临着深刻的危机。因此 ,为了子孙后代的利益 ,我们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 ,设法使人类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如何正确理解资本、资本和市场经济的关系以及资本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过程中所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资本是一个经济范畴,其存在和发展与市场经济是一致的,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存在形式;同时它又是一个历史范畴,资本运作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中是有历史限度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全球风险理论是我们考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当今全球化进程中环境与经济发展问题的一个重要理论视域,是马克思社会发展整体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涵极为丰富的风险社会理论。全球风险威胁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马克思全球风险理论为我们有效地预防社会风险、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快速而健康的发展等提供科学的理论及方法论指导,科学地梳理马克思全球风险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科学内涵,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生态文明问题,说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出了问题,自然是“自然而然”的存在,本身无所谓美丑、对错,过失全在人身上。生态文明问题肇于工业社会的人类在创造辉煌物质财富的同时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冲突,使人类陷入了空前的资源紧张、环境恶化、气候变暖和生态失衡等危机之中而造成。其实质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力活动中,过度地开发、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类的需要而忽视了对自然的保护。然而,问题同时也孕育着希望。伴随着人类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到20世纪60年代,全球关于生态与环境的话语表达日益强烈,终于形成声势浩大的全球性生态文明实践运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的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本的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引发国别资本之间的矛盾冲突,其结果推动了全球生产力的进步和普遍的有机联系,为未来社会主义的实现准备了物质条件,因此资本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在发展前景上并不矛盾。20世纪的社会主义产生于资本全球化过程,必然地受到资本全球化的影响,苏联社会主义的胜利和失败都深深打上资本全球化的印记。现存社会主义只有正确认识资本和理性对待资本全球化,才有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最终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各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资本在全球各地、各国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金融业务、金融资产和收益以及货币的国际化。金融全球化是世界经济、金融和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必然结果。它是一把双刃剑,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能给世界各国各地区带来发展的机遇,使各国各地区共同发展与繁荣;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风险,使那些经济实力不强、金融监督不力、抵御风险能力弱的国家(主要是发展中…  相似文献   

9.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性基础源于生产力的交互发展.生产力交互发展→→全球化→→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逻辑过程.生产力在全球范围的交互发展必然形成全球化的趋势.对后发国家而言全球化带来了机遇也充满着挑战.后发国家要实现民族振兴,就必须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而新型工业化道路则是后发国家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0.
资本主义崛起和发展的历史是一部资本全球化的历史,即资本流向全球、在全世界扩张蔓延的历史。在此历史过程中,造成资本积累的空间矛盾与生态危机的全球化,不断加剧对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生态空间的占有与剥夺。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全球产业链的底端,在追求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资本全球化的生态风险挑战,甚至陷入资本权力构筑的生态陷阱。面对全球化浪潮与资本的全球化,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完全拒斥资本,但也不能对其听之任之,应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设立生态门槛,限制和导控国际资本;聚合广大发展中国家之力,构建国际公认的生态话语权;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加强全球生态治理,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在持续推进全球化进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1.
道德和生产力是两个具有不同内涵的概念和范畴 ,道德标准和生产力标准既有区别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二者的区别看 :(1)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属于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 ,反映社会发展的精神状态 ;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反映社会物质水平 ,属于物质范畴 ,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经济基础 ;(2)道德标准是指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 ,用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作为衡量他人和自我行为的尺度 ,来评价或判断人们行为是…  相似文献   

12.
一、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主体是指现实的人,客体是指自然和社会环境.在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受自然的控制和奴役,客体成为主体关系的重心,人们对自然界只能盲目崇拜与屈从.近代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人们又错误地认为自己是自然的征服者.科学发展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主客体的辩证统一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理论信息     
论生产力的人文性 胡伟在《理论前沿》2002年第10期撰文对生产力的人文性进行了剖析。(一)生产力人本属性的客观性:首先是生产力形成的人文历史性,作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并获得适合自己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是人类长期实践的结果,是劳动者世世代代继承和积累起来的生产经验的总结;其  相似文献   

14.
廓清人与自然关系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前提.人类在对待自然中经历了敬畏自然到控制自然观念上和实践上的变化.近代以来,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真正元凶是资本的逻辑.实现人与自然真正"和解"的有效路径在于:调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超越和扬弃资本的逻辑;科学认识和自觉遵循自然规律;充分发挥劳动实践在"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中的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于人的革命等.  相似文献   

15.
(一)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世界范围新的展开和集中表现。全球化具有两重性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基础。经济的全球化主要是生产方式的全球化,生产方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部分组成,它们都具有两重性。首先是生产力的全球化。从现实情况看,生产力进入全球性发展的新阶段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以信息科技为前导的新一代高科技革命所引发的社会生产力,在全世界范围的全面展开和持续高速发展,是导致全球化出现的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全球化标志着真正世界规模的社会化大生产和大交往的格局开始形成,人类开始有了世界经济的繁荣,从而使人…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我国科技法学界关于科技法在法律体系中定位问题的各种观点发表了小结性的意见.笔者原来认为,科技法是以开拓先进生产力,调整社会与自然关系为主旨的特殊部门法。经过持续的再思考,笔者认为,客观上一国的法律体系内部已“一分为二”地形成国内法系统与国际法系统;国际法系统中又形成了以调整国际政治、经济与民商关系为主旨的子系统和以调整人类与自然关系为主旨的子系统; 国内法系统中又形成社会关系法子系统和生产力及自然关系法子系统;科技法是生产力及自然关系法子系统中的主导部门或核心部门。  相似文献   

17.
当前 ,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形成。资本的扩张本性和发达国家欲控全球的利益需求 ,引发了强势与弱势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价值性冲突。趋利避害 ,积极参与和施加影响 ,是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充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中国才能在全球化趋势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人类面临生态危机已成为共识,而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仍在继续;究其原因,有人主张是“人类中心主义”。然而,形成生态危机的原因错综复杂,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人类中心主义”。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生态危机的形成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乃至上层建筑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生态文明问题,说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出了问题,自然是"自然而然"的存在,本身无所谓美丑、对错,过失全在人身上。生态文明问题肇于工业社会的人类在创造辉煌物质财富的同时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冲突,使人类陷入了空前的资源紧张、环境恶化、气候变暖和生态失衡等危机之中而造成,其实质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力活动中,过度地开发、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类的需要而忽视了对自然的保护。然而,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的发展史就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历史,综观人类历史,人和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人对自然的依赖、服从关系,人对自然的改造和征服关系,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关系.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应是人怎样善于协调和利用自然.生产力概念的完善,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内在要求,在当代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