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领导发动平江起义,创建红五军,开创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配合支援井冈山斗争;1928年12月10日,彭德怀率领红五军到达井冈山。从此,在毛泽东、朱德的直接领导下,彭德怀率部为坚守井冈山、推动湘赣革命根据地创建和保卫扩大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尤其是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开创与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和创建人民军队、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创举。在斗争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土地革命初期,在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斗争、开始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探索的同时,井冈山地区共产党人郭化非也在思考这个问题。郭化非参加过万安暴动和湘赣边革命实践,赞同毛泽东的主要观点,他结合学习党的六大精神,对井冈山斗争进行研究,1929年10月写成《中国革命之路》。他认为工农武装割据实质是政权割据,是中国目前新的革命之方式;认定武装斗争(割据)最终目标是要夺取政权;提出完成政权割据的重要任务,应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重视共产主义文化对革命的推动作用。尤其可贵的是,面临种种困难,他仍坚信革命一定会最终胜利。《中国革命之路》丰富了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军创建的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创造性地提出和总结的丰富斗争经验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得到中共中央的充分肯定和积极推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星火在中国大地上迅速形成了燎原之势,“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不断巩固扩大,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道路胜利实现。  相似文献   

5.
湘赣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下的一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艰苦卓绝的湘赣边三年游击战争,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湘赣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红军将士们表现出来的坚定信念和灵活的斗争方略,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茅坪村位于江西省井冈山市龙市镇(原宁冈县城)东南16公里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茅坪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和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斗争的指挥中心。同时,红军留守处、医院、被服厂、修械所等后勤机构也设立于此。在这里召开了湘赣边界党的第一、第二次代表大会。该地现存革命旧址20多处,八角楼毛泽东旧居便是其中重要的一处。  相似文献   

7.
位于永新、宁冈、茶陵、莲花四县交界的九陇山,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两大军事根据地之一,也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屏障。四县党组织和地方武装同心协力,苦心经营,修建简易营房,修筑工事,储备粮食给养,发展和培训武装力量,设立医院,建立红色被服厂等。毛泽东抵达井冈山之后,亲自擘划建立九陇山军事根据地,同时派谭震林、宛希先等直接参与创建。它与井冈山军事根据地相互犄角、相互配合,是湘赣边界党和红军活动的重要场所,都为井冈山军民打破国民党多次进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井冈山斗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共产国际、联共(布)究竟是什么关系,过去一直鲜为人知。共产国际解密档案公开出版后,这个问题才得以弄清。实际上,共产国际、联共(布)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热情关注、真诚支持的,他们关注“毛泽东的军队正在扩充”,认为“湘赣的形势相当好”,讨论了“援助朱毛问题”,表彰朱毛红军是“史诗般的英雄行动”,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盛赞“井冈山根据地是最强大的根据地之一”,还论述了“朱毛会师”、“永新困敌”、“大柏地战斗”等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9.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茨坪北山,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00余亩。1985年开始兴建,1987年建成并对外开放。陵园由革命烈士纪念堂、雕塑园、碑林和革命烈士纪念碑四位一体的革命人文景观组成。革命烈士纪念堂陈列着井冈山斗争时期牺牲的革命先烈和社会主义时期病故的革命先辈的遗像和生平简介,存放着部分参加过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红军骨灰、井冈山根据地1万多名烈士名册和一块汉白玉无名碑。雕塑园是全国第一座以革命历史为题材的人物雕塑园,安放着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前委、红四军军委、湘赣边界特委三委委员等的雕像20尊。碑林的碑文由…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毛泽东始终表现出超越常人的引导和凝聚井冈山军民走出困境、走向胜利的高超领导艺术和方略。新的历史时期,学习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领导方略,对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艺术、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党史学界特别是江西学者对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这段历史资料的不断挖掘和对历史史实的不断考证,莲花县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的历史作用得到新的认识。通过对文家市、宾兴馆、古城会议内容分析,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对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的指示信,还有目前没有文献史料推翻的宋任穷的回忆,可以得出"引兵井冈"的重大决策是在莲花宾兴馆会议作出的结论。充分认识莲花县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对于正确认识毛泽东的决策方法,大力发掘莲花县的红色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尽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是以宁冈为中心,但莲花县在根据地的创建过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莲花宾兴馆会议上,毛泽东作出了引兵井冈的决策,向根据地建设迈出了第一步;莲花县党政组织的发展壮大,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提供了政治上和人才上的保障;莲花县武装斗争的蓬勃兴起和军事力量的强大阻挡了西面来敌,成为根据地的有力屏障。  相似文献   

13.
在毛泽东创作的六十七首诗词作品中,有三首以"井冈山"为题,又同时提及"黄洋界"。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三首作品的赏析,解读毛泽东对井冈山革命斗争的深刻记忆,对井冈山革命道路的执着探索,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深情眷恋,对革命摇篮井冈山的浓郁情结。  相似文献   

14.
试析知识分子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加井冈山斗争的人员数以万计,但起核心作用的是由226名知识分子所组成的精英群体,他们在井冈山根据地的党的建设、军事斗争、政权建设、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而特殊的贡献,为中国革命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探索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井冈山时期艰苦奋斗的作风,有其自身的特质、内涵与结构。毛泽东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开创者,对井冈山时期艰苦奋斗作风的理解,视角上更为独特,内涵上更加深刻。他把井冈山时期艰苦奋斗作风定位于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而不仅仅是日常生活状况的描绘;其基本特征是甘苦与共,而不是红米南瓜和一根灯芯。毛泽东深刻揭示了井冈山时期艰苦奋斗作风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指明了弘扬艰苦奋斗作风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复杂而艰难的革命斗争过程中,一个领导干部只有具备"宽阔的眼界、宽阔的思路、宽阔的胸襟",才能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从文家市退兵到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三湾改编到"思想建党"的提出、从误传"开除党籍"到红色政权理论的形成,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宽阔的眼界、宽阔的思路和宽阔的胸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