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童心童行”道德银行建设工作,作为全市2012年度文明创建“十项特色品牌”项目之一,在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率先进行。经过2个多月具体实践推进,至目前,“童心童行”道德银行建设工作,在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享受教育、享受生活、享受进步、享受快乐,懂得感恩、志愿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受到了中央、省、市文明办领导的肯定和学生、家长、老师的好评。  相似文献   

2.
钱海飞 《人民公安》2014,(10):42-43
现代社会中,每位社会成员早已成为了“理性经济人”.人民警察同样应积极地参与经济生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让以前很难享受到理财服务的普通人能够零门槛、低成本地享受到适合自己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应运而生.并在当下的中国方兴未艾。那么,它又怎样影响了民警们的生活呢?  相似文献   

3.
考拉 《就业与保障》2008,(12):52-52
“快活族”是指那些生活节奏快的人们。在当今的“快餐年代”,“快活族”如何享受高品质的生活?一次名为“我就是快活分子”的创意比赛的举办,让15名参赛者,用自己丰富独特的创意,展现了独到的“创意生活观”。  相似文献   

4.
最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说读书受穷应当不应当羞耻?这就是没有弄明白读书的真实现象和真实意义。所谓的读书就是一种文化生活,是对文化的享受和消费。有人可以偏重这种文化生活,有人可以偏重其它文化生活,就像饮食一样,各自去寻找和享受自己的口味。我还在一家主流媒体看到煞有介事的“警惕富人不读书”,这叫啥问题?  相似文献   

5.
乌格 《中国减灾》2011,(2):25-26
快,已经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象征。然而,在世界的一些地方,那里的人们却在为“慢”喝彩。于是。就有了“国际慢城联盟”。享受“慢”的生活,也成了人们追逐的目标。高淳,将成为我国第一个“国际慢城”。  相似文献   

6.
张广宁 《广东民政》2011,(11):16-18
从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改革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入手,积极构建社区服务管理的新模式、新格局,努力使街道社区成为解决民生问题的“第一线”,市民享受品质生活的“幸福港湾”  相似文献   

7.
从前,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住着4个小家伙,他们中的两个是小老鼠“嗅嗅”和“匆匆”,另外两个是小矮人“哼哼”和“唧唧”。为了填饱肚子和享受快乐,这4个小家伙每天都在一座奇妙的迷宫里跑来跑去,寻找一种叫“奶酪”的香喷喷的食物。因为,找到了奶酪,就等于是找到了幸福和成功。这4个小家伙都很勤奋,终于,他们先后找到了存放着大量新鲜奶酪的C站。放着大量新鲜奶酪的C站。幸福的生活开始了。哼哼和唧唧庆幸奔波的生活结束了,他们想在C站过永远安逸的生活。但是,嗅嗅和匆匆就不同了,他们像以前一样,每天早早地来到C站,享受美…  相似文献   

8.
《今日上海》2009,(6):52-53
正当很多人还在为究竟是先买房还是先买车这个问题犹豫不决时,很大一部分以“80后”为主的青年人已经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享受有车生活带来的便利,高呼“宁做车主不做房奴”。  相似文献   

9.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推动了享受生活观念的流行。当“享受生活”成为一种价值目标,如果正确的观念缺席,人们道德感淡化,就会带来各种安全问题,如人们追求享受中所包含的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由此导致的环境恶化、生态危机等。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和个人潜能的无限发展,是人们乐享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所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应当重塑生活理念,主要是辩证地处理劳动与享受的关系,二者本身包含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在与自然的和谐一致中生活。这一思想有助于人们克服由于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带来的生态危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同时形成健康、文明、安全的绿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生活在别处” 时下,在网络上有这样一个热词——翘生活。所谓“翘生活”,是指不愿意忍受周而复始的疲惫生活和忙碌工作,暂时逃离,享受“生活在别处”的惬意。看到这样一个解释,你或许会有所不屑,因为“生活在别处”这样一个表达如今已经成为一个“恶俗”的口号。  相似文献   

11.
陆坤 《今日上海》2012,(4):58-59
继“小资”、“潮人”后,又一新的“身份标签”呱呱落地,那就是“文艺青年”。似乎一夜间,我们的周围就蹭蹭蹭冒出几个贴着文艺青年“标签”的可爱家伙。他们注重精神世界的享受,向往“低处生活”这种不被物质奴隶,  相似文献   

12.
卓新 《今日广西》2007,(19):64-65
据媒体报道,目前,有超过10万韩国人在山东享受“有钱人”的生活,而日本人也有不少定居上海、江浙一带。当然,还有香港、澳门地区的人在深圳、珠海定居等。  相似文献   

13.
法国作家雅克·迪泰特在其新书《生活得更富裕》中描述了加入“女女同盟”进行消费女性的特征:她们收入不菲;日常生活中精打细算;喜欢旅游和文化开支。这种新的女性网络关系应被理解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用最少的钱享受生活。它可以避免过度负债的危机,所以对于社会发展来说,这样的消费者是“精明”、“负责”、“积极和可持续”的。在国内,也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消费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西部社会》2003,(8):1-1
享受芬芳生活的银川人,终未忘却富而思进,时刻以“现在就是机遇”的目光捕捉契机,用智慧和行动编织理想的大银川。  相似文献   

15.
村规岂能挑战国法在因靠近首都机场而被誉为“国门第一村”的北京市顺义区天竺镇天竺村,有这样一条规定:1982年后离婚的外来人员不享受村民待遇。数名拥有该村户口的离婚妇女因此被剥夺了享受存本付息(该村给村民发放村集体存款利息的一种称谓)、取暖费、粮食和燃气补助以及购房优惠等村里福利的权利,生活陷入困境,心灵遭受重创。天竺村出台这样的规定似乎有着“良好的初衷”。因为,近些年来,随着该村集体经济的蓬勃发展,村民可以享受越来越多的福利,一些人便以“假结婚”的方式设法成为该村村民。为“保障大多数村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王鸽群 《今日广西》2010,(15):10-12
“你们真幸福,享受的文化生活不亚于京城,不出村门就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桂剧。”“是呀!我们村不仅爱演桂剧、爱看桂剧,而且这种习俗一代一代地传下来,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17.
钟秀 《今日广西》2008,(14):79-79
试想这样一种如此美好的生活:出生了,父母都在家中全心全意地照顾你,你的母亲在产假里照领全薪,而你的父亲也因妻子生育而享受9个月的“产假”。  相似文献   

18.
说到民工,人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一幅情景:破旧的衣衫,迷惘的眼神,为了养家糊口在城市里四处奔波……然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青年民工(有人把他们叫做“80后民工”)的观念与老一代民工完全不同,他们中以“出来挣钱”为主要目的的只占18.2%,外出务工动因是“刚毕业,出来锻炼自己”、“想到外面玩玩”、“学一门技术”、“在家乡没意思”、“羡慕城市生活”、“外出能够享受现代生活”的人共占到71.4%。  相似文献   

19.
一、“享受教育”的提出历来的教育家均把教育作为一种手段,认为儿童期的某一阶段是更高阶段的准备,儿童生活是成人生活的准备,因此,教育者就要通过教育这一手段使儿童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以便他们更为顺利地适应将来的生活。然而,随着人们对“儿童观”、“教育观...  相似文献   

20.
《今日广西》2010,(16):44-45
“退休”理由一:回家,享受生活的美好 林娜说自己“退休”那天,觉得阳光特别灿烂,“走出气派的办公楼,一出大门,我就做了三次深呼吸:解放了!”林娜30岁就做到外企总会计师的位置,可正是由于这种“高”职,让林娜觉得“冷”——薪水固然可观,压力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个机器,在连轴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