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闻回放     
《台声》2007,(12)
神州大地我国输欧8类纺织品明年起完全取消数量管理据商务部透露,根据2005年在上海签署的《中欧纺织品贸易谅解备忘录》,我国对欧盟10个纺织品类别的双边数量管理将于2007年底结束,自明年1月1日起,中国所有对欧纺织品出口不再受任何配额或数量限制。商务部还表示为避免2008年出现类似2005年初对欧纺织品出口"井喷"现象、导致贸易摩擦加剧的局面,中欧  相似文献   

2.
今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制取消。一季度,我国部分纺织服装品对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出现“井喷”,引起欧美等国的敏感反应。5月13日,美国决定对来自我国的棉制针织衬衫、棉制裤子、棉及化纤制内衣采取“特保”限制,规定这三类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数量今年最多只能增长7郾5%。5月18日,美国对我国出口纺织品的设限品种增加到七个。4月25日,欧盟决定对中国九类纺织品进行特别限制调查,5月23日起,就是否对进口T恤和麻纱启动紧急“特保”程序,与我国进行正式磋商。此外,土耳其、巴西、加拿大等国也已经或着手准备对中国纺织品出口采取…  相似文献   

3.
2005年4月,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限制取消不久,美国和欧盟相继对中国出口纺织品提出设限请求。一时间,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纠纷逐渐激化.成为影响中美、中欧经贸关系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2005年6月11日至12日,经过马拉松似的艰苦谈判,中欧就欧盟对部分中国纺织品实施特别保护障碍限制措施问题达成协议,双方之间一触即发的贸易纠纷暂时得到了平息。2005年1月1日纺织品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快速增长不仅让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不断高举特保大棒,甚至土耳其、巴西、印度等国也打着防止中国纺织服装出口激增给本国纺织业带来冲击的旗号,向中国设限或进行反倾销。  相似文献   

5.
自2005年1月1日起,纺织品配额将被取消,进入后配额时代,这将对全球纺织品贸易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究竟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可以预料,我国纺织品的出口数量将会大幅增加。因为在自由贸易回归过程中,必然出现对设限地区出口短期释放现象,且香港和台湾有大量企业转到内地进行生产,它们的出口份额也转为内地。但与此同时,纺织品价格将可能下跌。这是因为:一方面,纺织品配额取消,配额费用也随之取消,从而使采购等成本降低,最终将可能带动纺织品价格下跌。另外,一些国家面对无…  相似文献   

6.
中国纺织品贸易的后配额时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1月1日,乌拉圭回合所达成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终止生效,全球纺织品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无疑,这对于长期遭受歧视与压抑的中国纺织业出口可谓"旷世难寻",多少人为此欢呼雀跃,激动振奋。然而纺织品与服装贸易配额的取消,并不意味着纺织与服装出口国可以高枕无忧,相反在自由贸易的康庄大道上却荆棘丛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纺织品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后,在具备对美出口潜力的同时,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贸易壁垒依然存在等外部因素,以及自身的内部问题,其前景不容乐观。未来中国纺织品业要强化行业自律,从竞相压价的恶性循环中走出来,积极开创高档品牌,由数量扩张转向提高质量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由“规模导向型”向“效益导向型”转变,放弃原有的低成本、粗放式发展模式,走高端纺织品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研究与交流》2004,(5):42-42
“虽然2005年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延期可能性很小,但随着纺织品‘后配额时代’的来临,中国纺织品出口并非一马平川,反倾销诉讼等各种法律手段的运用、其他纺织品出口大国的竞争和中外企业品牌意识的差异,将成为中国纺织品出口遭遇的三大威胁。”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中心主任孙淮滨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作出上述表示。  相似文献   

9.
赖存理 《今日浙江》2004,(23):26-27
浙江是纺织品服装出口大省,今年1~8月,浙江累计出口纺织服装123.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9%,占同期全国纺织服装出口总值的1/5强。并且从今年1月份开始,浙江省纺织服装出口总值已超越广东省,跃居全国首位。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成员1993年达成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以下简称“ATC协议”),从2005年1月1日起,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将取消配额,实现自由化,ATC协议自行中止,纺织品服装贸易将进入后ATC协议时代  相似文献   

10.
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的规定,从2005年1月1日起各成员取消纺织品和服装贸易进口配额,全球纺织品和服装实现贸易自由化。这将有利于中国纺织品和服装扩大出口,成为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的受益者,为国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加  相似文献   

11.
王受文 《政策》2000,(2):13-14
“入世”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体现在: 配额限制取消刺激出口 按世贸组织纺织品服装协议(ATC)规定,如我国很快入世,则我国在设限国的配额在现行配额年增率  相似文献   

12.
傅白水 《小康》2005,(7):49-50
加入WTO后,纺织品贸易配额取消,中国被认为是最大的赢家,以民企为生产主体的企业更是欢呼雀跃。欧美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纷纷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设限,使我国纺织业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低价低利”模式的困局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我国纺织服装品出口总体增长只有15%左右,但部分纺织服装品对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出现“井喷”也是事实。截至4月底,我国对美国出口的裤子、衬衫、内衣增幅分别为1422%、600%、917%,与此同时,单价却分别下降了24.7%、20.5%和43.1%。纺织品出口量增价跌,引起欧美等国的敏感反应。5月18日,美国对我国出口纺织品的设…  相似文献   

13.
1.削减关税 全面削减关税平均税率由22.l%减至17% 对美农产品税项5年内减至14.5%~15% 取消所有出口补贴 2.开放农产品市场 对小麦、粟米、稻米及棉花实施“关税比例配额制”以开放市场 逐渐撤销由国家控制的豆油贸易 3.限制对美出口 (包括纺织品)急增 控制中国对美出口品在配额取消后急增的特别条款有效期12年。 禁止中国向海外其他国家倾销的条款有效期15年 4.开放零售市场 向美国公司开放更多分销权及售后服务 5.开放专业服务 向美国公司开放的专业包括法律会计医疗等 6.开放影音产品市场 容许更多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纺织品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后,在具备对美出口潜力的同时,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贸易壁垒 依然存在等外部因素,以及自身的内部问题,其前景不容乐观.未来中国纺织品业要强化行业自律,从竞相压价的恶性循环中走出来,积极开创高档品牌,由数量扩张转向提高质量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由"规模导向型"向"效益导向型"转变,放弃原有的低成本、粗放式发展模式,走高端纺织品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从2005年1月1日起,发达国家将取消纺织品服装配额,这意味着纺织品可以自由地出入任何国家,纺织品贸易竞争自由化即将到来。作为纺织大省的浙江将不可避免地被推上“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6.
《今日广西》2010,(5):40-42
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越南纺织服装业连续取得了快速增长,产品出口遍及150个国家和地区。但是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后,越南纺织品出口却受到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其主要原因是后配额时代,只有那些拥有高质量产品、快速供应和生产周期的国家,即注重时效性和高效的物流体系的国家才会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17.
纺织品与服装产业一直以来是我国的优势产业,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按期取消,给我国的纺织品与服装行业带来巨大的机遇,其出口增速迅猛,但与此同时,贸易摩擦的危险也日益加剧,给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蒙上了深深的阴影。面对这一问题,本文从三个层次即政府、行业、企业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新闻闪回     
<正> 美欧对华纺织品设限我将坚决予以应对继4月4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宣布:将对部分原产于中国的三类纺织品进行所谓的"特保',调查之后,欧盟贸易委员会也于4月6日公布了对中国纺织服装类产品实施特别限  相似文献   

19.
我们应如何看待和应对贸易摩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年4、5月份,美国和欧盟针对九种中国纺织品进口采取和拟采取数量限制措施。经过我国商务部的谈判努力,6月上旬,欧盟同意暂缓采取数量限制措施,由双方协商中国纺织品出口欧盟的合理增长幅度;但美国仍然一意孤行,对七种中国纺织品出口美国设限。一时,媒体关于贸易摩擦的报道连篇累牍,给人一种贸易战一触即发、不知所终的感觉。这不奇怪。对于还沉浸在对外开放巨大成就喜悦中的我国人民来说,贸易摩擦和贸易战还是一种新的体验,但是这种体验将是长期的,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这是因为:第一,贸易自由化虽然已成为世界的主要潮流,但贸易保护…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与交流》2005,(3):43-43
1、“特保”效应还将持续。关欧“特保大棒”的依据来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签署的工作组报告书中的242条款。这一条款的具体内容是:“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到2008年12月31日止,中国的纺织品与服装一旦给进口成员造成市场扰乱,则该成员可以提出磋商请求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在收到磋商请求后,中国应主动控制相关产品的出口数量。如磋商不能达成一致,则上述限制应继续,但实施期不得超过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