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高文宇 《理论研究》2007,(3):17-19,52
当前,随着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加快,中西部地区迎来了承接全球和东部地区产业和投资转移的大好机遇。中西部地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和投资转移要从找准对接点、提升政府服务水准、完善规章制度、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进行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2.
罗若愚 《探索》2012,(5):69-74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遵循"以行政区为域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以经济区域为域的区域合作治理机制建立→新型扁平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形成→善治目标实现"的路径。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了东部沿海经济区域治理模式的变革,而当前日益深入的由东向西的区际产业转移为我国西部地区区域管理制度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东西部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以及区域主体偏好差异成为影响西部承接地政府间合作治理模式选择的主要制约因素,以西部地区三个典型区域为代表,分析了三种不同的合作治理模式的构建,并从政府、市场、第三部门间的关系协调,完善西部地方政府合作治理的途径以及合作的良好制度环境的构建这三个层面分析了实现西部承接地政府间合作治理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东中西部区际产业转移进入不断加速发展的阶段,研究其产生的效应是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共同需要。目前,由于受区际产业转移实践的限制,关于区际产业转移效应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试图将基于比较优势和基于空间集聚优势的产业转移理论,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对"区际产业转移效应"和"承接能力"的内涵进行新界定,形成以承接能力为基础,以承接规模、承接类型、承接根植性等要素为作用路径的产业转移效应理论研究框架,提出提升产业转移效应要从提升承接能力、扩充承接规模、选择承接产业类型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经济跨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强调,要抓紧研究制定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政策措施.承接产业转移,是促进中两部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区域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加快推进中西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按照梯度理念承接产业转移,欠发达地区只能承接发达地区产业升级后即将丧失竞争力的产业类型.其必将使欠发达地区陷入"承接--落后--再承接"的窠臼,不仅难以真正承接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而且江西也难以实现中部崛起.东亚模式、珠三角模式和苏州模式等典型产业承接模式告诉我们.承接区域以政策制度化、创新网络化、人才本土化和资源优势化,充分利用区域的后发优势、比较优势、区位优势、市场优势、竞争优势和潜在优势,竭力延纳和承接高新技术产业的溢出效应.以江西新余经济开发区为例,江西打造高新技术产业承接热地应在承接理念由梯度承接向顺势承接更迭的基础上进行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积极主动地承接产业转移,已成为后发展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产业集群视角下,山西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是:积极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吸引产业转移;选择性地承接产业转移,以产业转移带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承接产业转移做好服务;改善产业环境,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奋斗》2016,(2)
正"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推动我省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直面困难,迎接挑战,最大限度发挥"龙江丝路带"对黑龙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一、"龙江丝路带"推动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挑战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较弱。一是承接产业质量效益不高。一方面我省承接的外资产业投向多处在产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国内产业大规模转移的重大机遇下四川川东北地区如何抓住机遇、有效承接产业转移是需要研究、总结并加以指导实践的一个问题.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是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经济现象.作为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重要特征,它们与经济发展进程长期相伴而生.在当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大背景下,川东北地区必须准确地把握产业转移的总体趋势和潜在规律,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有效的措施,主动参与区域合作,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在争夺产业转移项目落地权中抢占先机,进而实现川东北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彪 《理论建设》2011,(6):14-19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项摆在全党、全国经济生活中大事,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国家发展战略,对于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途径和新模式、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提升后发展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促进转型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是一项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0.
论国内外产业转移及其对我国地区产业升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产业转移是指发达国家的某些产业转移到相对落后的国家的过程.国际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是:第一,国际产业转移的类型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开始,进而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第二,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是从相对发达的国家转移到次发达国家,再由次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逐层推进.第三,国际产业转移的完成一般是从加工装配开始,经过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等的积累,最终过渡到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本地化生产,实现产业转移.当前,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新动向是:(1)由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逐步演变为增值环节的梯度转移;(2)第三产业成为国际投资的一个新兴领域;(3)国际产业转移的速度放缓,但单个企业投资规模上升;(4)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式由传统的OEM(原厂设备制造商)转向现代的"服务外包"方式;(5)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仍然是东部沿海开放地区,但是已经开始重视中西部地区.国内产业转移具有以下特点:(1)在产业转移的方向上,东部及沿海地区是产业转移的输出地区,中西部是产业转移的输入地区;(2)在产业转移的内容上,以东部地区向中西部转移传统制造业为主;(3)在国内产业转移的主体上,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扮演主要角色.从全国产业布局看,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不仅符合技术梯度转移规律要求,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产业升级,而且可以带动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外资研发在我国东、中、西部呈现出极不均衡的分布状态,不仅在数量和规模上存在巨大的区域差异,外资研发与区域创新系统的活动方式也很不一样.东部受益于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全球研发总部,可概括为“全球研发示范模式”,互动方式主要包括人力资本互动和创新集聚示范;西部外资研发的主要介入动因是开发本土市场,可概括为“本地应用互动模式”,互动方式主要包括与本地机构合作和产业集聚示范竞争;中部地区外资研发相对落后、主要面向本地优势产业,可概括为“产业关联互动模式”,互动方式主要包括合资合作技术转移和产业关联互动.目前,东、西、中部的区域差异实际上反映了外资研发从技术支持到本地应用再到全球研发的在华升级路径,外资研发能否与区域创新系统形成良性互动,关键在于其能否与本土创新主体形成长期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刘瀑 《求实》2016,(1):46-52
中部产业集群逐渐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其升级过程必定与承接产业转移这一大趋势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剖析承接产业转移中阻滞产业集群升级的"核心刚性"基础上,从动态能力视角构建基于组织过程、战略定位和演化路径的产业集群动态能力分析框架,阐释产业集群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实现升级的基本机理,政府需要从协同发展中小企业、完善集群网络和培育集群动态生产要素等方面,培育中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核心动态能力。  相似文献   

13.
区际要素流动与产业转移相辅相成,劳动力流动和资本流动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是相反的,劳动力流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一个国蒙内部的区际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包括"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九省二方"在内的我国省区间的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存在劳动力流动规模大、趋势强、资本反向流动、产业结构趋同化等特点和问题.在劳动力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要顺利实现"泛珠三角"区域内的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整体优化和协调发展,需要合理引导区际要素流动.  相似文献   

14.
欠发达地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是产业发展、区域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优化全国产业结构的重要突破口。“十二五”期间,云南应在构建多模式承接途径的引领下,转变观念、更新服务、在推进平台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有效承接,方有可能实现云南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党史纵览》2010,(3):F0002-F0002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这是迄今全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推进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也为中部地区加速橱起点燃了助推器。  相似文献   

16.
创新试验调整结构 “三区”并进科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接产业转移、加强自主创新、增添发展新优势,是安徽在中部崛起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全力打造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通过开放开发,整合区域内外的产业资源、创新资源和旅游文化资源,"三区"迸发,探索一条边试边行的"产业转移+自主创新+文化旅游升级=跨越式发展"的全新路径,从而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铁民 《奋斗》2010,(4):13-14
<正>产业转移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因此,借助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快速推动工业走廊开发建设提档升级,积极应对产业转移,不断探索研究承接的途径和模式,使其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实验区,成为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动区域合作科学发展的先行区,成为推动龙江经济更大更好更快发展的动力区,为我省城乡统筹发展打造"特快列车"。  相似文献   

18.
统筹规划,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老工业基地和中西部地区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对困难较大的老工业基地,国家要在技术改造、资产重组、结构调整以及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安置和社会保障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国家要通过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财政转移支付等措施,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部地区要从自身条件出发,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技术先进的企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东部地区要在加快改革和发展的同时,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产业转移、技术转让、对口支援、联合开发等方式,支持和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宋伟 《学习论坛》2010,26(8):38-41
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较低,这是由偏重型、资源型的工业结构决定的。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符合河南省的禀赋条件和比较优势,有助于河南省摆脱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有助于解决广大农村入口的非农就业问题,有助于扩大内需,是当前河南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发展方式转变的切实而有效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一、“雁行”发展模式的含义 “雁行”一词源于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后来一些日本学者针对东亚的区域分工和经济发展态势提出了“雁行”发展模式。“雁行”发展模式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发展初期,由于资金匮乏和技术落后,不得不向发达国家开放市场,承接发达国家产业的转移,最终达到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目的。二战以后,日本率先发展了经济,并逐步实现了工业化。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日本逐渐将其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亚洲其他地区,包括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各国。日本由于经济发达,充当了“雁首”,次发达的亚洲“四小龙”则是“雁翼”,东盟国家以及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则被看成是“雁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