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专门创制政府道德法具体规范政府官员的从政道德行为.是美国“水门事件”后反腐败的重要理念转向、制度创新和成效改进。这种反腐路径的法理源于基督教道德原罪假说基础上的对官员道德的不信任.进而导出由于官德自治的不能和官员德性的自私而须通过权力道德的法律强制和排解公私利益冲突来防惩腐败。对此我国在反腐败观念上应做到四项更新:第一.优选德治反腐向优选法治反腐的观念更新。  相似文献   

2.
制度与文化是反腐倡廉工作的主要防线。为突破腐败治理单一模式的困境,本文尝试构建制度与文化并举的腐败治理双路径模型。这一双路径模型具有“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不敢腐”“不能腐”与“不想腐”相结合、“从严治党”与“自我革命”相结合的实践价值,但也存在文化反腐认同不高、供给不足等困境。新时代,将系统观念运用到反腐倡廉建设中,从系统的整体性、协同性与韧性三方面来实施反腐败斗争标本兼治、协同治理、自我革命的双路径模型策略,以期为推进腐败治理现代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陈尚志 《政法学刊》2003,20(6):11-13
触目惊心的官员腐败犯罪说明我国的监督机制亟待完善。我国监督文化存在的缺陷,使得监督官员腐败犯罪的氛围难以形成,并导致监督机制缺乏力度,反腐法网不严密,贪污贿赂犯罪机会多、成本低,法律对官员腐败犯罪缺乏应有的威慑作用。因此,必须采取中央主导型反腐败模式,建立高效、独立、权威的反腐专门机构;以法律形式确立公务员制度、财产申报制度、储蓄实名制度;制定专门的《反贪污贿赂法》,严密法网,堵塞漏洞,减少腐败犯罪的机会,提高犯罪成本。  相似文献   

4.
专门创制政府道德法具体规范政府官员的从政道德行为,是美国水门事件后反腐败的重要理念转向、制度创新和成效改进。这种反腐路径的法理源于基督教道德原罪假说基础上的对官员道德的不信任,进而导出由于官德自治的不能和官员德性的自私而须通过权力道德的法律强制和排解公私利益冲突来防惩腐败。求解美国经由政府道德法反腐败的法理逻辑,对我国当下转变反腐观念、创新反腐体系、提高反腐成效等都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反腐力度与日俱增,一些手执权柄的领导干部绞尽脑汁不断创新腐败的新形式,期权腐败就是其中的一种。它犹如人体内的恶性毒瘤,叱咤风云,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给我国当前的反腐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鉴此,对期权腐败行为进行理性分析,挖掘其生成原因,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措施,预防和减少期权腐败现象的发生,正是本文的旨意所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深圳市紧紧抓住制度审查这一环节,积极探索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路子、新方法,有力地推动了预防腐败工作的开展。通过制度审查占领反腐倡廉的制高点。早在2000年5月,深圳市就提出“建立和完善反腐保廉预防体系”的构想,研究制定了《深圳市反腐保廉预防体系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7.
廉政新常态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工作的新阶段,在这一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从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出发,提出了落实"两个责任"、查办案件"两个为主"、实现"两个全覆盖"的新理念,惩治腐败。在廉政新常态下的反复工作要握稳好方向,迅速调整工作思路,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全面治理腐败,创建良好的政治环境。廉政新常态下的腐败治理工作也应当根据反腐工作的需要,不断调整反腐策略,提高对腐败的政治能力和预防、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8.
反腐败历来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心,政府不断采取新的反腐措施来抑制腐败的恶性发展,其表明了政府的反腐决心并收到许多成效,但是腐败问题却屡禁不止。笔者认为对于反腐工作应该从深入剖析腐败原因入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真正抑制腐败的蔓延。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从寻租性腐败发生的个人机制、社会机制以及个人与社会互动机制来分析寻租性腐败的发生机制。文中指出应由以恶抑恶的围堵型反腐模式走向以善除恶的引导型反腐模式,而且分析了以善除恶的引导型反腐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由于“腐败”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及刑事实体法总体研究上的缺失,直接导致了作为“腐败”最后且最有力规制手段的刑法在处理相关“腐败”犯罪时目标范围的不明确。而此种研究的重点最终不可避免地落在封“腐败”定义的刑法解读上。本文就是试图通过分析基于刑法视角研究“腐败”定义的价值问题和此种研究的可行性,明确基于刑法视角研究“腐败”定义的几个前提问题,为以刑法为主要工具的有效反腐设立一个清晰准确的靶子。  相似文献   

11.
利益最大化原则是每个权力主体追求的目标,权力主体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就有可能将手中的权力谋取额外收益,进行违法违纪和违背党的宗旨的腐败行为。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与经济财富之间的市场化交换。当法制不完善、腐败惩治机制存在一定漏洞时,政府当局严厉的反腐政策在短期之内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腐败政策也因此陷入两难困境。遏制腐败的方式各种各样,而制度反腐败是其中的重要方式,即较高水平的制度化能够防止腐败,以非正式制度创新制约腐败也是一种不错的举措。  相似文献   

12.
腐败的制度根源与从制度上遏制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要反对腐败,首先要弄清产生腐败的最深层次的根源,并从治本上下功夫,才能见效。本文拟就腐败的制度根源和从制度完善上遏制腐败作一些探讨。一、腐败的制度根源(-)腐败根源的理论误区。l、腐败与反腐败现在已经成为席卷全球的世界性话题。腐败现象古今中外概莫能免。一些论者在追溯腐败的根源时,往往只限于从腐化者个人品质和社会意识中找原因。好心人为了维护社会主义的形象,又往往把腐败只归咎于剥削制…  相似文献   

13.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地重视保持党的廉洁,一以贯之的坚决反对腐败。历代领导集体无不把反对腐败提高到会“亡党、亡国”的高度,但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纵观我国惩罚腐败的法律规范,在对腐败分子受贿的量与适用法条的情节上,笔者认为,我国刑事法律的部分规定有悖法理的主旨,其法意的严谨性和在操作上的合理性方面存在疏漏,并就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谭永强 《法制与经济》2008,(14):83-84,99
利益最大化原则是每个权力主体追求的目标,权力主体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就有可能将手中的权力谋取额外收益,进行违法违纪和违背党的宗旨的腐败行为。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与经济财富之间的市场化交换。当法制不完善、腐败惩治机制存在一定漏洞时,政府当局严厉的反腐政策在短期之内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腐败政策也因此陷入两难困境。遏制腐败的方式各种各样,而制度反腐败是其中的重要方式,即较高水平的制度化能够防止腐败,以非正式制度创新制约腐败也是一种不错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腐败是黑社会的政治支柱腐败,在不同的时期、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条件下,人们对其内涵和外延有不同的理解,但是腐败与权力的内在联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我国学者给腐败下过这样的一个定义:“腐败大致属于一种政治性概念,是指政冶权力从原本纯洁的状态中发生蜕变,成为腐败官员非法或非道德地谋求个人好处的工具,这种好处可能是一种金钱、享受、荣誉,情伦等。”腐败作为一种特殊的主体,行为人必须有公务人员  相似文献   

16.
刘星  蒋江 《法制与社会》2010,(12):292-292
随着反腐工作的深入人心,腐败概念却出现了泛化现象,不利于反腐工作的开展。本文指出应该以公共权力为出发点,科学界定腐败的概念,为反腐败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7.
何涛 《犯罪研究》2016,(2):88-92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反腐工作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在严厉打击腐败行为的同时,通过完善法律制度、管理制度、经济制度等进行制度反腐、预防腐败犯罪也愈发成为共识.纵观我国当前的情况,大额现金消费的管理制度缺乏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建立一套大额现金消费的审查与备案制度对于及时洞察腐败行为的存在,提高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遏制腐败势头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腐败问题一直是印度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难于治理的问题.透明国际①每年发布全球清廉指数显示,印度政坛腐败猖獗.印度政坛腐败有制度根源、历史根源、工资收入低、经济发展水平低等原因.印度国内通过反腐立法、建立反腐机构、动员民间反腐组织等手段严控腐败行为.实践证明,印度反腐努力并未取得相应成效,印度在反腐道路上要取得突破,国内反腐机构必须独立,通过严厉打击腐败,提高腐败犯罪成本,才能有效遏制腐败蔓延.  相似文献   

19.
论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腐败的滋生蔓延,从根本上说还在于制度上的缺陷.因此,加强惩治和预防制度体系的建设是防腐于未然的根本途径.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构建抑制腐败诱因、严格权力运作程序、及时有效监督、增大腐败成本等相关制度,切实加大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力度,以期从源头上堵塞腐败发生的制度漏洞.  相似文献   

20.
腐败既是一种社会综合症,又是在腐败心理作用下的能动结果。深入挖掘腐败形成心理演变过程,归纳其现象表征,分析其主观动因和外部诱因,提炼腐败产生的各类充分心理因素,进而更有针对性的提出反腐策略,能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