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工会组织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有效举措,是发挥劳模先进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实施转型升级工程、科技创新工程的现实需要。近期我们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对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工作进行了调研,实地调研劳模创新工作室13个,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等方式调查了解劳模创新工作室34个,对全市劳模创新工作室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运》2014,(6):28-30
一、上海市商业企业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特点 (一)构成形式多样。目前上海市商业企业已挂牌的企业劳模创新工作室基本上是依据各企业特点和需要建立,没有统一模式。一是从人员组成来看,有一个柜台、一个部门或一家商场(门店)的全体职工,也有从企业不同岗位抽调有知识有技术有能力的优秀人才组合在一起的。二是从服务方式来看,有经营本岗位商品服务,也有扩大到企业所有商品大类经营服务,有售后服务台,也有网上购物服务工作室,还有服务咨询热线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运》2014,(2):25-27
劳模高技能传承工作室是指以在技术研发、专业技能等方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知名劳模、高技能人才、技术技能领军人物为负责人,以本企业、本行业技能人才和优秀职工为主要成员,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职工素质为目的,围绕生产经营、技能人才培养和企业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高技能传承活动的职工团队。为推进劳模高技能传承工作室的培育和创建,去年,长春市总工会重工机电工委对全市重工机电系统劳模高技能传承工作室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运》2021,(1):58-59
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工会进一步完善职工立足岗位全员创新、依托班组团队创新、职工创新工作室引领创新的“三位一体”职工创新工作体系,不断深化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和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江阴市新桥镇总工会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工会十六大精神中,以加快企业、产业工人的转型发展为目标,以机械制造向智慧创造转变为导向,以劳模创新工作室和职工科技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强化创新理念、优化创新载体、提升创新服务,加快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建设,为提升职工素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流云 《时代风采》2014,(23):23-24
张建波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1年3月,而在此之前,他已经在研究和关爱艾滋病的路上默默走了十多年,从刚参加工作时皮肤科医生,到关爱艾滋病群体的社会工作者,再到专职研究艾滋病专家学者,张建波在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远,也越来越坚定。  相似文献   

7.
《时代风采》2011,(24):F0002-F0002
11月22日下午,云南省总工会、云南省民政厅向劳模献爱心活动暨劳模创新工作室授牌仪式在昆明举行。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运》2010,(1):17-18
近年来,徐州市总工会着眼科学发展,围绕振兴大局,充分发挥劳动模范的示范带头作用,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活动,有效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9.
劳模精神是引领广大职工和全国人民拼搏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劳动模范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 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如何充分发挥劳模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对于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意义重大。研究认 为,发挥新时代劳模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必须做到:切实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劳模思想政治引领的正确方向; 发挥劳动模范在思想政治引领中的主体作用;创新劳模思想政治引领的方法和手段;更好地发挥劳模和工匠人 才创新工作室的阵地作用;建立和完善劳模思想政治引领的教育培养机制;切实做好劳模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 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0.
搭建职工创新平台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动和激发广大职工的创造活力和创新热情,宁波港集团公司工会积极搭建劳模和高技能人才创新示范平台,相继成立了镇海港埠分公司胡耀华工作室、油港轮驳分公司虞成安工作室等8个创新工作室,通过充分发挥技术骨干的集聚效应,有效地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为工作室创造良好的技术攻关环境。在集团工会的积极争取下,企业先后投入43万元,为8个工作室配备了专属工作间、专业书籍和实操工作台等,制定了课题立项、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11.
杨献锋  黄亚飞  宋立进 《工友》2023,(12):38-39
<正>【名片】枣阳市公路建设有限公司杨献锋创新工作室。2020年被评为襄阳市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2017年2月,我们公司成立了创新工作室。3年后,被襄阳市总工会正式命名为“杨献锋创新工作室”。公司最初创建工作室的目的,是把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汇集在一起,以“创新”为主题,凝聚各方智慧,普及先进理念、技术和方法,带动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技能素质;围绕降低成本、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安全生产等主题,解决工作中的技术发展瓶颈。成立至今,我们在公路施工中不断改进技术、攻坚克难、研发创新,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小饶 《工友》2013,(10):12-12
创新与企业的意识有关,与企业的大小无关。现在的苹果公司在30多年前,也只是一家小公司,那时的乔布斯也还没什么名气,正是"创新"让苹果公司和乔布斯声名远扬,小企业也有大作为。在武汉市武昌区里,因为地理位置所限,非公经济是区属企业的主力军,无论是创新能力,还是技术力量,这些企业多而不强,武昌区总工会副主席杨霞说:"武昌区的企业服务业占了很大的比重,能否在这些企业里建立创新工作室,发挥劳模技术人才的作用呢?我们找到一些企业老板,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运》2020,(1):42-43
河南省各级工会大力组织动员劳模先进人物开展技术扶贫、产业扶贫、项目扶贫、就业扶贫、结对扶贫、智力扶贫和先进集体助力脱贫攻坚“6+1”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县级以上工会投入资金1.02亿元,带动社会资金60.6亿元,共有2.28万名各级劳模先进人物和4248家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和劳模创新工作室、劳模志愿服务队参与其中,帮助农村贫困户10万多家16.17万人脱贫,培育劳模产业扶贫基地(项目)1100多个,30多万人受益。201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东明莅临河南调研,对全省工会劳模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4.
廖巧玲 《工友》2014,(9):32-33
正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到许多一线青年职工因购房首付款筹集不够而苦恼。经实地调查,研究出台《全民劳动合同制青年职工购房首付款贷款管理办法》,投入资金9000万元,审核发放贷款1171人。从各行各业中遴选出24位劳模、专家,组成服务团,将特长上网。根据点击数据,确定服务职工的工作项目,实现精准服务。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辟"咱们工人有技术"、"创新工作室的故事"、"钢城先锋"、"我的班组我的家"、"寻找最美一线班组"等专栏,宣传爱岗敬业、创新劳动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5.
“劳模创新办法好,星星之火遍山燎;红遍迪庆雪山时,千里藏区春意闹!”这是云南云铜迪庆矿业员工和周边汉藏族群众,对云南省总工会在德钦县羊拉乡矿山开展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带来的效应所编的顺口溜。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了解重庆市省部级以上劳模生产生活的基本情况,解决困难劳模的实际问题,加强劳模的管理服务工作,重庆市总工会组成调研组,对全市省部级以上劳模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扎实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着力培养造就一批“云岭工匠”,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由云南省总工会主办,云南广播电视台承办的“2021年度云岭工匠年度人物和职工创新成果发布仪式”于2021年12月10日下午3点在云南大剧院举办。本次发布仪式用现场发布和视频展示的形式,对第五届云岭工匠、第五届云岭工匠创新工作室、云南省第四届职工创新成果3项活动所选树出的先进典型和创新成果进行发布。历届云岭工匠齐聚一堂,在发布仪式上共同宣读“云岭工匠宣言”,号召全省广大职工要以工匠精神为标杆,专于职,勤于工,敬于业,精于技。  相似文献   

18.
劳动者风采     
《中国工运》2020,(4):F0004-F0004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文玉,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佳木斯机务段内燃钳工。2015年“李文玉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后,他带领团队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共取得了21项科技成果,创造了近800万元的经济效益。2018年,被黑龙江省命名为“黑龙江省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在抗击疫情期间,他始终坚守在一线,积极开展机车抢修工作,为确保战“疫”物资运输提供运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方鹏飞 《时代风采》2013,(16):28-28
匠半年来,罗平县总工会把深化职工创新工作作为落实职工主体地位、尊重职工首创精神和加强职工素质建设的重要措施,确立了以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为抓手,以“整合技术资源、打造优势团队、发挥骨干作用、解决技术难题”为主要内容的职工创新工作思路,推进“云岭职工跨越发展先锋活动”和“云岭职工人才工程”扎实开展。  相似文献   

20.
劳动模范是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是战斗在工作第一线的技术能手、革新能手、比武状元。徐矿集团自2004年在全国首家创建了以全国劳模殷春银冠名的"殷春银工作室"以来,目前全集团建成了以劳动模范名字冠名的"创新工作室"24个,以此为劳模技术创新搭建平台,不仅解决了企业在安全生产中的一些难题,形成了团队学习、攻艰克难的中坚力量,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带动了周围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和参与创建学习型组织,投身创业、创新、创优活动的主动性,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