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2007年7月1日,《青岛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正式实施,青岛市城镇医疗保障体系“全覆盖”启动,这是民革青岛市委所提提案再一次促进了政府相关决策的出台。  相似文献   

2.
种粮不交税了,上学不交费了,看病能报销了,老了可以领养老金了,户口没有城乡之分了……近年来,青岛市数百万农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像城市人了。民革青岛市委3年前的美好愿望——让全市农民享受市民待遇,正一步一步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3.
在十几年的发展中,黄浦江路居委会党支部适应由农村向城市、由农业向工业过渡的要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居委会及党支部先后被评为“青岛市文明单位”、“青岛市奔小康红旗村党支部”,1998年,被青岛市委授予首批“创建五好先进党支部和社会主义文明村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4.
随着青岛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涌进了岛城,随之而来的便是其子女的教育问题。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2005年民革青岛市委在市政协会议上提出提案,建议制定城乡统一的教育制度,让农民工子女与流入  相似文献   

5.
2009年12月2日下午,中国几大网站几乎同时“爆出”了新当选院士的新闻。在48位工程院院士名单中,人们果然发现了民革青岛市委主委、“海归”博士麦康森教授的名字。他不仅是这次山东省唯一入选的院士,而且还是一位从民革党员中成长的院士。此时,一个由来已久的“传闻”也终于有了答案。  相似文献   

6.
种粮不交税了,上学不交费了,看病能报销了,老了可以领养老金了,户口没有城乡之分了……近年来,青岛市数百万农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像城市人了.民革青岛市委3年前的美好愿望--让全市农民享受市民待遇,正一步一步变成现实. 数十年来,我国一直实行城乡二元化管理,将全体公民划分为农民和市民,城乡居民在就业、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民革青岛市委较早关注到这一问题,在2004年召开的青岛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全面落实我市农民市民待遇>的提案,建议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尽快取消农民就业的限制性规定,保障农民工同等的劳动权益和就业机会;尽快取消农业税,逐步统一城乡税制;加大政府公共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为农民提供基本公共产品;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11月28日,在“海淀&#183;环境建设&#183;创新发展论坛”上,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邀请北京市城市管理学会和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一起为海淀区城市管理发展献计献策,正式建立了“百名专家顾问团”体系,助力推进后奥运城市环境建设。同时,启动了面向社会征集环境建设“金点子”仪式。  相似文献   

8.
对于首都北京来说,无论是从发展阶段看,还是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看,必须把城市管理特别是环境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于环境建设实行精细化管理,简单说就是“四化”,即:人性化管理、社会化管理、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思想工作》2004,(9):10-11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乌海曾是国家建设部确定的全国两个城市建设试点之一,与张家港市先后受到主管城市建设工作的最高国家机关重视,有幸成为“工矿区城市试点”。但经济基础的薄弱,使乌海没有更多的财力投入到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提高人居环境水平上,错失了一次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提升城市品位的好机会。乌海在城市建设方面先天缺陷很重。先有矿山工厂,后有居民区,之后才有城市,“运动式”开发出来的所谓城市,处处留下了随意盲目无计划和规划建设的痕迹。这样的城市发展轨迹,注定了乌海一出生就是一个先天不足的“缺陷婴儿”。先生产,后生…  相似文献   

10.
由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主办,城市管理与科技杂志社、北京市环境卫生协会承办的“首都环境卫生事业发展与宜居城市建设”论坛,于9月5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是“首都环境卫生事业发展与宜居城市建设”,论坛提出的宗旨是“环境卫生,关乎民生,循环利用,利国利民”。  相似文献   

11.
为创新政府管理方式,促进政府运行机制变革,全面提高政府绩效和执政能力,2005年8月8日-11 日,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借中央办公厅督查室在青岛市召开“全国部分大中城市督查工作研讨会”之机,邀请部分全国知名的政府绩效评估专家在青岛召开“中国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专题讨论会”,对中国政府绩效评估进行理论梳理和经验总结,探讨在新的历史时期构建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一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次会议的相关成果丰富了国务院领导交办我会的“中国政府绩效评估体系”课题的研究报告。本次会议由青岛市委督察室承办。青岛市委及市委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建成区不断拓展,城郊结合部面积越来越大。作为城市和农村的联结带,城郊结合部既是城市建设的备用区、经济发展的演变区,又往往是城市管理的“真空”、建设的“盲点”和文明的“死角”。今年初,温州市委、市政府立足中心城市城郊结合部面积已达110平方公里,不少地方“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的实际,从影响甚至损害温州城市形象、影响温州发展环境、影响温州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高度,深刻认识整治城郊结合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全面启动争创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为契机,集中力量打好城郊铁路沿线、高速公路沿线、国…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3,(7):81-83
破旧立新,对于任何正在进步或渴望进步的事物来说,都是一个必须面对的过程。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城市建设正处在“破”与“立”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城市现代化和城市扩容的需求呼唤建设规模更宏大、功能更完善的新城:另一方面,民间对保护旧城、善待历史,传承城市文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如何看待城市发展中的“新”与“旧”?“立新”是否必然伴随大规模的“破旧”?怎样处理好城市建设“破”与“立”的关系?厘清这些问题,才能规避“伪城市化”风险,不断提高城镇化推进的质量,使城市发展步入永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青岛市保税区国家税务局以十六大精神统揽全局,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创新管理,创新服务,不断开创国税工作新局面。2002年组织各项税收收入29871万元,同比增长24%,增收5794万元,被青岛市委授予市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被青岛市委宣传部评为党员教育先进单位。 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积极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莱西市是青岛市的卫星城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地处青岛、烟台、威海、潍坊4个对外开放城市之间,在青岛市1小时经济圈内,有“青岛后花园”之称。近年来,莱西市以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河城市为目标,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四个思路”进行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城市建设规划先行。对莱西城市规划定位是:青岛北部的工贸中心,以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园林城市。目前,城市总体规划已经省政府批准实施。按照“两点布局、组团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显山露水、透绿出新”的设计风格,聘请上海同济大学编制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集中发展两个…  相似文献   

16.
闫志刚  周传兵 《中国民政》2006,(9):F0004-F0004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位于黄海之滨,胶州湾西岸,与青岛市区隔海相望,是一个典型的以旅游兴区、以港口立区、以现代工业建区的新型城市郊区。辖区总面积274平方公里,共6个街道办事处,203个社区,全区人口59万。随着青岛市委、市政府“挺进西海岸,构建青岛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中华环保世纪行组委会确定“迎世博,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今年宣传活动主题。通过宣传活动,一是推动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实现本市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活动中经济建设、环境质量、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四大类、30项考核指标达标。二是激发和提高市民参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以实现”创模”工作中难度较大的两项考核指标,即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和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8.
平衡计分卡在中国党政机关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在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同志带领下,青岛市委、市政府一直在积极探索提高机关工作效率、改善行政效能的途径和措施,引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等方法,改进机关的绩效管理,努力构建“施政成本低、法制意识强、管理绩效高、服务品质优”的机关治理模式。最近,青岛市又在总结前几年机关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研究并探索实施平衡计分卡管理,将平衡计分卡这一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最前沿的战略管理技术运用于高绩效机关创建工作中,使机关绩效管理逐步实现五个转变:从…  相似文献   

19.
加快建设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青岛市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的宏伟规划,也是青岛730万人民翘首企盼的美好蓝图。“十一五”,是进入这美好前景的重要机遇期。今年,青岛将进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开始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青岛在“十一五”期间怎么规划?如何建设?为使《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纳要(草案)》更加符合青岛的实际,青岛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在各级人大常委会、各专门委员会和人大代表中开展了参与“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科学论证、献计献策活动。  相似文献   

20.
韩海阔 《创造》2013,(9):34-35
【昆明反思】一个管理有序、工作方便、生活舒适、环境优美、安全稳定的城市环境,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特质与文化元素。从昆明的发展现状来看,城市管理明显滞后于城市建设,突出表现为:在管理观念上重建设轻管理,在管理内容上重表象轻内涵,在管理途径上重人治轻法治,在管理手段上重经验轻科学,在管理效果上重近期轻长远。具体表现为:交通秩序混乱,城乡结合部的环境脏乱差,城市绿地严重不足,城市缺乏绿化、净化、亮化、美化的美感,人性化服务也不够,市民难以感受到城市的人文关怀等等,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根源,主要是城市的管理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缺乏应有的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