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传说,在云梦大泽里有三块宝石,第一块能让人生活幸福,第二块能让人光彩夺目,第三块能让人无所不有。一个不想过平庸生活的青年,不顾亲朋好友的劝阻,踏上了寻宝之路。  相似文献   

2.
韩菊芳 《群众》2011,(4):45-45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掷地有声的话语,温暖着13亿人民的心窝,它如同一股春风拂过中华大地,如同一声春雷响彻在华夏天空。“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既是一种继承,又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和谐社会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高校生活化德育的根本旨趣就通过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构建幸福的大学生活。生活化德育引导大学生做有理想的人;生活化德育引导建构一种高雅道德生活;生活化德育引导建构一种执着科研生活;生活化德育引导建构一种理性消费生活。高校生活化德育构建幸福大学生活的具体路径是:树立科学幸福观,认识幸福;培养敏锐幸福眼,体验幸福;善于寻找幸福路,创造幸福。  相似文献   

4.
不管是做科研的,还是从事其他工作,我们都需要生活,生活着的人有好几十亿,似乎每个人活着的感觉都不相同,但是目标似乎都大体差不多,那就是希望自己快乐幸福。但是问题恰恰在于我们怎么才能找到快乐和幸福?比如做科研,很多人认为需要做出好工作才能真正幸福,问题是怎么才能做出好工作?实际上,工作和科研并不是不同的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用什么原则和方法来指导我们的科研和生活。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希特在他的小册子《论人的使命、学者的使命》一书中,特别强调作为人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作为学者更应该为人类的发展做出更好的贡献。这是大话,也是高调,个人以为,不管是科研上,还是工作中,需要找到这种高调的感觉。当然说高调不好,我认为这不是高调,这是一种高尚的感觉。我以为有如下理由让我们这么做。  相似文献   

5.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幸福的理由,幸福感是人的一种内心体验,这种体验是每个人对自己所处生活环境和社会的真实考量。在这次助建敬老院的行动中,人大代表们的幸福感则是来自于“我能尽我所能做些事”。  相似文献   

6.
《就业与保障》2010,(4):56-56
《华尔街日报》日前刊发《如何让中国人更幸福》一文。最近,“幸福”和“尊严”也成了中国社会的流行词。这缘于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述——”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尊严”似乎容易理解,但“幸福”却是最熟悉的陌生词。2009年去世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经提出过一个“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虽然难以定量衡量幸福,但从这个公式正好可以看出幸福在哪里,并可以分析收入最大化为什么不能带来幸福。  相似文献   

7.
有的人把“人生在世,吃穿二字”当成一种幸福,有的人把有钱、有房、有车看作一种幸福,而他则把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当作一种幸福。在他看来,陪妻子逛逛街、买买菜,吃饭以后散散步,过平常人的日子,是一种幸福;但他觉得更大的幸福是为老百姓办了好事,工作有了成绩,得到老百姓的信赖。  相似文献   

8.
有网友说,中国社会太复杂,我宁做幸福的猪,不做痛苦的人;而2000多年前先哲苏格拉底曾说,我宁愿做一个痛苦的苏格拉底,也不愿做一个幸福的猪。我们发现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千差万别,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如幸福就是一种理想,不可能得到;幸福是忽悠;  相似文献   

9.
学生都知道,徐斌老师每新教一个班,会留三个问题的家庭作业:一,假如你中奖500万元,你想拿钱干什么?二,假如3天后离开人世,你在3天里最想做什么?三,在你看来,幸福是什么?——面对徐老师招牌式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各式各样。学生当然没有问过老师的答案。但徐斌老师对采访他的记者说过,自己是个幸福的人。显然,在徐老师的眼里,幸福的人不是拥有几百万的人,也不是长生不老的人,而是发散生命热量的人。  相似文献   

10.
智慧生活     
庄恩岳 《今日浙江》2013,(20):61-61
用知识生活不如用智慧生活。一个人有知识不一定生活得很幸福。相反,许多有知识的人,往往生活得很痛苦。因为他们懂得太多的“知识”。智慧生活,就是要知道自己是谁,为了什么,怎样去做和说,以什么心态去适应环境,而不是整天去厌烦和抱怨命运。  相似文献   

11.
柳华文 《人权》2011,(1):9-12
2010年3月5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是媒体所称的中国领导人的“尊严论”,或者说是人的尊严的视角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2.
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的“两会”上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温总理说的“我们”是指中国共产党及其执政的政府,所说的“所做的一切”,是指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五大建设”在内的一切工作都毫无例外,所说的“幸福”,当然不仅是指吃饱肚子,而且能让全国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的好日子。幸福离我们每个人并不遥远,只要我们认真领会幸福的真谛和意义,寻找幸福的价值和标准,创造幸福的环境和条件,幸福就会来到我们每个人身边。  相似文献   

13.
姬建民 《政策》2010,(2):59-59
什么是“念想”?“念想”就是老百姓公认你是好人、做了好事,使老百姓日子好过、生活幸福,长时间为老百姓称颂并念念不忘。  相似文献   

14.
幸福的标准     
作为广东省落实“十二五”发展主题主线的核心任务,“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一经提出,“幸福”立刻成为社会各界最近热议的话题。“幸福广东”是一个政治概念,是政府为老百姓谋福利的目标。作为我们老百姓来说,幸福究竟有何标准?我相信很多的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幸福其实是一种感觉,感觉好,就幸福。幸福也是一种满足感,而满足感取决于自己对幸福的定位,也就是自己的幸福标准。不同的人,对于幸福的标准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李志全是《中国残疾人》杂志1994年第2期报道过的一位聋人,辽宁省沈阳人。20多年前,他参加了在香港举办的第三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并获得机械制图项目金奖,如今,他成了在家安享晚年的逍遥翁。平凡的他这20多年并不平静,但他坚持着,努力着。在他心里,幸福的生活永远就在正前方。  相似文献   

16.
触碰幸福     
<正>"幸福"是今年全国两会的一大热议话题。对于国家而言,提高人民幸福的着力点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而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幸福是什么,如何感知幸福,获取幸福,创造幸福,是我们要思考的。对于经历过灾难苦痛的人来讲,幸福就更有了另一层深刻含义。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人如不经历困难险阻、没有经历过紧张情  相似文献   

17.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是一种幸福。年过四十,突然发现,有件自己很喜欢的事情需要在以后的目子里去认真地做。那是我内心深处沉淀已久的梦想,穿着警服,编织文学的花篮。  相似文献   

18.
一项调查表明,国民的幸福指数普遍较低,而且城市人感受到幸福的指数远远低于农村人,这个调查结果虽然不能说明农村人的生存环境比城里人更好,但幸福与金钱、地位以及其他社会环境都没有太大关系的说法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对于幸福的念想,一千个人可能会有一千种答案。我觉得,幸福的概念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是存在于个人内心的一种感悟。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曾做过一期节目——采访2005年春节晚会《千手观音》节目领舞邰丽华。邰丽华是个聋哑人,全靠手语与人交流,当主持人朱军问她今后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这个美丽的女孩打着手语告…  相似文献   

19.
人与人之间唯一平等的是大家每天都只有24小时,这24小时用来做什么就是你的生活方式。有一天,有人对我说:我们每天都是在乞讨——向人群乞讨声名,向市场乞讨财富,向爱人乞讨幸福,向保健品乞讨健康……这种乞讨不见得不成功,但你只有懂得返还、接受和照顾好自身这三件事的轻重,才可能持续不断地好好生活下去。  相似文献   

20.
幸福,作为一种个人感受,可以有许多的维度去衡量。而人生活在社会当中,每个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谈论幸福不可能脱离环境状态、发展阶段。由此概括说来,幸福感有两个影响因子。一是宏观的社会发展水平,二是个人对自身和社会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