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庆贺新中国60华诞之际,我想起了一位外国友人的话:“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这个诗人就是开国领袖毛泽东。  相似文献   

2.
顾浩 《群众》2011,(9):53-54
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是我们十分尊敬的老诗人贺敬之同志提出来的。今年6月,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和专家学者聚会南通,围绕这个命题展开讨论,这对中国诗坛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深远的。下面我就这个命题谈几点不成熟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3月21日,世界诗歌日那天,朋友发来信息,我才惊觉海子离开尘世已经20周年了。世界诗歌日是联合国在海子离世10年后才设立的,与海子祭日只差几天,然而,大多中国诗人并不关心这个日子。他们心中另有一个属于诗歌的神圣日子,就是3月26日,这是海子用死亡与中国诗人订立的盟约。  相似文献   

4.
刘长 《小康》2010,(8):104-105
在长沙,短袖要从4月底开始穿,往往可以穿到11月份。这最最漫长的夏季,为这个城市塑造出无数诗人、革命家、流浪汉、歌手和庸常但血性的个体。  相似文献   

5.
守卫正义的使者──访中华全国见义勇为基金会本刊记者丁晓璐“礼仪之邦”的美名,曾经令我们这个民族饮誉世界数千年。然而曾几何时,一提起这个词儿,我们会不觉汗颜:──在数朝故都的杭州,大诗人白居易、苏东坡吟诵赞美过的西子湖畔,众多的青壮年围观着一名落水儿童...  相似文献   

6.
龚敏律 《求索》2007,(3):188-190
九叶诗人借鉴和吸收20世纪30年代英国新批评派的反讽理论,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率先提出了新诗戏剧化的重要原则,这个诗学原则的中心观念即悖论与反讽的运用。这就使得九叶诗人诗歌中的对比手法的运用都充满了反讽性,这种反讽性对比包括荒诞和严肃,沉重与轻松的对比,也包括存在于诗歌内部语调之间的不同即克制的陈述与夸大陈述的不同之间的对比。它反映出九叶诗人既关注社会现实又不愿被一般性的现实情景所束缚,而要高踞于现实之上对现实包括对自我进行嘲讽的智者心态。  相似文献   

7.
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哈利·海涅,讲过一个风趣的故事:“英国有一位机械工程师,发明了一个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各方面都同真人一样,可就是没有灵魂。于是,这个机器人一天到晚跟随在工程师后面,不断地嘟嚷着:‘给我一个灵魂,给我一个灵魂!’但是,工程师就是没有办法给它一个灵魂。”  相似文献   

8.
邹福清 《理论月刊》2007,(11):116-118
屈原是"诗人"还是辞赋之士?自汉代提出这个问题以来,历代士人争论不休,一直持续到明末清初。汉代士人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汉代以来,士人为什么如此关注这个问题?从中国的经典诠释传统入手,深入认识"诗人"、辞赋之士这两个概念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揭示出历代士人在解读屈原时,力图将屈原形象定位于"诗人"或辞赋之士的不同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9.
李晓 《人民公安》2009,(7):51-51
20年前的3月26日凌晨,一个年轻男人躺在了山海关的铁轨上,一辆呼啸而来的火车碾压过一个中国田园诗人的身体。那天,正好是他25岁生日。这个男人,就是写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这个一生都在用饱含汁液和水分的声音,呼唤生长粮食和蔬菜匍匐在大地的诗人,用这种残酷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杜甫作为大家熟悉的伟大诗人,因其集大成而被誉为“诗圣”,其诗歌因真实而深刻地记载当时的社会现实而被称为“诗史”。纵观其诗,其主要特色是“沉郁顿挫”。在《春望》一诗中诗人更是把“她”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此作品更显爱国忧民、意蕴深厚的沉郁之气。 《春望》写于唐肃宗李亨至德二载(757)春诗人身陷长安安禄山营时。《春望》是杜甫踬于长安的第二年春天为感时伤别而作,堪称一首爱国忧民意蕴深沉的佳作。后人评此诗“字字沉著,意境直似《离骚》”。而这个时期,是杜甫生活经历中最艰难的一段,诗人饱尝国破家亡的忧患痛苦…  相似文献   

11.
范月霞 《前沿》2005,(8):239-242
诗在唐朝不仅承载着诗人们喜怒哀乐、希望、失望甚至绝望等心灵体验,也以艺术的真实记录了诗人一生兴衰荣辱、求索失败、自我超越的政途艰辛。诗人作为古代知识分子中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宦海沉浮的经历和内心感受,是和其他类型的知识分子大异其趣的。统治阶级的重吏轻文,诗人与政治家个性的天然隔绝,最重要的是盛唐社会思想领域的平庸甚至缺席,造成了这个时代整个诗人群体政治梦想的失落。  相似文献   

12.
5月31日,首都各界人士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集会,纪念伟大的俄罗斯诗人普希金诞辰200周年。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致函纪念大会,认为值此普希金诞辰200周年之际,举办这个纪念大会,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具有非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爱一个人,这个人就一切都好;恨一个人,这个人就一切都坏,这种惯性思维模式也被用到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头上……爱一个人,这个人就一切都好;恨一个人,这个人就一切都坏,这已成为我们的惯性思维模式了。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诗人,既爱国,诗又写得好,人们爱他是很自然的事。但是,不  相似文献   

14.
史记 《求索》2012,(4):168-169,126
"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提倡白话文,发展新体诗。在这个时期,许多中国诗人选择了伟大的美国民主诗人惠特曼是一种顺应时代的必然。本文通过对"五四"运动中的代表诗人田汉、郭沫若和胡适的诗者思想剖析,凸显了惠特曼对中国新诗人从创作思想到创作手法的影响,惠特曼在其特定历史年代下创造出的超越时代的民主、自由的精神,在他身后的一百多年里仍闪耀着耀眼光辉。  相似文献   

15.
每个民族的民歌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民歌的独特风格,它有别于诗人的创作。诗人独特风格的形成,虽然也有接受传统风格的一方面,但主要方面却是诗人自己的东西。诗人有自己的生活经历、性格、趣味、审美观、创作方法等。这种不同的生活经历、性格等,虽然也与他所处的时代、所属的民族有密切的关系,但这些毕竟是个人特有的,这些个人特有的东西是形成诗人独特风格的主要依据。民歌的创作却非一人所作,是集体加工,长时期流传下来的,它是这个民族的产物。这个民族的性格特征、审美趣味、风土  相似文献   

16.
留得清白在人间──明朝名臣于谦廉政小记姜鹏志干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渗透着诗人的满腔热情,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献身精神和高尚情操,其本身也是诗人一生的写照。这位诗人就是明朝著名的爱国英雄,政治家...  相似文献   

17.
若舟 《今日广西》2010,(24):22-24
古笛是新中国培养的少数民族诗人、词作家、编剧中的优秀代表之一,是壮乡歌海哺育培养的一代歌王。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名字,伴随他参与改编的民间歌舞剧《刘三姐》,亲自创作的《毛主席来到我广西》、《青山里流出一条红水河》、《羊角追》、《赶圩归来啊哩哩》等经典民族歌曲,在八桂大地上家喻户晓,老少皆知。  相似文献   

18.
海子:浪漫精神的复活刘鑫6年前青年诗人海子死在一个复活节的日子,这个日子也表达了海子对诗歌的信念。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论海子,搜寻海子的诗篇。海子的诗以其咄咄逼人的热情和令人眩晕的高度,困扰着“先锋”的探索者们。他们不愿正视海子给诗界带来的越来越...  相似文献   

19.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这首诗,千百年来被人们传唱着,其中的意境妙处有不同的版本,而“姑苏”——苏州为人们所熟知矣。然,诗人的《阊门即事》知之者寡,你看“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实际上是对苏州当年到处征兵,致使农村凋敝、人烟稀少、田园荒芜的愤慨。岁月悠悠,事过境迁,今日的苏州一片繁荣昌盛。该市所辖的县市在记者眼中皆可称为“小龙”也!年前,苏州市体育局局长王根伟向记者讲述了这个市科学发展体育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忙里偷闲得几回舜太运少年时,读宋代大诗人黄庭坚的诗句"人生政自无闲暇,忙里偷闲得几回?"百思不解其意,做事不容易,偷闲有何难哉?可如今,不管碰到什么头头脑脑,谈及"忙",都有不可开交之感,就是我这个论"级"怕是要在"十品"之后的小官,每天也都有处理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