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诤友     
《三国志·吕岱》篇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吕岱有个好友叫徐原。“性忠壮,好直言。”每当吕岱有什么过失,他总是毫不留情而又公正无私地批评规劝。对此,吕岱周围的人颇多非议,可吕岱却大加赞赏:“我之所以看中徐原,正是由于他有这样的长处!”这里,徐原便是吕岱的诤友,吕岱则是一位不虚美、不讳过的开明人士。《辞海》解释:诤,直言规劝。友,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人。据此,诤友的涵义应是敢于直陈人过,勇于开展批评的朋友。交净友既是正确选择朋友的一种态度,也是一个人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重要表现。诤友,是一把尺子,衡量着你…  相似文献   

2.
陈峰 《中州统战》2000,(4):13-13
谁最希望“台独”?要让我说,最爱“台独”的,应该是惟恐中国不弱的人!只是,这希望太渺茫。中国发表了“白皮书”,警告选择“台独”就是选择战争,岛内和国际上有些人就不高兴,这也可以理解:打到了要害处,不让他叫两嗓子,他能甘心吗!台湾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这是不争的事实。台湾岛内一些想搞“台独”的人,天天说自己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问题是上查几代,他们的祖先多是明末随郑成功大军迁到台湾的,当时的誓言可是要抵抗外族入侵,恢复中国啊。时至今日,却有他们的后代提出了“台独”的主张,不知他们的祖先天上有知,会有什么样的感想?说实话,两…  相似文献   

3.
“我只是希望自己能够帮助他们,哪怕一年只帮助了一个人,改变他的生活方式,就特别有意义。”采访“小笼包”聋人协力事务所(以下简称“小笼包”)的创始人肖亮,同样的一句话,他反复说了3次。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在他的脸上,这是一个“80后”,但是有着同龄人不一样的选择和坚定。  相似文献   

4.
2013年8月2日,浙江省诸暨市公安局看守所内。气温高达摄氏39度。“香港风水大师”徐泓吴拿着起诉书副本有些焦躁不安。这是在他关押后一直想看到的东西,又是他极不想看到的,手拿起诉书,"他仍在问看守所管教:“我没有骗人家钱,都是他们自己要给我的。我怎么就成了诈骗罪?”其实,大师此刻仍在他自己营造的“角色”里。纵观他几年来行径,与其说他是一个“香港风水大师”,倒不如说他更像是一个“导演”。那他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5.
贵州有个地儿叫安顺。安顺有位市长叫王术君。2012年,贵州省委换届以后,王术君成为贵州最年轻的省委委员之一,“70后”的正厅级干部,仕途一片光明。王术君有一个“哥们儿”陆炫杰,是位在当地小有名气的“80后”地产商。王、陆二人一度走得非常近,关系非同一般。陆炫杰为了能获取一笔很重要的贷款,求助于时任贵州农村信用合作社社长的王术君。王术君替他办成以后,陆分两次送上了200万元表示谢意。后来陆炫杰因为好赌,资产散尽,每况愈下。而王术君则成了一颗在政坛上冉冉升起的明星,觉得不能再与陆炫杰为伍。陆炫杰几次求助遭拒后,把最后一家饭店变卖掉,一封举报信将王术君拉下了台。此时,王术君做市长刚满三个月。一出“兄弟”成仇、官商反目的闹剧就此谢幕。  相似文献   

6.
克雷洛夫一则寓言说:有一个叫杰米杨的人,烧得一手鲜美的鱼汤,深得朋友赞许。宴请时上一道鱼汤,就使众人胃口大开,余兴未尽,欲尝下回。然而,一次他宴请众友,上了十道菜,竟道道是鱼汤,吃得朋友大倒胃口,再也不敢上他的门。 这则寓言说明,凡事都讲“度”,产品亦然,少为佳、俏则好、稀则贵,“饥饿”创市场。同一品种超出人们的消费需求,规模和批量过大,焉有不积压、霉烂、溅价之理?  相似文献   

7.
《中国统一战线》2006,(5):28-28
最近,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长齐乃贵就山东省开展的“民企帮村”活动谈了具体意见。他指出,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民企帮村”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须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注意方式方法,保护好民营企业家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掌握方法,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掌握方法,就是不搞“一刀切”、“齐步走”,要充分发挥各自企业的优势。在帮扶结对形式上,可以是一个企业与一个村庄或多个村庄结对帮扶,也可以是几个企业联合帮助一村。帮扶方式上,涉农龙头企业主要可以采取“公司+基地…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生活中,职业道德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师德、医德和官德,这三种职业道德一旦偏差就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师德——古人云:“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道”,就是做人之理,就是老师要向学生传输做人的正理,如何做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所谓“业”,就是知识和技能,就是老师要向学生传授为社会创造价值、求得生存的本领和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活动中所需要的劳动生产能力;所谓“惑”,就是在获取正确的“道”和“业”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冯维林 《求索》2008,(9):177-179
自孔子提出“辞达”说后,两千多年来,人们对这一命题的关注就始终没有停止过。在“辞达”说大厦的构建过程中,孔子奠其基石,苏轼扩其堂庑,而其后人增其陈设,各有建树,各有贡献。三者中,苏轼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重要人物,其勾连前后、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是无人可以比肩和替代的。对于孔子,他的不甚“辞达”的“辞者达而已矣”的幽默,是一个极富启发意义的智者的幽默;对于苏轼,他是一个慧者,他竖起的“辞达”说里程碑,分明闪耀着慧者的光辉。  相似文献   

10.
一句口头禅引发的思考 认识一个在某中大型企业做人力资源的朋友,“我们正招人呢”是他的口头禅。有次,一个朋友打趣他:“你们怎么天天招人?公司就不会人满为患吗?”结果那位HR说:“单位总有些岗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所以才经常招人。”  相似文献   

11.
结朋交友费思量刘绍楹人生活在群体社会中,谁也不能没有朋友。但是,同样叫朋友,也有真假之分,好坏之别。夜幕下北京站前的黑车司机,见到提着包走路的人常常也一脸微笑地招呼:“朋友,要不要车?”这时你千万要小心。如果真的坐上这样“朋友”的车,你就离挨“宰”不...  相似文献   

12.
“同志”,一个中国历史上久远的称呼,一个涵义丰富而神圣的称呼,也是曾经温暖一个时代的称呼。春秋时期,左丘明在《国语·晋语四》中对“同志”一词作了解释:“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礼记》说:“同窗为朋,同志为友”。我们党从成立之时起就将“同志”定位为党内成员之间的关系。“一大”党纲明确规定所有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从此,“同志”成为一个神圣的称呼。  相似文献   

13.
上月大过年的,我一朋友带韩剧DVD《拜托小姐》回父母那儿想合家饕餮,谁想他妈一看封皮便叫停。这位只信晚报和央视的老人家,用今年春晚的“事实”胜于雄辩——小品《午夜电话亭》男叫女“小姐”立感受辱:“骂人是不是,谁是‘小姐’了?!  相似文献   

14.
镜子.是日常生活端貌正冠的工具,它能弥补眼睛的生理局限,直接、客观地展现自己;镜子,也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帮助我们律己修身,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照镜子以自省”,这样的典故不胜枚举。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他曾把魏征批评他的一篇奏章写在屏风上,当做“镜子”,随时对照,而魏征又何尝不是太宗的一面“宝镜”呢,正所谓“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明太祖朱元璋“守井之道”也是一种“秉镜”以自律的智慧,他也常教育大臣老实为官。守好“一口井”,方能天天汲取,用之不竭;开国领袖毛泽东一辈子简朴,无论对待革命事业或是私人生活,简朴精神就是“明镜”,照亮革命道路,带来新中国的第一缕曙光,带领中华儿女走上康庄大道……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肯于用“明镜”照自己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郑启五 《台声》2003,(2):34-35
收到吴惠民邮友寄来台湾的一套个人化邮票———“结缘”的首日封,发现台湾不但“个人化”的措辞与祖国大陆的“个性化”有差别,而且在“首发式”的措辞上又有一种新的表达,叫“典礼”,真是别具一格!在大陆“首发式”、“首发式”地叫惯了,突然遭遇了这么一个叫“典礼”的,还真有一点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个“典礼”是出现在该首日封的“桃园临时邮局”的纪念邮戳上,戳上的文字为“结缘邮票(个人化邮票)发行典礼”。记得台湾最佳邮票的评选活动叫做“邮票选美”,鲜活中带着点调皮或诙谐,已经让人忍俊不禁,今个儿的“典礼”更…  相似文献   

16.
佚名 《现代领导》2014,(6):44-45
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粟裕虽然上了“黑名单”,但这位开国大将却没有受到冲击。在庐山会议上他“一声不吭”,在江青面前他“装聋作哑”,这是他的机智沉着。人们更想知道的是:是谁保护了他?他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是怎样的?他与林彪、“四人帮”集团又是如何相处的?毛主席说“粟裕有战功”1958年军队发生了一次反对教条主义的运动。粟裕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撤掉了总参谋长的职务。此后他被调到军事科学院任副院长。这实际上是个闲职,也就是没有了在军事第一线工作的权利。到了“文革”中,在有些人看来他不过是一只“死老虎”,斗争的锋芒主要不是针对他了。更重要的是,毛主席说“粟裕有战功”。  相似文献   

17.
如今,关于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及其理论的书籍越来越多,让青年人应接不暇,真有些“百家争鸣”的味道。现实中对“企业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理解:企业家是企业的所有者或最高经营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老板”。当下,如果是即将走出校园的大学生,该选择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如果是职业人,不满足现在公司,下一步要选择什么样类型的企业7面对当前中国食品业的乱像,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企业家来扭转“乾坤”?我们的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企业、企业家?这类问题,足以令人窒息。我们可从企业家的境界来分析企业家和他所在的企业特点,同时也来帮助职业人与企业家理清思路。根据我的理解,企业家有如下四种境界。  相似文献   

18.
漫画与幽默     
驯狗“我想训练我的狗。让它想吃东西就叫。我驯了它有100次了。”“怎么样?它现在叫吗?”“不叫。不过,我不学狗叫,它就不吃东西。”牙科病人朋友的丈夫牙痛,去看牙医,怕得要死。牙医为使他平静下来,递给他一杯威士忌。朋友的丈夫一口喝光后,再来一杯。“好啦,”牙医说,“不怕了吧?”“对,”朋友的丈夫咆哮着说,“我倒要看看谁敢碰我的牙齿!”简而不明的广告南非哈拉布《星期日邮报》的一则广告可谓简而不明:“莫可维西林园,逢星期三、星期六下午4点30分喂鳄鱼,欢迎带孩子来。”丈夫看了笑道:“带孩子去看鳄鱼还是…  相似文献   

19.
“人民”是当今用得最多的两个字。怎样理解这个时时见、处处见的词呢? “人民”是集合词.这一集合.就淹没了成千上万的个体;“人民”是抽象词.这一抽象,就抽去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人”一旦被抽象为“人民”.就成了没有声音、没有面目、没有形体的幻影。就成了可以任意雕塑的大理石.可以把它雕塑成至高无上的神,顶礼膜拜:也可以把它雕塑成铺路石,踩在脚下。在“大跃进”中,只看到“人民”起哄.看不到“人”的理智。在文革中,只看到“人民”在搞“多数人专政”.看不到“人”的尊严和权利。  相似文献   

20.
明代冯梦龙在《古与令谭概》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司马微在同别人谈话时,无论好与坏,不管是与非,总是说“好”。一天,有人问他:“你好吗?”他回答:“太好了。”有人难过地对他说:“我的儿了死了。”他也旧答:“那太好r。”他的老婆凶此批评他:“人家认为你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所以才告诉他的伤心事,你怎么还是说好呢?”他仍然回答说:“像你说的这些话,也太好了。”于是,“好好先生”这个典故留传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