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反分裂国家法》是国家对台政策的法律化,是依法治国的需要。《反分裂国家法》具有充分的立法依据:包括现实依据、宪法依据、法理依据、政策依据;同时该法又具有重大的现实影响:《反分裂国家法》提供了反“台独”的法律依据,《反分裂国家法》用法律明确台湾问题为中国内战遗留问题,反对外国势力干涉,《反分裂国家法》为两岸的良性互动和平等协商谈判提供了法律保障,《反分裂国家法》是对“台湾独立”势力的预先警告和强有力约束。  相似文献   

2.
《反分裂国家法》在众望所归中出台,充分体现了全国人民和平统一组国的诚意和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的决心,作者在本文中结合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对台工作讲话,阐述了自己对《反分裂国家法》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通过学习《反分裂国家法》,作者对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适时性等有较深理性认识与逻辑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法进行较深入理解、把握与分析,对如何利用学校优势,为促进“两岸”和平统一作贡献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4.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务实、坚定、温和、理性的重要法律。它以法律的形式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反对分裂国家活动的基本立场、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它是以法理制衡"台独"的重要法律武器。这部法律的高票通过,表明制定和实施《反分裂国家法》合乎民  相似文献   

5.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我国制定了《反分裂国家法》。这在国家意志、人民共识、法理依据上形成对“台独”分裂势力的强大震慑,从而确保国家统一,民族振兴,世界和平。因此,我们不仅要研究《反分裂国家法》的法律依据、现实依据,还要深入研究《反分裂国家法》的历史依据。一、台湾与中国大陆同宗同源,同属一个中国。台湾与中国大陆同宗同源,同属一个中国,她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地理角度看,在远古时代,台湾本和大陆连在一起,由于地壳运动,相连结的部分陆地沉入海底,形成海峡,未沉…  相似文献   

6.
《反分裂国家法》的出台是中共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它的立法制定经过了长期酝酿与准备。《反分裂国家法》的高票通过,既是将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成功典范,也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它是坚定的原则性与高度的灵活性相结合的经典法律,是我们反独促统的强大法律武器。  相似文献   

7.
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从此,国家的统一有了法律的保障,台独分子的分裂阴谋将得到根本的制约。《反分裂国家法》具有以下的鲜明特点。一、《反分裂国家法》是对中国历史经验的巧妙吸取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自古就有反对分裂的历史经验。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司马氏三国归晋,从汉武帝的都户设置到唐太宗的吐蕃册封,从北魏孝文帝的改姓易服到元世祖的招抚台湾,充分证明了中国古代追求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政治智慧,尽管手段各异,刚柔相济,但国家政权统一的主旋律却从来未曾动摇过,人民…  相似文献   

8.
《反分裂国家法》是为适应当前台海形势发展需要而制定的。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重大决策。它将解决台湾问题从制定方针、政策和经验总结提升到法律层面,开启了对台工作法制化的新阶段。它既是一部和平统一法,又是一部保护台胞法和预防“台独”法,体现了刚柔并济的策略及政策的延续性和与时俱进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9.
台海两岸现状有两大特征:第一是至今尚未统一;第二是两岸各自在自己的法理上都确认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这正是《反分裂国家法》的立法事实依据。而大陆坚持不懈地为实现祖国统一而努力奋斗及两岸对同属一个中国具有相似的认知,为台海和平稳定提供了历史依据。实施《反分裂国家法》标志着“反独、促统”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反分裂国家法》是“反台独、促统一”的和平之法。它以法律形式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以“反分裂”掌握两岸统一的主动权,体现了全体中国人民和海外同胞的共同意愿,有利于团结、争取广大台湾民众“反台独、促统一”。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学习和宣传。  相似文献   

11.
《反分裂国家法》凝聚了中国人民反分裂斗争的宝贵经验和政治智慧,是我们以法律来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大举措,表明对台政策进入“依法反独”新阶段。全面领会这部法律的准确含义,把握这部法律的立法宗旨,对于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台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反分裂国家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对上秉承《宪法》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的基本精神,对下衔接《刑法》中制裁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具体措施。这部反映和平与统一精神的宪法性文件,把国家和平统一的意愿提升为国家的意志,并努力纳入法治运行的轨道,给政治上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提供了敦厚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反分裂国家法》浓缩了几十年来祖国大陆对于和平统一政策目标的全部精华,概括了全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国土分裂出去的坚定意志,设置了“台独”分裂势力不得逾越的红线,是促进和平统一,预防“台独”分裂的国家大法。  相似文献   

14.
今年8月中旬,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李先明同志到我院视察了《学报》编辑部的工作,并参加了由《学报》举办的 “全区检、法系统学术信息交流研讨会”。 李先明副书记肯定了《学报》近年来的工作和成绩,对《学报》今后的发展寄予了厚望。他着重就如何进一步办好《学报》,带动我区司法实践部门的科研风气作了重要指示。 关于加强法学研究与提高司法水平问题。李先明副书记认为其意义重大,体现了四个“需要”:是依法治国、依法治桂的需要;是推动我区开展法制建设的需要;是提高我区政法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是促进司法改…  相似文献   

15.
《反分裂国家法》是依法治国、进一步完善国家法律的重要步骤,更是遏制“台独”分裂,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坚决完成统一大业的极为重要的一步。该法既具和平取向,又有很强的针对性,可谓反对分裂和维护和平的高度统一,是一部促进两岸关系的法律。  相似文献   

16.
4月14日下午,我院召开《学报》第七次顾问、编委会会议。《学报》顾问、市委政法委秘书长王忠广同志,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副局级巡视员杜鸿林同志莅临会议。《学报》顾问、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振同志因公未能出席,委托秘书打来电话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学院党委全体成员以及各位编委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我院副院长、《学报》主编兰绍江教授作了《认清新形势,明确新目标,实现新跨越》的编辑部工作报告。各位顾问、编委充分肯定了编辑部2005年的工作。同时希望我院《学报》进一步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增强树立质量意识,围绕政法中心工作,贴近司法改革实践,主动适应新形势,为构建和谐社会,为滨海新区和环渤海经济振兴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1998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我院主办的《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以下简称为《学报》转为正式学报类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今年4月1日下午,我院举行了《学报》顾问、编委会议暨公开发行首发式。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振同志、市委政法委秘书长王忠广同志、著名法学家、原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院长郝双录同志到会表示祝贺。我院领导宛少甫、张秀竹、兰绍江及受聘的政法系统各部门的顾问、编委、学院主要学科带头人出席了首发式。会议由副院长、《学报》主编兰绍江教授主持。院长、编委会主任宛少甫宣读了“津新出报字(99)11号…  相似文献   

18.
4月3日下午我院隆重召开了《学报》顾问、编委第二次会议。《学报》顾问、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振 ,《学报》顾问、著名法学家、原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院长郝双禄 ,《学报》顾问、市教委副主任龙德毅 ,《学报》顾问、市委政法委秘书长王忠广 ,《学报》顾问、著名法学家、市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周路等到会指导。市新闻出版管理局副局长张再鸣、报刊处副处长贾春颖、我院领导宛少甫、张秀竹、兰绍江 ,受聘的我院及政法系统的编委出席了会议。首先 ,由副院长、《学报》编委会副主任、主编兰绍江教授作1999年《学报》工作报告。顾问…  相似文献   

19.
在国内第一本《国家安全学》2004年5月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前后,学界对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讨论逐渐多了起来。除《学习时报》、《光明日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南社会学院学报》等媒体对这本《国家安全学》给予推荐介绍和多方面好评外,一些学者还从另外的角度提出和探讨了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问题。在2004年4月发表于《科技导报》2004年第4期的《国家安全与国民经济动员》一文中,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院长、国民经济动员教育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孔昭君教授指出:“随着国际对抗格局的变迁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激化,国家安全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各国的一种追求和考验,国家安全学已经成为一门显学。”  相似文献   

20.
4月14日,海南省人大华侨外事工委、外事侨务办、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侨联和致公党海南省委"五侨"部门在屯昌县召开了学习贯彻《反分裂国家法》座谈会暨第三次联席会议。出席会议的领导有省"五侨"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屯昌县委主要领导同志。会议由省侨联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