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法律至上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和根本特征。法律是否享有至上权成,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实现法治的一个基本尺度。因此,努力树立起法律的至上权威,是中国法治化进程中应予实现的目标。在建设法律权威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学习、借鉴西方法治理念,在立法当中体现公平、正义、权利、自由、平等等价值。唯其如此,才能真正接受法律的至上权威观念。  相似文献   

2.
安正康 《人大论坛》2012,(11):20-21
地方立法三十多年来,随着立法实践的进一步发展,立法程序之于法律实体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吸引了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地方立法程序的完善成为当前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个主要任务。然而,由于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历来有着重实体轻程序的积弊,程序设计和运用受到了不应有的冷落,以致立法无序、立法冲突、立法侵权、  相似文献   

3.
告读者     
周家修 《公民导刊》2006,(11):31-31
立法,是国家权力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制定或修改法律。对此,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有规定。立法过程程序性很强,法律规定包括法律法规的起草(下称法律起草)、草案的提出、审议、表决、公布等五个必需环节。一个立法课题的完成应该包括这五个环节。后四个环节都只能是立法机关的行为。第一个环节,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和立法惯例,起草法律草案,主要由法律议案的提案人或提案人所属部门或工作机关来完成。而由社会人或组织、团体起草的法律草案很少。因此,“立法课题向社会‘发包’”的提法,笔者认为不准确。根据目前有些地方的所谓“立法课题发包”的做法看,实际上只包括了立法全过程中的“法律起草”这一个环节。所以,可以称为立法课题起草招标(发包)或干脆就叫法律起草招标(发包)。  相似文献   

4.
加强法律解释工作,不但能化解司法机关在法律适用中的重大分歧,而且为国家立法机关进一步完善立法技术、明确法律规范含义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模式,可以更好地协调立法与实践的关系,是推动国家向法治建设不断完善迈出的重要步伐。  相似文献   

5.
就物权法来说,它被公认为私权领域最重要、与百姓关系最密切的法律,将其草案向全民公布,征求意见,可以吸收更多、更广泛的民意,有利于提高立法质量。立法过程同时要成为一个说法、说理的过程,公众通过参与这个过程,增强对法律草案的理解,这样,所立之法就易于被公众接受,在一定程度上为法律将来的执行消除了阻力。  相似文献   

6.
王丹丹 《人民论坛》2012,(36):138-139
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的出现及快速发展亟需相关法律法规对其加以正确引导和有效规范。对比美国、日本、韩国的立法实践,可以看出我国法律体系构建存在诸多不足,如立法模式存在争议、配套制度缺失、相关立法滞后等,应该以政府的义务和责任为立法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快、完善、规范相关文化创意产业法律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陈云良  刘东炎 《求索》2008,(12):151-152
商业秘密是人类智力活动的成果,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商业秘密已成为参与市场竞争者在激烈的商战中保持其竞争优势的“秘密武器”。商业秘密一旦被泄露或被他人盗用,就会给权利人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在法律上给予商业秘密充分有效的保护,是每一个商业秘密持有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浅析我国法律对商业秘密的保护现状与不足之处,进而对我国的立法体系的完善及立法模式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法律语体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功能变体。法律语言包括立法语言和司法语言。法律语体风格是法律语体对法律语言的风格要素的综合归纳。它是一个稳定、完整而又自足的系统。法律语体具有庄重性、准确性、稳定性和简明性的风格特征。这些特征形成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9.
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法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兵 《中国人大》2012,(20):8-1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其中对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文化立法工作提出了明确任务和要求。加快文化立法工作,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必然要求。文化立法的现状和问题文化立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龙江  陈金全 《求索》2007,(3):80-82
本文分析评价了自由主义大师哈耶克的代表作《法律、立法和自由》第一卷的法律思想,指出他通过批判建构论理性主义和法律实证主义,重视进化论理性主义,以此作为自己的理论前设,提出在无知观基础上的内部规则即自由的法律和外部规则即立法的法律两种法律观的各自特性,对它们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认为自由的法律优先于立法的法律,但立法的法律仍然必要,在内部规则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时,立法的法律应该发挥对自由的法律的修正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辉  姚艳 《思想战线》2007,33(3):30-36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立法中存在争论的法律名称、立法目的、法律方法和司法救济等问题,不能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代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应当简化立法目的,创新法律方法,建立符合传统文化保护规律的特别制度,并在具体法律缺位的情况下,鼓励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2.
陈芳 《求索》2013,(2):176-179
电子提单货物信息的瞬间传递在破解纸质提单危机.解决物流的在线传送.为国际货物贸易带来巨大变革同时,电子提单载体的无形性及运行模式的改变,对现行以提单纸质介面为中心所创制的提单法律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电子商务化浪潮下电子提单在我国航运业的运用前景.遂使电子提单制度构建成为一项新的立法任务。本文以电子提单现有的国际立法为依据,界定了电子提单法律性质,论证了电子提单制度构建的立法原则,探索了电子提单的流通问题,提出通过创设新的法律概念“控制”,作为对电子提单权利公示、转让进行法律调整的重塑概念.旨在为我国电子提单制度的构建提出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3.
改善立法技术是我国立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立法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法律的质量、法律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本文从立法技术的内容入手,以就业促进法为例,说明我国立法技术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提高立法技术水平,增强立法的实际有效性,以改善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14.
立法是法治的基础,立法的质量决定着法治的质量。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即对理想的法治状态进行过这样经典的描述:“制定的法律得到很好的遵守,而大家遵守的法律又是制定的很好的法律。”在强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l必严、违法必究的过程中,我们日益感知到立法质量的重要。可以说,法律的质量可能比数量更加关键——质量不高的立法不但难以实现立法的宗旨目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进入后法律体系时代,立法工作的重心也相应地作出战略性调整,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从注重创制法律规范,逐步转向更加注重提高立法质量,更加注重保障和促进法律规范的有效实施。适应这一变化,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开始把如何提高立法质量作为立法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立法后评估就是在这方面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商业秘密权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知识产权的较新知识产权。商业秘密权自身有着鲜明的特征.其内容和法律保护也同样很有特点。对商业秘密权的研究应当深入.完善商业秘密权的立法规定和司法程序,加强对商业秘密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7.
地方民生立法是指地方立法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或授权,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本行政区域内,以保障公民基本生存和发展为面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地方立法如能确立“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以“民生权利”为核心范畴,以保障公民具体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为建构路径,就可以构筑起一个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法律架构,即包括劳动就业、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特殊群体保护等七大类立法在内的民生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8.
徐平 《人民政坛》2009,(10):10-11
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不仅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也创造了世界立法史上的奇迹。我们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其他国家需要几百年才能完成的立法任务,立法成就之巨,立法速度之快为世界所罕见。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成熟的重要标志。令国人感到振奋、世人为之瞩目的是,  相似文献   

19.
李磊  邹德东 《前沿》2005,2(6):108-110
在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日渐消失。面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这种境遇,法律制度应该做出某种能动的反映。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进行经济立法,而且要进行文化立法,以保护脆弱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首先要明确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立法原则,并依此为指导,抓紧完善我国的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制度,尽快出台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行政法律制度,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20.
凌杰 《前沿》2011,(18)
法律全球化是当前世界各国法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侵权行为,世界各国对这一行为规定了不同的法律制度,本文从运用利益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在法律全球化视野下探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的立法及司法意义,挖掘不同国家立法例及其立法根据,提出完善我国相关制度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