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征地补偿中,长期以来,只有土地所有权人才被认为是被征收人,这使得广大农民这个土地的真正使用者在土地征收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没有任何参与权和话语权,其土地利益往往得不到重视和保障。因此,在完善我国征地补偿制度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并切实保障农民作为集体土地使用权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土地征收是调整集体土地所有权与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强有力的公法手段,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影响。目前我国土地征收存在的问题很多,征地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民生活的重大问题。笔者试对征地问题形成的原因和深层的根源进行探析,为改革和完善土地征收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土地征收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国家和农民集体。土地征收既涉及农民集体的利益,也涉及其组织成员的利益。正确界定征地中的各种法律关系,明确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内容,完善保护农民合法土地权益的法律制度、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土地征收法律责任制度和纠纷处理制度,对我国征地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征地补偿中,长期以来,只有土地所有权人才被认为是被征收人,这使得广大农民这个土地的真正使用者在土地征收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没有任何参与权和话语权,其土地利益往往得不到重视和保障。因此,在完善我国征地补偿制度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并切实保障农民作为集体土地使用权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农地征收与农民权益保护法治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雨  ;任小敏 《人民论坛》2014,(12):118-121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在农地征收实践中相关农地征收法律制度日益暴露出诸多缺陷和不足,这不仅造成无法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而且还导致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频频受损,继而不断引发、激化社会矛盾。因此,在农地征收中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进一步探寻农民权益保护的法治路径,不断完善现行土地征收法律制度成为必需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时事报告》2010,(10):83-83
近日,山东省政府出台的《山东省土地征收管理办法》确定,对征地补偿安置费“集体村民二八分”、被征地农民纳入失业就业保障、完全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保、土地征收实行补偿方案先公示再报批、农民等权利人要求举行听证等做出了详细规定,让失地农民享有“长期福利”。  相似文献   

7.
"地者,政之本也"。合理的土地征收制度对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已开启新一轮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在此背景下,有必要遵循"反思—借鉴—重构"的思路,从征地范围、补偿标准、程序以及救济机制等方面对我国现存的土地征收制度进行全方位的剖析与梳理,明确改革的具体方向和路径,为实现既定的改革目标提供对策保障。  相似文献   

8.
《协商论坛》2012,(7):30-30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滥用征地权,低价征地、高价出让,征地规模不断扩大,闲置建设用地大量存在,同时,在征地过程中,不执行征地程序,不顾农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等违法违规征地行为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及农业农村发展。因此,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民建河南省委主委龚立群建议:改革土地征收制度,严格土地征收程序,确保农民群众的话语权与根本利益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9.
我国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在征收出让过程中产生的增值收益,在各方主体的利益需求与矛盾冲突中寻找一种新的制度平衡。本文在分析现行集体土地征收制度不协调的内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路径模型,提出了以集体组织为交易主体的农村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和政府职能转变并举为重点的四种路径选择,探讨了改革面临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难点问题,为推进我国征地制度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解非 《淮海论坛》2011,(2):28-29
随着近几年来我县经济的飞速发展。土地征收总量、被安置农业人口数量较大,如2005年经省政府审批征收、农用地转用共计3527亩,安置农业人口3427人;2006年经省政府审批征收、农用地转用1671.2亩,安置农业人口1059人。依法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维护社会稳定,是一项重要工作。在征收土地工作中,  相似文献   

11.
丁萍 《传承》2012,(11):70-7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及大规模推进,农村土地征收成为矛盾和冲突高发的社会热点问题。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农民对土地征收过程参与不足,依法应享有的权利得不到充分保护是引发问题的重要原因。结合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对农民参与权实际制约的分析,提出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合理配置农民对土地征收的参与权,从而促进农民土地征收中应享有的基本权益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实现问题突出,引起广泛关注。处理好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问题是农民能否真正成为市民并顺利融入城市的关键。要在深入分析农民市民化进程中土地问题的基础上,认清土地问题产生的根源是目前不合理的土地产权及其交易制度,通过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解决土地产权不明晰和所有权主体虚置问题;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让农民带着土地利益进城;限制公权对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侵害,完善征地补偿制度;有效处置农村闲置宅基地,释放土地资源,促进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现行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存在的土地所有权主体错位、土地所有权权能不全、土地所有权主体的权利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土地流失严重、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等弊端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建立科学、可行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作了粗浅的探讨,以期更好地保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土地问题是农村问题的核心。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而征地制度又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方面。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需求很大,将不可避免地继续征收大量农村土地。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1997-2005年,全国非农建设年均占用耕地20.35万公顷(305万亩),到2010年和2020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分别为195万公顷(2925万亩)和585万公顷(8775万亩),我国将有大量农民离开土地。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在农地征收实践中相关农地征收法律制度日益暴露出诸多缺陷和不足,这不仅造成无法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而且还导致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频频受损,继而不断引发、激化社会矛盾。因此,在农地征收中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进一步探寻农民权益保护的法治路径,不断完善现行土地征收法律制度成为必需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张巍 《淮海论坛》2010,(2):13-16
虽然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土地征收仍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这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趋势。土地征收关系到国家、集体及个人的利益冲突和利益平衡,如果征地补偿制度不公平、不合理、不规范,征地不仅会造成财富的损失.而且可能激化矛盾,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因此.对我国土地征收补偿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因交通建设的需要我国大量农地被征收,导致以土地为衣食父母的农民失去土地,征地补偿成为失地农民面临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拟以因青兰高速陕西段的建设征地补偿过程中,笔者家乡所在地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为切入点,对我国的征地补偿作若干粗浅的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18.
征地补偿费受偿主体及农地发展权归属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兴国 《中国发展》2008,8(3):63-67
理论界对土地征收的目的、范围、以及补偿的标准等研究较多,而对征地补偿费受偿主体及农地发展权归属研究较少,尤其是农地发展权,其主体是农民集体还是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理论研究鲜有涉及。该文提出在土地征收中,应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作为独立的征地补偿费的受让主体,并且土地发展权归属农民集体。  相似文献   

19.
张纯 《求索》2008,(8):155-157
土地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对土地的权利是人权的应有之义。土地征收中对当事人土地权利的侵犯即构成对其人权的侵犯。我国农村土地征收存在对于农民财产权、生存权以及其他人权保障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征收制度中相关范畴界定不清、监督不力、救济无力、征收权滥用等。笔者主张通过完善我国的土地产权制度、征收程序、严格界定“公共利益“、健全监督救济体制、建立和谐农村土地征收法律体系,完善与加强我国农村土地征收的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20.
因征地而失去赖以生存土地的农民,其生活、生产和社会保障等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为了防止农民土地被恣意侵占和掠夺,就必须解决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权利归属问题。只有明确了权利的主体,从法律取消集体所有的模糊规定,把所有权归还给农民,才能够“定分止争”,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