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关于产品责任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学者间争议颇多。本文通过对国外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分析,指出了我国相关立法中有关产品责任精神损害赔偿的成就与不足,在探讨其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数额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玮 《探索》2014,(2):98-101
美国作为产品责任制度的发源地,在损害赔偿方面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通过对中美两国产品责任之损害赔偿制度的比较分析,找出两国的立法差异以及后者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以促进中国产品责任制度的完善。从责任主体和赔偿范围两个方面对中美立法进行比较和分析,并进一步对其中主要的立法差异、焦点问题、立法借鉴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从《民法通则》确立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经历了由否定到肯定,并在立法上由具体人格权发展到一般人格权,由精神性人格权发展到物质性人格权。我们在肯定其进步的同时,也应看到其存在的缺陷,并探索其完善的途径,使其与现实的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并分析了我国精神损害未纳入行政赔偿的根源,介绍了国外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形式以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最后提出完善我国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体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民法领域基本确立了较为完善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与此同时,刑事立法却逐步封闭了被害人通过附带民事诉讼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可能性。这一立法冲突直接导致司法实践中当事人选择不同的诉讼程序可能导致精神损害赔与不赔两种结果,严重损害法院权威。为维护法律体系的统一性和实现公平正义的立法价值,我国应当建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6.
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人们越发注重对个人权利的保护,尤其是精神利益的自我保护意识呈越来越强化之势.本文拟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涵义、适用范围以及精神损害赔偿在法律实践中面临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由此提出健全和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之立法对策.  相似文献   

7.
借鉴国外立法司法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加强民法理论尤其是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理论的研究,探索构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适用制度体系,对于弥补立法上的不足,排除司法上的疑义与空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美两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损害赔偿是法学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也是对我国相关法律和法规进行反思性检讨的研究课题。近年来,我国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制定方面有了一定的突破,但总的来说还不够完善。而战后美国政治经济崛起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其法律和法学也迅速占据英美法学的主导地位,并不断影响着大陆法系国家,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也较为成熟。本文运用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在历史发展、适用范围、证明标准、赔偿数额的确定四方面对中美两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比较;力图借鉴美国法律的先进经验,对我国立法和司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产品责任的认定及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产品质量法>中有有关产品责任的规定,但有关产品的概念,缺陷的概念,产品责任的赔偿范围,归责原则等又和我国的其他法律规定相矛盾且不具体,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有关立法不足,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完善我国现行环境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锡生  林琦 《世纪桥》2007,(4):36-37
本文浅析了现行环境法的制度缺陷,对现行环境法的体系及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和环境管理体制的不足进行料了探讨,试图通过提高立法权力位阶,合理分配行政权力,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实行经济刺激,环境影响评价及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等制度进行完善,并有效界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范围,实行无过失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的普及,免费搭乘现象越来越普遍,因免费搭乘发生交通事故所引发的损害赔偿纠纷逐渐增多,立法的呼声日益高涨.鉴于免费搭乘情谊行为的性质,为合理分配免费搭乘致害赔偿责任,改变我国对免费搭乘致害立法缺失以致司法陷入困境的现实,有必要建立一套以过失归责原则为基础、系统完善的免费搭乘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以平衡免费搭乘内部当事人之间的利益,提高司法判决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2.
论产品责任的法律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晓萍 《唯实》2003,(6):49-52
产品责任法是追究产品缺陷给消费者带来的人身或财产损害 ,进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产品责任法律制度 ,但在产品责任的立法模式、归责原则以及责任构成上尚显不足。对这一制度予以法律重塑 ,更有利于实现产品责任立法保护消费者权利、限制和消灭生产者或经营者的缺陷产品的法律宗旨  相似文献   

13.
《世纪桥》2016,(5)
错误出生系指由于医疗机构的过失,没有检测出或错误检测孕妇所怀胎儿的遗传疾病或先天性缺陷,致婴儿父母在未知该情况下产下具先天性缺陷的子女,婴儿父母依法有权向医疗机构主张损害赔偿。错误出生系侵害了婴儿父母对生产出健康婴儿的期待利益,与造成婴儿残疾的原因无关。通过违约责任主张错误出生之赔偿,将产生请求权主体、精神损害赔偿等方面困境;将侵权责任作为请求权基础成为各国立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高勇  宋妙施 《世纪桥》2013,(1):57-59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的普及,免费搭乘现象越来越普遍,因免费搭乘发生交通事故所引发的损害赔偿纠纷逐渐增多,立法的呼声日益高涨。鉴于免费搭乘情谊行为的性质,为合理分配免费搭乘致害赔偿责任,改变我国对免费搭乘致害立法缺失以致司法陷入困境的现实,有必要建立一套以过失归责原则为基础、系统完善的免费搭乘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以平衡免费搭乘内部当事人之间的利益,提高司法判决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5.
政策顾问     
《党的建设》2010,(2):59-59
我国首次明确精神损害赔偿全国人大常委会2009年12月26日表决通过了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这是我国法律中第一次明确精神损害赔偿。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轻微的精神损害,原则上不能够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否则诉讼成本很高。教育部下发通知:八类考生  相似文献   

16.
依法保障生育权,对实现男女平等、维护家庭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目前的法律对生育权的保护存在诸多不足,如立法明显滞后、男性生育权未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司法救济途径狭窄等,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司法实践的进步。为此,完善我国生育权制度,应建立健全系统的生育权体系,进一步加强男方生育权的保护力度,不断拓宽救济途径,尤其应将过错责任作为损害赔偿的前提条件,加大精神损害赔偿的力度,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司法建设。  相似文献   

17.
家庭冷暴力属于精神暴力,它是与身体暴力、性暴力并存的家庭暴力形式。目前,我国在防治家庭冷暴力方面存在如立法缺失、司法界定难、追究法律责任难等诸多困境。因此,应尽快出台《家庭暴力防治法》,明确家庭冷暴力的法律责任,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扩大证据形式,赋予受害人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不断完善我国家庭立法,进而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事法律没有规定受害者及其近亲属可以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而民事法律却有这样的规定。这样,既导致了刑法、民法在这方面的立法不平等;同时也不利于安抚、补偿受害者及其近亲属,在经济上惩罚犯罪分子和教育其他人。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从立法保护上取得突破和司法实践上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9.
为民 《支部生活》2005,(4):43-4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此有详细规定:  相似文献   

20.
曾庆金 《世纪桥》2008,(1):67-68
我国法律对刑事被害人损害赔偿的规定还很不完善,这直接影响着社会公正和正常的社会秩序。因此,必须尽快增加对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将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落到实处;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为无法获得赔偿的无辜被害人提供经济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