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长时间以来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但政治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还相当普遍,学生疲于对付各种考试,在学习上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这不仅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而且不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从而难以促使学生个性的完善和发展。而“师生共同探讨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那么,究竟“师生共同探讨型”是怎样一种课型呢?此课型的基本特点是: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学生思…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知识经济将成为主导经济。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基础在教育。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然而,目前来看,这个理论上的主渠道并没有成为实际上的主渠道,相当多的课堂教学仍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照本宣科、一言堂、满堂灌、包办代替学生学习,极大地消磨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削弱、淹没了学生的创新能力。1996年,国际21世纪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曾明确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突飞猛进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的重要性远超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的水平,人才素质的高低将成为竞争合作的决定性因素,这意味着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创造性人才。公安教育作为公安事业进步和发展的基础,也应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上。只有这样,公安院校培养的人才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和公安工作的需要,才不致于被社会淘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中,教师的创造性教育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科学研究的灵魂.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工作的核心要求。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早就指出:21世纪的教育“将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改变阻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传统观念.鼓励创造性学习,爱护儿童的创造热情.尊重儿童个性.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创新。教师不再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而应是学生创造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认为,要在思想政治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如下三个转变。一、由教师灌输问题向学生发现问题转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已,而提出一个新问题或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和思维能力。学生生性好问好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其标新…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在1999年6月15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教育的重点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见,实施素质教育已势在必行,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为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教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呢?我们从以下三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一、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指出:“学习,要学生自己做,动力在于学生”。显然,他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因而…  相似文献   

7.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江泽民总书记曾在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1998年6月,他又重申了这一观点:“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是坚持创新,敢于创新”。所谓创新,是指形成一种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化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教育工作者是…  相似文献   

8.
创新教育是随着知识经济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目的的,有别于以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目的的“知识教育”。概括起来,创新教育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基本特征:1.创新教育是实现思维本性的教育。创新思维能力是创造发明的源泉,因而实施创新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劳动者。人的创造能力或创造性,是由多个层次构成的综合性素质,就个性心理发展而言,由核心到外围,由深层到表层,依次为创造性人格特征、思维方式、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创造性人格特征即创造意识和创…  相似文献   

9.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我认为应把握“五新”。  一、新的教学观念。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迫切需要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学观念。这就要求每位教育工作者:第一,要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对自己实施“充电”工程,不仅要学习不断发展的专业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握现代教学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第二,教师要从灵魂深处克服师道尊严的落后思想,把学生看成教学过程中平等的主体,建立平等、民主、和…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著名的教育问题报告《学会生存》中,把“培养创造性”作为当代最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使学生成为“创造型”人才呢?笔者做了如下的探索与实践。(一)结台教材内容,让学生“异想天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什么要让学生“异想天开”呢?因为“异想天开”是未来发展的先导,“异想天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社会现实。远在1516年,英国的天才思想家莫尔曾写成了一本叫作《乌托邦》的书。他在这…  相似文献   

11.
创新:21世纪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素质教育把与创造、创新有关的教育活动界定为“创新教育”,这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重点,而且比以往的“创新教育”更具时代特征。众所周知,“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力弘扬的观念。在知识经济社会中,重要的不仅在于创造新思想,而且在于新思想的运用,并且形成产品,创造出价值。任何创意只有在把好的思想转化成有希望的事业,这些思想中的多数才能有希望生存下去。同样,创新教育如果只停留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阶段,而不注意引导学生把新思想“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就无法提高“创新”品质;如果学生不善于将思想转化为某…  相似文献   

12.
“郑涛事件”:一个少年的遭遇孙震博王石平孩子们都听到了“咔嚓”的一声这仅仅是悲剧的开始爹和娘又听到了“咔嚓”的一声1995年9月27日下午,山东枣庄龙头小学五年级三班的学生在上体育课,学习劈叉。孩子们做准备活动时,老师王磊上了厕所,那几天他拉肚子。从...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具有创新思维能力是21世纪人才最为宝贵的财富和素质。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以高一《思想政治》第一课“商品的基本属性”内容的创新教学为例,谈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问题。  一、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先导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从事创造性教育,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兴趣是创新的先导——成功的起点。一个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在21世纪即将来临的时候,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一种全新的经济正在形成、发展,这就是“知识经济”。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江泽民同志指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中的“放”与“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索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中,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需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  首先要“放”。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放”,即“放心、放开、放宽”。从思想上要放心,克服过去那种教师在课堂上总想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想法,而要放心地让学生去看,去想,去思考。今天的学生接受的信息量比过去要大得多,学生的主体意识、自我表现意识、自我发展意识也较强,教师要放心地让学生独立去思考、探索,允许他们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  相似文献   

16.
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发展赋予新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也是新课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那么,思想政治教学如何落实新课程基本理念、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一、运用思维创造方式活化思想政治教材知识,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创造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悟性创造”,二“是新思维创造”。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好“思维创造”这两种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善于幻想和联想,勇于标新立异,喜欢发表新见解,敢于突破陈规,不断攀…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常用策略有: 引而不发。一位优秀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抓住学生的思维这只“小鸟”,同时又不使它感受到束缚,从而唱出美妙而动听的歌声。这就要求教师的讲解、设疑是“开而弗达”,“引而不发”,留有学生思考的余地,为他们的创新思维创造必要的条件。“引而不发’林现在每一项教学活动之中。例如,导语激发学生的情感之后,学生渴望知道得更多。这时,教师并不倾箱倒筐,而是提头留尾,或择举一二,余者让学生自己探求。讲授到…  相似文献   

18.
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在21世纪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建立起一个能够充分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创造能力的崭新教育体系。这一教育体系的建立绝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为之努力,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改革,由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主体论”转变。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四个基本要素所组成的系统。如何看待这四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教学观。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由于对升学率的过度强调,使教师将教学重点仅仅局限于对…  相似文献   

19.
今年2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一份报告上批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世界银行在1998年世界发展报告《促进发展的知识》(提纲)中,非常形象地把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发展中国家面临挑战的性质称为:“要么搭上车,要么更落伍”。江泽民同...  相似文献   

20.
学思结合。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贵有思,思能促学。教师在有①的教学时空里,把学生置于学习的无限思维2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名创造性。学生沿着教师所创设的思维轨迹,水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入知识殿堂,享受到学工的快乐。学问结合。如果说学思结合重在教师合“引”,那么,学问结合则重在学生的“发”。J学习认知规律看,学而有思,思则存疑,疑而发问。因此,学问结合是主导与主体、教材上学生、教法与学法在课堂上的有机融合与渗透是学生思维在瞬间碰撞出的闪亮火花。有经基的教师总是善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